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芬,王丹丹,方 霞
(瑞安市人民医院 1.脊柱外科;2.神外口腔科;3.妇产科,浙江 瑞安 325200)
临床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对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效率的影响
刘美芬1,王丹丹2,方 霞3
(瑞安市人民医院 1.脊柱外科;2.神外口腔科;3.妇产科,浙江 瑞安 325200)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效率的影响。方法 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行为、康复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认知性症状管理、康复锻炼、与医护沟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腰椎手术患者术后的康复效率,改善自我管理行为。
临床护理路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手术;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腰椎功能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其中手术是一种创伤性较大的治疗方法。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护理程序为指导,具有时间性和顺序性的护理计划,有利于减少遗漏项目,提高护理质量[1];本文在腰椎手术围术期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患者术后康复效率。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2015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腰椎手术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经MRI检查及CT扫描确诊,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诊断标准[2];②知情同意;③年龄≥18岁;④治疗前肝肾功能、血液分析、心电图检测结果无明显异常;⑤均为首次手术;⑥既往和现在无重大精神疾患和意识障碍。排除标准:①免疫功能疾病、凝血功能障碍;②严重的神经功能受损;③精神状态较差;④严重的心理疾病,精神病史、神经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史;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⑥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评估。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0~65岁,平均47.5±12.5岁;病程4~12个月,平均8.6±3.2年;病变部位:L3~42例,L4~511例,L5~S128例。对照组42例中男20例,女20例。病程5~16个月,平均7.2±3.3年。病变部位:L3~41例,L4~513例,L5~S127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由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以时间为纵轴,以护理内容为横轴,制定CPN路径表,实施临床护理;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护理
1.2.1 入院第1 d 为患者介绍住院环境、相关设施及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医务人员的情况等。责任护士测量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的既往史和用药史,了解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讲解检查目的及配合事项。指导卧硬板床休息,练习床上排便。进行术前饮食指导。
1.2.2 入院第2 d 抽空腹血完成生化检验,讲解术前注意事项、手术及麻醉方式,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康复相关知识等,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知。介绍手术成功治疗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手术信心。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会有护士一直陪伴在其身边,减少其紧张情绪。指导饮食及睡眠相关知识。
1.2.3 手术日 晨禁饮食,排空大小便,术前再次讲解注意事项。术后患者进入病房后做好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切口疼痛、引流液性质、双下肢感觉、排尿情况等[2])等护理工作。每2h帮助患者轴线翻身1次。患者清醒后,对其及家属讲解引流管、饮食、锻炼等注意事项,告知术后预防并发症及应对疼痛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背伸、跖屈功能锻炼[3];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静脉给药。
1.2.4 术后护理 术后1~2 d 除遵医嘱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及病情观察外,指导患者多饮水,进食易消化、高蛋白、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练习,范围由小到大,练习时间3~5 min,5~10 次/d,以防止神经根粘连;术后3~5 d做好康复锻炼指导,协助患者,佩戴腰围适度下地活动,活动时间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术后6~7 d,指导患者行五点支撑法腰背肌锻炼,1~2周后改为三点支撑法,逐渐增加运动次数和强度,循序渐进,增强脊柱稳定性,预防及萎缩[4]。出院日做好出院指导,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卧硬板床,避免长时间久坐,有计划行腰背肌功能锻炼。3~6个月内佩戴腰围,6个月内腰部避免负重。叮嘱患者按时复诊(1、3、6个月),将病区医生、责任护士的电话留给患者,方便咨询。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调查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内容包括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6个条目)、康复锻炼(6个条目)、与医护沟通(3个条目)3方面共15个条目,总分0~69分,<42分表明自我管理行为差;得分越高,自我管理行为越好。②统计常见的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腹胀、尿路感染等,记录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比较见表1,观察组的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康复锻炼、与医护沟通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2.05±2.36 d,期间2例(4.9%)出现并发症(腹胀1例,尿路感染1例);对照组住院时间16.25±3.17 d,有9例出现并发症(腹胀5例,切口感染2例,尿路感染2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χ2=5.14,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比较(分)
常规护理是对患者进行最基础的护理,如健康教育和病情观察等,护理工作在实施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护理相对盲目,缺乏系统性。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使护士有预见性地工作,责任护士依据临床路径的项目仔细对患者进行全面逐项评估,能够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5]。我科室以护理程序为指导,制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临床护理路径组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好,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与黄贤琼等[6]报道一致。
腰椎间手术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优点为:护理理人员术后按照CPN的路径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使得整个康复计划更规范。一方面护理人员按照护理路径表的内容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护理内容,具备严格的时间性和顺序性,不仅能够深入细致地完成预先设定的每日护理工作,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出现,而且也避免了由于工作繁忙、个人工作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遗漏和疏忽,能够减少护理漏项,有效促进护理工作的完成[7];另一方面患者知道如何在相应的时间段进行何种康复训练,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康复训练转变了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了术后的康复效率。就整个临床护理路径的设计而且也是比较严谨和科学的,患者在入院后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缩短了等待时间。术后1d患者按照路径表进行股四头肌收缩、直腿抬高练习,有效预防神经根粘连[8]。术后3~5d下床活动,不仅有效预防了并发症发生,也有利于促进腰肌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但就目前而言,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医护人员对临床护理路径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一些医护人员认为采用标准化的方法来管理千变万化的疾病是不可能的。同时医院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动力也存在不足,缺乏社保相关支付方式的改革配合。
[1]蒋协远,王大伟.2010年最新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陈盈盈,徐雅玲,朱冬梅.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34-35.
[3]张秀珍.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9):28-30.
[4]李莉,王璐,沈虹,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22(3):45-46.
[5]夏振兰,谭健群,程惠芳,等.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腰椎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J].护理学报,2014,21(13):9-12.
[6]黄贤琼,汤佩飞.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4):358-360.
[7]谭富海,苏冰梅,黄小敏,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闻盘手术患者腱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72-73.
[8]贾玉娥,金红梅.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0):959-960.
2016-06-20
刘美芬(1977-),女,浙江温州人,本科,主管护师。
10.3969/j.issn.1674-6449.2017.01.028
R473.6
A
1674-6449(2017)01-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