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音乐的创作需要匠心精神

2017-03-02 20:07郑方
音乐爱好者 2017年2期
关键词:狮子王匠心动画电影

郑方

大多数国人对外国尤其是好莱坞动画电影的最初印象,大概是1995年由中影集团首次引进的《狮子王》吧?彼时中国电影市场并不成熟,《狮子王》创下四千一百万人民币的动画票房,是奇迹,也是里程碑。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引起巨大反响,因为它完全刷新了中国观众对于“动画片”的固有印象。《狮子王》夸张的肢体语言、幽默诙谐的台词、人性化的刻画、史诗般的宏大场面、丰富动人的音乐和发人深省的哲学思考,仿佛开启了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令人欲罢不能。

作为一名从事动画电影工作三十年的音乐人,我第一次走进电影院观看动画片,也是从《狮子王》开始的。那年,我一个人坐在黑暗的放映厅里三刷《狮子王》,反反复复地看,它带给我的感受是十分震撼甚至颠覆性的。又有一次,单位内部观摩《埃及王子》,我们美影厂的好些导演、编剧看完后互相打趣:“算了,我们以后就不要做动画片了吧。”虽然这只是句玩笑话,但每当看到国外动画电影佳作,我们都受到了不小的激励和影响,同时也不断地问自己: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更长的创作周期

1980年代初期,我刚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进入上海美影厂工作时,创作的自由度还比较高。新的任务分配下来后,作曲者和美术、音效师第一时间拿到剧本,导演会召集大家开会说戏、分析情绪和结构,每个人回去写提纲,所以画面和音乐几乎是同时间进行创作。等到有了初步的铅笔稿后,我们就贴着胶片量尺寸,记下每一段的时长,再根据剧情来完善音乐的情绪和长度。主创人员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交流,不惜多次返工,这样出来的音画效果才是最契合的,这大概就是最初所谓的“匠心”吧。

当时美影厂每年推出三四十本片子,共计五百分钟左右。十余分钟一本的胶片,一位导演一年的拍摄任务通常是一到两本,我们也得以慢工出细活,《黑猫警长》《葫芦娃》等都是那个时期闻名全国的动画片。到了九十年代末,国内电影市场发生剧变,观众和电视台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大家的创作任务变成每年五千到八千分钟,导演的压力骤增,我们的创作环境也逐渐被改变。

最明显的改变是,如今无论美影厂还是独立制作公司,大部分动画电影的制作流程,作曲家总是在最后阶段才看到画面。从作曲、录音制作到完成往往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这点时間想要做出精品是远远不够的。可供创作的时间越短,越没机会进行磨合细化,对于双方都是很大的伤害:配乐变得像走流程,质量难得保障,作曲家的积极性也受到打击。当“艺术创作”变成“干行活儿”时,作品也就成了商品,更别提匠心不复、空余匠气了。

也因为如此,在一些制作水准不高的国产动画电影中,甚至出现了“开天窗”的现象——某段影片中既无对白也无剧情发展,还没有音乐,只有一段空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还把动画做成这样,相当于播出事故,是对观众的不尊重。

我曾看到报道说,《狮子王》的开场原本是大段人物对白,作曲家汉斯季默在创作片头曲《生生不息》时,特意制作了较长版本,以便根据影片内容作调整。动画师们听后深受感染,最后决定通过调整画面,来完整地保留季默的原曲。看,原来美国同行也是有匠心的啊!说白了,匠心就是一种敢于放慢速度、追求极致和完美的行业精神。可如此有爱的互动,说起来简单,在当前的创作环境下,却是令我们羡慕而难以实现的。

更大的格局视野

如今中国的动画市场潜力巨大,制作公司多如牛毛但良莠不齐,许多出品方并不了解电影音乐的制作规律和特点,一旦资本介入,只追求多快好省,尽快创收经济效益,很难再从艺术的角度去考量。

举个例子,动画电影的音乐制作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故事片,它没有写实的场景音,完全是从零到有建立一个听觉的世界,除了交代剧情、抒发情感以外,也需要通过音乐来达到渲染气氛和深化视觉的效果。这就需要贯穿全片且不重复地注入,简单来说就是尽量把音乐铺满——并非越多越好,但要足够。

