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小学生应用题的解答技巧

2017-03-02 11:25曾文彬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应用题小学数学

曾文彬

【摘要】数学应用题最大的特点是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随着小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遇到的应用题深度不断加深,有时一道应用题中会有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复杂的关系又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有的学生甚至对题目所描述的问题看不懂,如果学生对这些关系不能理顺清楚,就容易无从下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之前,首先要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解答技巧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帮助小學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对其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师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与优化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需要帮助小学生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还对小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的正确率注重提高。

一、小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受到限制的原因

1、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已经不能满足,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一般都是来自教材和习题册。由于学生练习的应用题来源有限,导致应用题不够新颖,大同小异,使得学生的解题思路无法拓宽,而且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同时,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往往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对数学知识一直被动接受,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去学习数学知识。

2、受教师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些年纪较大的教师,通常有10年以上的教龄,而年轻的教师也是对老教师的教学策略进行学习。由于许多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和知识结构不愿意更新,导致教学策略落后,甚至现代的教学理念与有些教师的教学策略背道而驰。

3、学生缺乏数学思维

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常采用“填鸭式”的方式,对数学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解答应用题的根本目的,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但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常采用机械的练习方式,既让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数学对生活的帮助,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

二、有效提高小学生应用题的解答技巧

1、 认识解应用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样,“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只能引起消化不良。反之,他就会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同理,成功的教学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从提高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入手,这就需要教师打破数学教材的狭隘框架,从学生周围感兴趣的故事、事例等生活经历的现象入手,贴近生活学数学,使数学问题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易于接受的事实,使应用题来源于学生身边,充满生活情趣,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进一步激发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只有充分认识到应用题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才能为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设置应用题题目,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行考察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综合知识水平。因此,对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要想不断提高,就需要进行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其日常教学中要进行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审题方法与审题习惯,并对其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逐步进行培养。通过培养起正确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中有题目(1):从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出发的轮船速度为每小时27千米,从上海出发的轮船速度为每小时22千米。那么,经过几小时两船才会相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对重点词汇养成标记的习惯,可以将题目中的数据、关键词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都进行标注,题目中的两船运行状况还能够借助画图的形式来分析,这可以对学生帮助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在解题的过程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形成顺畅的解题思路,对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

3、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每一位学生的语言水平不同,那些语言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对课堂中老师提出的数学术语理解不够清晰,思维转变慢,在问题解答时就会出现错误。应用题解答更是语言理解水平的直接体现,题目意思都读不清楚,解题就更无从谈起。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数学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要将一道应用题完全解出,必须理解应用题的含义。而要使学生理解含义,首先就要使学生学会审题,而审题的学会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训练。比如,在进行“百分数”这一章节学习时,老师设计一道应用题:“挖煤工人挖煤,本来计划每天挖煤100公斤,但实际挖煤量计划要多,实际比原计划每天多挖30%,那么,请问挖煤工人实际每天挖煤多少公斤?”当学生遇到这种应用题时,如果阅读理解能力不强,对该题的意思就不能准确把握,可能就会将实际挖煤量算为100×30%,然而这只是实际比原计划多出的那一部分挖煤量,由此可见,通过阅读理解题意的重要性。这道应用题正确的解法是,计划挖煤量加上多挖的煤量,也就是100+100×30%=130(公斤)。

学生通过不断阅读,可以遇到许多关于生活的应用题实例,在阅读过程中对应用题中的一些学术语言会有深刻认识,标注重点,抛弃繁琐的应用题内容,化复杂为简单。比如,在进行“倍数”相关知识的学习时,老师出一道应用题:超市买来了200公斤蔬菜,上午卖了75公斤,下午卖了25公斤,问上午卖的是下午卖的多少倍?这道题目有三个数据,阅读能力强的同学不难发现,其中的“200公斤”是用来迷惑我们的,此题实际用到的数据只有“75公斤”和“25公斤”;而那些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则会在“200公斤”这个数据上难以取舍,最终导致解题错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应用题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在解题和应用中学生较易出错的题型。解答应用题,不仅能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更对其今后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李菊芝.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J].读书文摘,2015(22).

[2] 周颖,袁莺,马玉慧,任赟.小学数学应用题自动解答特征分析及研究路线[J].中国电化教育,2010(08):112-116,120.

猜你喜欢
应用题小学数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应用题的「多余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