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亚东 涂佳玲
摘要:
杰夫·沃尔在世界摄影界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其摄影艺术风格的独特,带给人强大的视觉震撼。从艺术学的角度上来说,杰夫·沃尔创作的摄影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艺术接受的过程中,以观念摄影形象深深打动人,具有典型的艺术美。对杰夫·沃尔的摄影艺术风格进行研究,能促进摄影事业的发展,在摄影界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本文从杰夫·沃尔的人物介绍及其艺术成就出发,对杰夫·沃尔进行简要的介绍,再以具体的艺术作品为个案研究深入分析杰夫·沃尔的观念摄影艺术风格,最后总结杰夫·沃尔的摄影艺术风格对现今摄影界的启示。
关键词:杰夫·沃尔;观念摄影;艺术风格
绪论
随着当代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一件优秀摄影作品的要求,并不单单以摄影技术高超作为评判标准,而是加入了“艺术思想”作为一种更高的追求。每一件优秀的摄影作品当中都应该含有深刻的艺术意蕴,也就是蕴含在艺术作品中深层的含义和意义,杰夫·沃尔作为摄影界观念摄影家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观念摄影艺术风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课题以“杰夫·沃尔的观念摄影艺术风格”为研究对象,用文献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作为研究手段,深入探析了杰夫·沃尔的摄影艺术风格,在摄影界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关于“杰夫·沃尔的观念摄影”,在国内外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研究。本人认为,对“杰夫·沃尔的观念摄影艺术风格”的探析可以促进国内外观念摄影艺术的发展。在摄影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西方摄影界首屈一指的观念摄影家打破了传统摄影固化的摄影艺术手段,以“艺术观念”为核心创作摄影作品。本课题以探析“杰夫·沃尔的观念摄影艺术风格”为目的,在我国摄影界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意义。
1杰夫·沃尔的艺术成就
1946年出生于温哥华的杰夫·沃尔,是加拿大首屈一指的摄影家,以观念摄影为主,在摄影界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强大代表性。杰夫·沃尔对艺术的狂热追求使得他始终和别人不一样,一直保持着学习和探索的状态,杰夫·沃尔的艺术成就可谓非凡。1978年创作出摄影作品《遭洗劫的房间》、1984年创作《牛奶》、1985年创作《谩骂》1991-1992一直着力创作《死亡路上的对话》,这些艺术作品是杰夫·沃尔最具代表性的,都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其特有的观念艺术思想下,将摄影界的观念摄影推至一个新的境界。不仅如此,杰夫·沃尔不断创新摄影手法和内容,他的成名作《遭破坏的房间》是采用灯箱式操作,而其后作品《画面具的人》、《更衣室》等的艺术创作手法及流程采用电影式拍摄,但其摄影作品内容皆奇异可观,与前人有很大的不同,且含有深刻的艺术意蕴,耐人寻味。杰夫·沃尔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给予摄影界的整体发展和提高一点启示,其非凡的艺术成就也为西方摄影界添加了熠熠生辉的不灭之光。
2浅析杰夫·沃尔观念摄影的艺术风格探析
2.1“绘画”艺术风格