在资本主导的好莱坞,导演、作曲家乃至参与电影音乐录制的乐手都有版税收入,可国内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通常就是一锤子的买卖。过高的需求又造成作曲家稿费不断上涨,出品方只能通过不断压缩音乐时长来节约成本,最终使得影片质量大打折扣。不过,听说现在许多好莱坞影片转战英国进行录音制作,正是为了规避版税被分账,倒也是个有趣的现象。

此外,我常听到一些观众感叹,早些时候,国内的动画片很少,可是部部都是精品,有一部是一部。现在呢,可以选择的太多了,却没几个能记住的故事和形象。确实,尽管产业庞大,但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鲜见经典之作,数量上去了,质量还不够稳定。

而在许多好莱坞动画电影中,无论早期的《狮子王》《埃及王子》,还是近年来大火的《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不光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大胆新奇的故事情节令人赞叹,与之相辅相成的主题歌曲也被广泛传唱。就算大剧情也很程式化,但逻辑结构完整、细节处仍然动人深刻,也许这就是美式“套路”令人百看不厌的原因。

好莱坞动画电影之所以能持续推陈出新,每年带给观众不同的视听体验,不仅在于他们具有成熟的制作能力和先进的技术支持,还在于理念的进步,能够不断开拓新的思想疆界。动画电影虽是“动画”,但并不意味着内容层次低幼,如果安于题材陈旧、剧情苍白、音乐稚气的作品,我们很难再吸引到更多观众,包括小朋友们。

做一部好的动画电影,童心与想象力自然不可少,但背后的思考和价值观才是能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一味用简单幼稚来以己度人,其实是低估了如今观众的审美能力,也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更强的竞争激励

当然,以上所说关于国产动画片的不足,只是大家看到的一部分现象,并不能代表它的全部,因为也有人选择了坚守——最近动画系列片《大耳朵图图》正在拍摄大电影,请到了贾樟柯的御用录音师张阳任声音制作。张阳从筹备之初就入组参与工作,这样一来成本自然不小,但相信最终成片更加值得期待。

近些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几次下文实施“禁播令”,应该是从2006年起,全国各级电视台在每天17:00-20:00间的黄金时段,均被告知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节目或展示境外动画片的栏目,国产动画片与引进动画片每天播出比例不低于7:3。2008年后,禁播时间又延长了一个小时。对于这种种举措,不但当时网友们的反应十分抵触,我作为从业者内心也很复杂。

不久前,广电总局公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的优秀国产动画片的推荐名单,上榜的国产动画共有十五部。总局表示“这些作品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制作水平”,各电视台和频道可“予以优先安排播出”。虽然这十五部作品观众纷纷表示没怎么听说过,但由“堵”到“疏”,也体现出有关部门执政理念的进步。

有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相信国产动画可借此助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只是,有了保驾护航后,我们仍应该时时提醒自己,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政策保护和政府补贴,也不能倾心于商业炒作带来的票房数字,而应该踏踏实实地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勇于去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试炼自己,不甘当温室里的花朵。

2016年广受好评的《大鱼海棠》正是一部值得骄傲的国产动画。它以中国风情浓郁的画风,创造出了一个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玄妙世界。遗憾的是,该片所有配乐,包括十二年前Flash动画《大鱼》里所用的那段令人动容的音乐,都来自于日本作曲家吉田洁为NHK纪录片《日本人的遥远旅途》所作,原曲写于十五年前。我始终相信,在恰当的机缘条件下,我们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动画音乐一定也能重新在大屏幕上大放异彩。

在这个缺乏匠心精神的时代,我想,只有创作出更多高水平的国产动画电影,展现出具有中国元素的音乐语言,让国产动画的市场真正成长起来,甚至做到文化输出,才是对对手和自己的尊重,对电影艺术的尊重,也算是不忘初心吧。而这个文化复兴之梦,是我们,更是年轻一代作曲家们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猜你喜欢
狮子王匠心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狮子王
《狮子王》剧组二三事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
狮子王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