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因其思维严密、逻辑性强而让学生对数学敬畏三分,数学课堂也非常沉闷。如何将理性的知识变得形象、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有“人文性”、“人文味”,不断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值得我们不断地探讨和深入的研究。文章主要就创设情境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这个论题,谈几点看法和体会,以期共享。
关键词:初中学生;数学课堂;情境;激活氛围
情境教学,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教多年来,一直探讨情境教学,以情引情、以境引趣,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下面,简单谈几点体会。
一、 巧用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现在的中学生追星族、捧主播、喜欢大明星、沉迷网络游戏等,说起这些话题,他们都会神采飞扬,口若悬河。如果数学课堂伊始,能从这些入手,以学生感兴趣、熟悉的内容为前提,创设相应的情境,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将学生拉近教室,愉快投入到学习中。
如学习《平行线》时,笔者先播放或者自己轻唱陈冠霖的《戒指情人》,其中的“当我们不再有熟悉的笑脸,像两条平行线,不再有焦点(交点)”,歌曲的欣赏,歌词的赏析,尤其是“像两条平行线,不再有焦点”,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平行线的特点——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或者引用诗集《平行线》中的一段:我们像是平行线,永远不能坦然面对面……没有交叉点……这样的歌曲的演唱,名人名言的引用,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平行线”的概念和特点一清二楚,不需要再强调“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通过歌词和名句的赏析,使数学知识具有了人情味、哲理味,不再单纯、苦涩的“数学味”,使数学课堂融入了趣味性,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再如,《相交线》的教学时,教师在“平行线”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引出“相交线”的概念,并呈现出邻补角和对顶角。再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相交线”给人们观察时造成的视觉错觉,视觉错觉与相交线的概念联系起来,快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认识到数学学科并不都是枯燥和乏味的,数学学科本身也趣味无穷。
二、 创生活情境激活课堂
以生活体验激活学生思维、激活课堂氛围是新课标提出的具体要求。利用生活素材创设情境,可以贯穿到教学的始终。
如《认识三角形》的教学时,笔者首先用提醒注意安全的标识、三角形的小红旗、胡夫金字塔等,然后提出问题:这些优美的画面中,有你见过的熟悉的图形吗?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三角形形状的物体?如此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動起来。
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化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在课堂指出,用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形状的物品而创设情境,有效导入之外,在课堂之中,再次渗透生活化素材,更有助于学生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理解,根据对实物图片的观察和直觉感觉“三角形的三条边中是否有边相等”而引出三角形的分类等,如此的教学,突出数学的生活性和实用性,降低知识的难度。
三、 运用人文关怀创设情境突出人文性
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的数学,以其独特的特点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数学在经历的数千年的时间里,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很多,渗透这些内容,可以突出数学的人文性。
例如教学《正数和负数》时,对于“负数”的由来的渗透,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教师可以从中国数学家们发现正负数比欧洲国家要早得多,以及简单叙述远古时期,古代人们记正负数的方法,介绍“算筹”,《九章算术》、东汉末年刘烘、宋代的杨辉等对正负数加减法的提出和论证,元代的朱世杰对正负数相乘除的运算法则的提出……再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对“负数”的认识过程:西方国家的数学家,直到17世纪还不承认负数的存在,他们只从负数的存在合理性方面进行探讨,他们提出的年龄问题爸爸56岁,儿子29岁,何时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的问题,他们认为是无稽之谈,可笑至极,更是荒唐的问题……用这种方式进行情境的创设,不仅利于学生了解负数的发展史,了解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的成就,也认识到中国数学的发展较之于西方国家更源远流长,辉煌卓著,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教学,多媒体创设情境,更直观和生动。利用多媒体播放古代人们记负数的情境,再引入算筹的概念,较之于语言叙述更增添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四、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意识
用问题创设情境、实验探究法创设情境,也是激活课堂氛围的主要途径。如《认识三角形》时,对于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的教学时,可以设计简单的问题:三根木棒分别是3cm、5cm和8cm,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这个问题情境给出后,让学生用3cm、5cm、8cm长的三根木棍亲自摆一摆、试一试,学生动则课堂活。再如在教学《数轴》时,可以在课堂之初或者过程中,提出动手操作性的问题: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公共汽车站,汽车站的东边和西面距离汽车站分别3.5米和7米处有一棵杨树和一棵柳树,请你根据描述的情境,试图画出这个情境。在学生们相互探讨和交流的方法时,教师可以提示:用一条直线表示这条东西向的马路,在这条直线上定一个点作为汽车站的位置,再根据所给的条件东边3.5米处是杨树、西面的7米处是柳树,这样,情境图就浮出水面。然后教师进一步提出数轴的概念,让学生根据所画的情境图,说出数轴要满足的条件——三要素以及应注意的四大点。这样的情境创设,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平台。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兴趣,为此,在创设情境时,应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出发,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魏国宁.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探究[J].求知导刊,2014(12).
[2]冯娟.浅谈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对策[J].新课程·中旬,2015(12).
[3]李桂玲.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创设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3(19).
作者简介:刘艳,江苏省新沂市,新沂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