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丽
《现代汉语字典》对“健康”二字的定义为: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交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群体更多地关注身体健康外的心理健康。何谓心理健康,笼统来讲即是指人的精神及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等。
各大媒体每天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案例中,其中不乏当事人心理不健康因素造成的。由此,社会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也显得尤为重要。那是否要等到心理出了问题才去关注心理健康呢?笔者认为,亡羊补牢,为时晚矣。或许,我们可以防患于未然。这时,我们不得不提到这个概念:心理健康辅导。
何谓心理健康辅导?狭义上是指个别咨询,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实现的过程。作为未成年人的小学生,因其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发育不完善,存在极大的可塑性。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期,此阶段是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更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开展心理辅导课程对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为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顺应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状况,遵循发展心理学的规律,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团体,适应学习,适应社会,是每一个教育者迫切思索的命题。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通过学习活动进行的,相较于个别咨询,笔者认为针对小学生定期实行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辐射会更大,效果会更明显。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学生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一年来,笔者尝试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团体心理辅导,卓有成效。
一、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增强小学生适应能力
对于刚刚走出幼儿园,踏进小学的孩子来说,面临着幼儿期向童年期的转变。从个体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的自我意识是在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幼儿园跨度到小学,受教育的环境发生变化,对新环境充满敬畏和期待。开学初,我们利用儿童对学校的新奇感,开设了一节团体心理辅导课:“我是光荣的小学生”,帮助儿童适应环境,完成心理上的过渡。
团体心理辅导课“我是光荣的小学生”:
1.活动前,录制学生跨进小学校门,走进班级的视频。
2.课始,播放视频。教师用热情的语言欢迎小朋友来到新学校。
3.认识我的新学校。(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4.认识我的新教室。(对于教室里好奇的物品可以问一问辅导老师它的名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5.找不同。跟幼儿园比较,新学校有什么不同,你发现周围什么发生了变化。
6.师生互动游戏:“我快乐,我是小学生”。背景音乐《甩葱歌》。
二、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小学生交往能力
幼儿期的儿童因为年龄偏小,对世界认知不完善,表现为对父母、亲人的过分依赖。上小学后,随着生理、心理素质的发展,低年级小学生会逐渐将这份依赖和敬重转移到朝夕相处的老师身上。他们在感情和行为上极大程度地依赖老师,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表现为愿意接近对自己关心和帮助的老师。同时,他们也喜欢跟同伴交往,渴望在同伴交往中体验自尊,感到自信,体验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那么,引导孩子正确、积极、友善地跟老师、同伴建立和谐的关系,就有助于帮助他们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团体心理辅导课“新老师,新同学”:
1.活动前,为每个学生、科任教师拍摄单人照。
2.课前,循环播放照片。破冰游戏:“找找他(她)在哪儿?”
游戏玩法:每出现一张照片时,辅导老师大声问:他(她)在哪儿?全班孩子边找边问:你在哪儿?照片主人要立刻站起来,大声回答:我在这儿,我叫×××。辅导老师接着追问全班:他(她)谁?全班回答:他(她)是×××。背景音乐为轻快抒情的轻音乐。
3.辅导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注意调动气氛并掌控次数。
4.认识我的新老师。(科任辅导老师依次对学生做生动的自我介绍,并简单介绍自己任教的学科。同时表达出“有困难可以找老师”的意思,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5.辅导老师组织小学生认真倾听,并在每位老师介绍完毕的时候掌声欢迎。
6.贴心互动体验,结束辅导课。《抱抱你,抱抱我》。背景音乐《找朋友》。
游戏玩法:音乐声中,学生自由走动。音乐停,如果辅导老师说:“抱抱我自己。”学生立刻停止走动,自己两手胸前交叉,抱抱自己,拍三下。音乐继续,如果辅导老师说:“两人抱一抱。”学生立刻停止走动,两人互抱,并大声报出对方的名字,拍三下。同样,如果辅导老师说:“三人抱一抱。”即三人互抱。
三、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完善小学生健康人格
同伴交往是个体童年期集体归宿感的心理需求,小学儿童的归宿感从家庭向同伴集体转移,从同伴中得到友谊、支持和尊重成为他们必需的精神寄托。如果在同龄集体中被孤立,那将是他们最大的精神创伤。
幼儿时期的教育以游戏为主,对孩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要求不高。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桌椅的排列变化,学科知识的掌握等等,都对刚刚踏进小学的儿童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他们是个挑战。很多儿童,刚入小学时,课堂上不能约束自己,坚持不了40分钟,上课自由散漫。这个时候,如果老师采取粗暴简单的训斥,势必会适得其反,对孩子的心理暗示也是消极的。我们可以开展一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团体心理辅导课,在体验中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团体心理辅导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辅导老师事前了解班级内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分析个别学生“厌学”的原因。
2.故事导入。《笨笨熊上学记》
一年级的笨笨熊是个调皮的小男孩,在学校里非常调气。上课时不是在桌子下面叠飞机,就是拉拉同桌小女孩的辫子。小朋友们写作业的时候,他就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考试时,他一道题目都不会。六一儿童节表演节目的时候,大家有的跳舞,有的唱歌,而笨笨熊一个才能也没有,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台上的小朋友表演节目。
3.你愿意跟故事中的笨笨熊交朋友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辅导老师给予鼓励和赞许。
5.情景体验剧:《好好学和坏坏学》
辅导老师扮演上课老师,全班分成两大组,分别扮演“好好学”“坏坏学”的学生。
6.分享体验感受,辅导老师带领学生感悟:怎样做个好学生?
7.才艺自由表演。《我们班的小能人》
8.采访表演者,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小学生向上的积极性。
9.辅导老师总结。让儿童明白道理:小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大胆地展示自己,才能交上更多的朋友,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哪怕它们来自同一棵树;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哪怕它们出自同一片海滩。同样,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儿童,哪怕他们来自于同一个父母亲。遵循发展心理学的规律,在儿童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课,发挥个体的生命特质。通过设立特定的场景活动,利用团体成员间的互动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这一做法,非常适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当然,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仅凭团体心理辅导课是远远不够的,要注重与班级、年级和少先队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也要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对辅导者而言,就是要关爱每个儿童,珍视每个儿童永不可重复的生命。爱的方式就是不知疲倦地發现、珍视,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成全或造就他们的独一无二。只有“珍视”,从而产生“神奇的力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展现自己的独特风采。■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