罗文睿
五台山在八月末的时节便有了深秋萧瑟、冷风习习的独特味道,算是一份别致的美吧。
到达五台山的第二天,早早起来,想一睹五台山清晨时分的芳容。向菩萨顶行进的过程中,我不禁放轻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清晨的寂静空旷。侧耳听,树林里隐约传来低低的声音,好似晨钟的余响。隔着几重庙宇红墙,我看见五爷庙的香火冉冉升起,越来越浓,飘到了各个寺庙,氤氲了整个五台山。似乎在这一刻,沉睡了一夜的五台山终于醒了。
到达菩萨顶时,太阳未及三竿。阳光斜斜洒下,照在寺内各殿屋顶的三色琉璃瓦上,反射出层层金辉,绚丽豪华。大文殊殿前,有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的御碑,为这座寺院增添了几分历史厚重感和王者的气度。其后的大雄宝殿,殿内不是很宽阔,但布置豪华,佛像的造像精致,色彩华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微风拂过,夹杂着淡淡檀香,整个人似乎一下子沉静下来。不时有人前来敬香,他们虔诚地许愿、叩拜,表达着内心深处的美好寄愿。更有藏传佛教的信徒,头和四肢同时爬俯于地,行“五体投地礼”,当额头触碰到地上的莲花时,他们恭敬的脸上洋溢着一份满足与幸福。这时的菩萨顶,处处都是美的。
长长的108级台阶,仿佛一架天梯直通天宫。按照佛教的说法,每踏过一级,人生的烦恼便消除一种。我缓缓踏过108级台阶,不知心中的烦恼是否消除了呢?可不论如何,在这一刻,那种沉静与淡然,满足与幸福,是值得铭记与回味的。沿着台阶向上望,澄澈的蓝天中没有一丝云,在与天相连的地方,刚才的寺庙散发着金辉,如同一个神圣祥和的美好世界。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汉传佛教的青庙和藏传佛教的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名山。黄庙是菩萨顶,那青庙便是显通寺了。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在洛阳建了第一座寺院——白马寺,紧接着便是五台山的显通寺,因此显通寺世称“中国第二古寺”。也有学者认为,白马寺仅仅是作接待之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佛寺,因而显通寺也可理解为中国第一座真正的佛寺。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显通寺一种强大的气场。近两千年的香火传承,经历过无数战乱,见过无数风云人物,这座寺院已经有了一种浓厚的底蕴,连各殿内的佛像也是一副见惯云卷云舒的淡然面容。和菩薩顶不同,显通寺完全是汉式建筑的风格,雄伟壮观,大气恢弘,细节处又精致华美。其中有明万历时期的一座铜殿,金光闪闪,内有小佛万尊,四壁铸满佛像,中央台上端坐一尊大佛,被称作“万佛如来”。另有大雄宝殿,是全木制建筑,高大肃穆,殿内十分宽阔,屋顶极高,灯火摇映,锦幡垂挂。众多香客虔诚叩拜,殿前香炉香火旺盛,人走近了都感到有些灼烤皮肤。
走进塔院寺,抬头仰望五十多米的塔顶,我深深地为其震撼。绕着塔身走三圈,手转经筒之时,我的心底一片沉静安然,不知是臣服于大白塔强大的气场,还是陶醉于五台山各式各样的美。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几乎每所寺院里都有文殊菩萨的造像。然而最令人叹服的,莫过于殊像寺的文殊菩萨骑一狻猊的塑像。狻猊雄壮敦实,精神抖擞,给人以活泼奔腾之感。文殊菩萨造像精致,尤其头部更是传神。相传工匠们塑这尊像时,不知如何塑头部,正犯难时,文殊菩萨在空中现了真容,工匠急中生智,用做饭用的荞面照捏了起来。捏完后文殊菩萨便隐没了,于是工匠把荞面像镀上金安在塑像上,人们称之为“荞面头菩萨”。这个美好的传说为殊像寺又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五台山是称得上“大美”二字的。它美在风景秀丽,美在气候独特,美在文化气息浓厚,美在大气磅礴,更美在对佛教文化的传承,美在人们敬香佛祖时的反省自我、激励自我、清净自心、树立自信的精神寄托……就让五台山这样长久地美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