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实践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2017-03-02 18:25任少平任少伟
山东青年 2016年11期
关键词:支部建设案例研究高校学生

任少平 任少伟

摘要:

着力培育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三型”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具实现学生党员全面发展和有效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生机活力,对促进学院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支部建设;实践育人模式;案例研究

一、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实践育人工作的价值意蕴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团结带领师生员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1]。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是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最基本单元,也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更是直接联系学生、引导学生的最有效的力量[2],支部通过其自身的思想、学风、全局意识、行为规范等建设,不断增强其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从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对其他大学生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着力培育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三型”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具实现学生党员全面发展和有效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生机活力,对促进学院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实践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以某高校学生党支部为例

某高校土木建筑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现有党员98名,其中教师党员5名,学生党员93名,正式党员39名,预备党员59名。近两年来,学生第四党支部遵循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坚持以“生”为本和“师生共长”指导理念,实践探索出“价值塑造+能力生成+素质养成”三位一体“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学生党组织育人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党员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党员养成主动学习、勤于探究、善于创新的良好习惯,着力培育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三型”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实现学生党员全面发展和有效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生机活力,促进学院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激发学生党员“主动成长意识”,锻造“学习力”,生成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

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励志人物”事迹或“可视化”震撼情境,激发学生党员“主动成长”意识和学习主动性,同时及时引入“学习互助团队”力量,着力提升学生党员的主体能力发展水平,塑造自我“潜力无所不能,舍我其谁”精气神,强化主动学习吸附力,引领学生党员深刻认识到“学习力是自我发展持久核心竞争力”价值取向。

(二)打造“开放互动+体验共享”协同成长平台

1.摘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文章,锻炼系统思考能力。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学习互助小组”学习研究已摘编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文章,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和“政治定力”。每次学习会上,学生党员轮流发表意见,阐述自己观点。组织学生开展“命题式话题评论”活动,引导学生从“感性”走向“理性”。

2.“观”新闻“话”感受:《新闻联播》碎片化“移动互联”学习。各学生党员学习互助小组每周定期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青春中国说》等节目里,把这些已经不大为大学生们所接触,却对大学生最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时尚而流行的编辑,引导学生加以生动、接地气的点评,融入和强化引导功能,润物无声地发挥“宣教”作用,启发同学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党员国家情怀。

3.立足差异,分类培养,促使学生党员“差异化成长”。在前期试点基础上,结合学生第四党支部53名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特殊才能,组建成立四支类型各异大学生探究性发展团队,引导学生党员善于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党员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设计开发个性化学生党员多元互动异质型群体协同培育平台,突出辅导员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主动成长”自觉性,强化对学生群体分层分类“精细化”和“差异化”培养,促使学生将自我“差异”转化成未来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实现学生有差异地进步和成长,使“差异”成为推动学生个体发展的动力,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4.社会实践“沉下去”,改善“心智模式”。促使高校学生党员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学生党员走进基层、亲近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汲取鲜活经验,改善心智模式,把个人的聪明智慧、过硬本领投身于服务群众的伟大实践之中。至今已成功组建1支省级重点团队,2支校级重点团队,完成调研报告4篇,其中《安徽省中小学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调查》和《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与对策研究》分获全省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一、二等奖。

5.科学探究“钻进去”,激发“创新潜能”。“党员探究性学习发展团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性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申请国家专利26项,授权国家实用新型21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目前已成功立项6项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部结题。其中4项结题结论为“优秀”等次。团队成员发表省级学术论文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篇。

6.强化“典型示范”,打造学习探究“群体效应”。一名学生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班长的学生党员张克辉在自身成长同时不忘带领学生飞翔。在其影响下班级同学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及科技创新活动,班级创新氛围浓厚。班级同学参加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比例高达87.5%;全班同学参加校级以上学科竞赛21项,获奖12项,其中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奖5人次;获批国家级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申报校大学生科研项目5项,获批2项;申报省大学生科普创意大赛作品11件;目前已累计申请专利58项,目前班级85%同学人手一项专利。

7.率先垂范,全力打造“师生成长学习共同体”。支委会教师党员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注重将经验上升为科学,辛苦转化为研究成果,更好地促进学生党员成长。2015年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骨干专项、省振兴计划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项目、省级教学改革与研究一般项目和校级重大教改研究项目、省级“土木年华”创客教育实验室项目,支委会成员发表党建与学生工作论文4篇,校思政研究会课题2项。