借鉴与融合不是一模一样的照搬,而是对艺术的重新演绎和再创作,杰夫·沃尔观念摄影的“绘画”艺术风格表现为对绘画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上的借鉴,这种借鉴在其摄影作品《遭破坏的房间》有最深刻的体现。杰夫·沃尔在这个作品得到画面里,房間里的破裂床、掀翻的家具、撕毁的衣服等的摆放都是被安排的,而不是原本真实散乱的房间,让人可以想象到这场景背后的暴力。这与传统的纪实摄影有着极大的区别,杰夫·沃夫走上了一条观念摄影的道路,跟后现代画派风格类似,其艺术作品展示的内容让人有广阔的联想空间。“这件于1978年推出的作品《被毁坏的房间》,成为他新的开端;当时这件作品在温哥华诺瓦画廊的店面橱窗中展示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磁场,将路人从商业性的橱窗展示中吸引过来,驻足凝视;可以说,这件作品将一间卧室的内部毫无遮掩地展示在众人面前,这张照片以前所未有的电影或电视的手法———摆拍,成为沃尔此后大部分作品的一大特色”①。
人为设计的场景被灯箱操作使得《遭破坏的房间》成为一部具有深刻艺术意蕴的摄影作品,最耐人寻味的是这部作品与德拉克洛瓦的名画《萨丹纳普拉斯之死》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场景设计和寓意上有有着高度相似。可以说,杰夫·沃夫借鉴了《萨丹纳普拉斯之死》的内容和形式,绘画和摄影的结合,这是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这种融合将推动艺术的发展。再如,其后的摄影作品《女人像》则借鉴了印象派大师马奈的名画《福列斯·贝热尔酒馆女招待》,其场景设计和寓意上也有着惊人的一致,借鉴了其内容和形式,只是画面中若有所思的女招待被一个站在空荡的摄影棚里的女人所替代了,同时摄影棚的女人与摄影者的眼神交错在一起。杰夫·沃尔用摄影独特的语言将他所在马奈作品中所探索出的东西在作品中展现了出来。
杰夫·沃尔曾在访谈中表示,他认为绘画时代和摄影时代一直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摄影继续着摄影发明以前绘画所做的事。在这个意义上,摄影一直在模仿绘画。摄影模仿绘画,而且必须如此。因此,杰夫·沃尔的很多灵感来自绘画,“绘画”艺术风格让其摄影作品开出一朵朵因美丽的艺术之花。
2.2“电影”艺术风格
杰夫·沃尔观念摄影的“电影”艺术风格表现为“电影式摆拍”,就是将电影创作手法运用到摄影创作当中来,其摄影作品风格与电影场景中的画面类似,含有深刻的艺术意蕴。杰夫·沃尔的摄影作品被称为“在灯箱里的杰作”,电影式的摆拍让每一个摄影作品都在前期不断被设计、安排场景、每一个姿势和动作都有着隐喻作用,在摄影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杰夫·沃尔将其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想融入摄影作品当中,创作出“会说话”的、有思想、有灵魂优秀摄影作品。这种电影式摆拍在杰夫·沃尔作品《Mimic》中有所体现,一对白人男女行走在街上,在经过一个亚裔男人身旁时,白种男人做了一个并不很明显的侮辱性的手势,这就揭示了“种族歧视”这个深刻的民族问题。画面展现通过电影创作手段演员的饰演,这是在摄影中对影视创作语言的运用,电影式的摆拍将杰夫·沃尔的观念摄影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另外,在摄影作品《MILK》中,画面中人物极其愤怒的表情和在空中喷洒出的牛奶具有十足的“电影戏剧”效果,然而,这完美的瞬间也同样是源于杰夫·沃尔在“电影式”的构思和安排,而不是简单地抓拍。“80年代杰夫·沃尔很经典的一幅具有张力的作品—《牛奶》(mlik1984)画面看上去是极其简单的街头纪实,但是那包飞溅而出的牛奶,一定让你想到了这是摄影家的预谋。沃尔的作品也可以看做一种双重的观念,预先决定和未确定的构成,控制的和未加控制的结构,这些矛盾的双方在他的画面中形成了互动”③。
他创作的《疾风》的题材取自日本画家葛施北斋④的名画《富士山三十六景》里面的一副。在《疾风》中,杰夫·沃尔将版画中的农夫换成了上班一族人物,在蜿蜒河流的郊区有着一群与之不相容的拿着公事包的人,一阵疾风吹来,文件白纸吹得到处都是,一些人则报膝挡风。
