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
【摘要】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
【关键词】语文 课堂 语言 艺术 传递 交流
语文教学是把课文每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每一句深入浅出的话,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原本可以讲得很生动有趣的课文,但由于教师不善于口头表达,从而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沉闷死板,终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效率。在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试着把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归纳为规范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四个特征。
一.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语文教师是普通话的最直接推广者,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所谓的“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生活中,我们常常有些语文教师为了显示的自己的才学,讲起课来或是文绉绉的,满口“之乎者也”;或是文白相杂,不伦不类。其实这样的语言只会使学生觉得晦涩而难以理解。最终拉远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令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我们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夹杂着方言,教给学生的首先就不是规范的普通话,同时在课堂上也不对学生普通话做任何的要求,致使学生长大之后由于各种需要不得不为语音的不标准而烦恼。
因此,教师的语言要规范,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
二.课堂语言的形象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规范是基本要求,还要富有形象性。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要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成风趣。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就相当的通俗易懂了。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就格外的形象和精彩。
语文课就是这样,有时一个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尤其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哲学事理,如03版高中教材第五册就有一个单元的哲学论文,恰当的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开展教学,必然令我们的教学由干涩变得丰富生动起来。正如《学论》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
三.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作为一个教师,课堂语言仅具规范性和形象性也是不够的,高中学生每天一堂接一堂45分钟的课,一轮又一轮的不断被“轰炸”,再耐得住性子的学生也是会乏味和走神的,更何况我们大多数的学生本身是不可能具有那般坚韧的耐性的,好动并好奇才是学生的天性,枯燥的教学语言只可能成为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该尽量才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可能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
曾听一位同事说,她听过一节语文課,由于老师的语言平平、毫无生气,使前一节课还生龙活虎的学生一下像被霜打了的茄子,有的甚至在下面大呼“催眠曲”。所以,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只有声情并茂、和谐动听的语言,学生听起来才舒服悦耳,津津有味,才能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学科是一门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得很好的学科,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众所周知,幽默的语言很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授课中,还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这样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语言的激励性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教师每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听课情绪,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这一点正是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让我们用一位成功语文老师说过的话来概括:1、音美,要讲普通话;2、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3、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4、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