(三)素质养成:党员身份亮起来、先锋表率做起来、党员形象树起来

在支部全体师生党员共同努力下,学生党员自身成长进步明显加快,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意识明显增强,凝聚、引领普通学生能力明显提升,概括起来即为:党员身份“亮了起来”,先锋表率“做了起来,党员形象“树了起来”。

1.试行党小组“组长提名轮岗制”。党小组是党支部的细胞,细胞健康,支部成长。2014年学生第四党支部制定党小组组长选举办法,34名学生党员分为3个党小组,党小组实行“年度考核制”。党小组长人选由每组学生党员获得绝对多数提名,并公开选举产生,组长当选确定后,由其提名副组长1-2名人选,经全体小组成员选举产生。党小组产生后,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报党支部批准。党小组年度考核时,党支部采取工作创新项目和工作成果汇报的形式进行考核表彰,这种管理模式是实现民主管理,增强自主管理意识有益实践。实行“组长提名轮岗制”以来,学生党员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能力提高了,民主意识、集体观念、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了。

2.试点成立学生党员“安全文明宿舍”创建小组,设立“学生党员安全文明示范岗”。2015年4月,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在学生党员“四带头”安全文明我先行活动中,成立了8个学生党员“安全文明宿舍”创建小组,试点启动“学生党员安全文明示范岗”项目。学生党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安全文明宿舍”创建中,严格按照党支部要求,扎实推进“安全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并帮助非党员宿舍进行整改,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身份“亮了起来”,先锋表率“做了起来”,生动检验了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成果。

3.试点启动你“下订单”+他“列清单”+我“来埋单”助力学生成长主题实践项目。为牢固树立“师生成长共同体”工作新理念,精准识别、精准掌握青年学生的真实“呼声诉求”,力求精细服务,切实帮助青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成长中的困惑,践行“谋事要实、做人要实”要求,推进学生工作阵地“前移”,重心“下移”,服务“上移”,把学生工作“落实落细落小”,使学生工作变得更具体,更接地气,更有成效,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做好服务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增强青年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向心力和“黏性”,真正把学生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里”,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奠定良好基础。学生第四党支部试点启动《你“下订单”+他“列清单”+我“来埋单”助力学生成长主题实践项目》,在“检查跟踪反馈及绩效评估五人小组 ”中(辅导员、党员代表、团支书代表、国防生代表、学生代表),学生党员代表发挥了骨干作用,在活动中赢得了绝大多数学生赞誉,树立了学生党员光辉形象。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实践育人工作经验启示

(一)始终遵循“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在“备受呵护”的“禁锢”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个性张扬,特立独行,在行为理念上表现出高度的超前性和自主性,但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忠诚感;有较好的自我认知,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自信心强,自我意识强大,但行为个性“假成熟”、“真幼稚”;有强烈的“成人意识”,时刻希望别人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在理念上渴望独立,但因为从小缺乏磨炼,缺乏独立生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摆脱对家庭和他人的依赖,依赖心理强,独立抗挫折能力弱。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增强工作科学化水平和有效性。

(二)找准学生成长“渴望点”和“需求点”

学生党支部在明确“打造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目标后,我们要坚持把“服务学生党员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差异化需求”为导向,找出学生成长“渴望点”和“需求点”,同时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审视自我和他人,明确下一步发展目标,激发学生“主动成长”意识和潜能,提升学生自我成就感,促进学生自省和自我成长。

(三)党支部要像凸透镜,要有“过程意识”,专注做“鞭策者”

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党员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提升自我“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这个焦点上来,使学生党员不再迷茫,成就學生自我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质养成和提高,不是搞几个活动就可以实现,它需要用一项活动反复陶育,持续推进,不断培养、提高、积淀,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动。

(四)注重培育“典型”,打造“鲶鱼”群体效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体行为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极易受到群体影响。提高大学生“多元异质型”群体培育效果“可视化”程度,增强该典型群体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http://dj.cssf.cn/show/30,800.html.

[2]汪哲伟.关于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03).

(作者单位:1.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2.安徽理工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猜你喜欢
支部建设案例研究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