1952年,美国小说家出版了《隐形人》⑤一书,揭发了美国黑人在白人文化中被歧视,生存的价值被传统文化所淹没。2002年的时候,杰夫沃尔以此小说的精神为题材制作了《开端,艾利森的「隐形人」之后》。画面内是一个独自在地下室的黑人,房间内有数千个灯泡将阴暗的室内照的通明而温暖,但是观者却感受不到丝毫的欢悦,反之是一股孤寂与落寞之感直逼而来。照片中的过度照明异于寻常的表现反而使得人物更加孤独。这里的摆拍极具社会现象反射,杰夫沃尔通过摄影这一特殊语言阐述自己的态度。
虽说,杰夫沃尔的许多作品都是生活中某一刹那间的取样再现,但这些绝非作者在当下自然的情况下捕捉到的瞬间,而是作者将这个特殊的瞬间安排好再用相机记录下来,同样,摄影艺术作品《自愿者》、《死亡旅途上的绘画》、《死去士兵的谈话》、《讲故事》、《吸血鬼的野餐》等等都无一例外的体现了杰夫·沃尔观念摄影的“电影”艺术风格。因此,与其单纯的称杰夫·沃尔的作品为摄影作品,倒不如说是电影摄影来的更为贴切。
结论
通过对杰夫·沃尔人物介绍及艺术成就的了解,我们得以对其观念摄影艺术风格进行展述,结合其具体的摄影艺术作品,我们总结出杰夫·沃夫的观念摄影艺术风格为“绘画”艺术风格、“电影”艺术风格两点。
杰夫·沃尔的作品题材选择都会包含一些暴力、贫穷、种族、性别以及社会阶级等问题,历史与记忆的再现也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他乐衷于集中心将某一个关键点透过特殊的排列重现摄像机前,但又并非将自己当作是社会新闻的摄影记者。正是由於这一层转换,杰夫·沃尔的作品除了社会意识的陈述之外还包含了属於绘画、摄影等创作的基本精神。
作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观念摄影家的之一,在他的摄影艺术作品中,表现出了一种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这是“艺术思想”的深层透露,饱含了充满艺术意蕴的艺术美,这是当今摄影艺术园林中较为缺乏的一种特质,杰夫·沃尔的摄影作品带给摄影家们许多启示。对杰夫·沃夫的观念摄影风格的研究,对促进摄影艺术的发展和摄影事业的进步都有着极大的启示。在各艺术门类中,需要互相融合与借鉴,在学习和创新中发展。
[注释]
①蔡富军. 灯箱里的杰作——谈杰夫·沃尔的“剧照摄影”[J]. 芒种,2013,11:245-246.
②《萨丹纳普拉斯之死》;亚叙国王sardanapale的国都即将沦陷,他在自杀前下令烧毁城池并且杀死他所有的妻妾。德拉克洛瓦的油画就展现出了这一血腥暴力的场景。
③姜爽. 景观·幻象·否定·记忆标本——杰夫·沃尔和他的摄影艺术[J]. 美术大观,2011,03:85.
④葛施北斋。1760-1849.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大画家。
⑤《隐形人》是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在1897年发表的科幻小说。
[参考文献]
[1]左黔.视觉体验在摄影中的运用——以杰夫·沃尔的作品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04:66-70+78.
[2]杰夫·沃尔,姚瑶.杰夫·沃尔来了[J].中国摄影,2016,02:84-93.
[3]丁达韦,毛卫东.杰夫·沃尔:发掘历史,探寻景观[J].当代艺术与投资,2007,04:56-61.
[4]石珩伯.杰夫·沃尔和王庆松的观念摄影艺术比较[J].美与时代(中),2012,06:86-87.
[5]刘晓杰.杰夫·沃尔与观念摄影[J].艺术探索,2012,05:54-56+5.
[6]姜爽.景观·幻象·否定·记忆标本——杰夫·沃尔和他的摄影艺术[J].美术大观,2011,03:85.
[7]李晓博.摆拍:强化了摄影的艺术语言——杰夫·沃尔的作品研究[J].美术大观,2010,11:172.
[8]蔡富军.灯箱里的杰作——谈杰夫·沃尔的“剧照摄影”[J].芒种,2013,11:245-246.
[9]朱志刚.浅谈杰夫·沃尔的艺术风格[J].美术界,2005,10:39.
[10]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邢千里.杰夫·沃尔的观念艺术[N].中国摄影报,2016-02-23003.
(作者單位:武汉纺织大学,湖北 武汉43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