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县水利局)
农田水利项目的可行性探究
□李克峰
(柘城县水利局)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粮食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干旱缺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想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就要重视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维护。农田水利是指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建设、管理及其它有关水问题方面的工作,包括农村水工程、水资源和水环境。柘城县位于商丘市的西南部,是以农业为主的大县,受季风的影响,春秋季降雨量小,约占全年的20%,降雨量大多集中在6-9月,并常以暴雨形式出现,2010-2011年柘城县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秋冬连旱自然灾害。文章结合柘城县的概况探讨发展农田水利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农田水利;柘城县;必要性;可行性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生产的不断推进,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用水量大幅度增加,用水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然而,作为以农业为主的柘城县,水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各种工业污染,环境污染,给水资源带来严重的质量问题,另外,各个产业争水的现象不断增多,农业用水比例不断降低,不得不思考怎样去“保护用水、节约用水”。因此,柘城县需要大力发展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是以农业增产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即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提高抵御天灾的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
2.1 柘城县基本情况
2.1.1 柘城县自然概况
2.1.1.1 地理位置
柘城县地处河南省东部,属淮河流域,为黄河冲积平原,位于商丘市西南部,土地总面积1 048 km2,耕地面积7.15万hm2。东与商丘市睢阳区相邻,西与太康县交界,南与鹿邑、淮阳接壤,北与睢县、宁陵毗邻。项目区位于柘城县西南部及北部,共涉及安平、张桥、远襄3个乡镇共23个行政村,分别为西宋庄行政村、前张店行政村、义醒岗行政村等。
2.1.1.2 气象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 073.20 mm,水面蒸发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夏季蒸发量占全年总蒸发量的40%,其次为春季,占全年蒸发量的30.90%,秋季蒸发量占18.65%,冬季蒸发量最小,仅占10.45%,干旱指数1.49。
年平均气温14.30℃,最低极端气温为-18.90℃,最高极端气温为42.80℃,全年无霜期217 d。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春秋两季为过度期,风向多变,年平均风速3.00~3.50 m/s,年平均日照时数2 266.50 h。
2.1.1.3 水文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20 mm,年内降雨主要受季风影响,四季差异明显,一般7-8月份的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左右,6-9月份的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且常以暴雨形式出现,而冬季至次年2月雨量较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6%左右,多年平均径流深70 mm。
2.1.1.4 地形地貌
项目区处于黄河冲积平原,地面平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斜,地面高程44~51 m,平均海拔46.67 m,自然坡降1/5 000~1/6 000。
2.1.1.5 水文地质
项目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层主要有新第三和第四系松散物淀积而成,一般厚600~1000 m,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浅层水(埋深60 m以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湖相沉积,一般厚度20~40 m,含水层厚5~20 m,顶板埋深10~20 m。中深层地下水(埋深分别为60~170 m,170~500 m),主要蕴藏在第四系中,下更新统与第三系沙泥质砂粒石含水层中,含水层厚度分别为5~10 m、10~40 m。
项目区浅层地下水层属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潜水含水层,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细砂、砂礓石,静水位4~7 m,动水位9~13 m。受大气降水补给,蒸发及农用吸水为其主要排泄方式,水位随季节变化,平均地下水埋深6 m。深层水水质好、水量丰富,水层埋深170~500 m。
2.1.1.6 土壤及植被
该项目区土质主要由黄河历代泛滥沉积物构成,经大水多次分选、沉积形成比较复杂的各类土壤,土壤以淤土和两合土为主。土壤呈弱碱性,pH值在7.80~8.30之间,适宜农作物生长。冻土深度0.32~0.50 m。
2.1.2 社会经济状况
柘城县常住人口103.50万,其中乡村人口83.10万,城镇人口20.40万。辖7镇14乡。
柘城县是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高产田主要分布在胡襄镇、大仵、老王集、起台。由于水利工程条件的制约,其余各乡均为中产田,地势平坦、无丘陵,地块相连,有利于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总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重要地位,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5.79亿元,粮食总产62.93万t,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红薯、花生等,小麦、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小麦、玉米轮作为主。
2.1.3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行及管护状况
《河南省柘城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0—2020)》建设目标为:2010—2020年规划期内全县新增、恢复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4.61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4.50%;新增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4.33万hm2;改善排涝面积5.27万hm2,其中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78万hm2,恢复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97万hm2。
柘城县现有机电井12 690眼,支、斗、农渠2 123 km,淤积平复严重,路坝较多,排水不畅,严重制约农业生产,亟需疏浚维修。
2.2 柘城县农田水利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柘城县西南部及北部,共涉及安平、张桥、远襄3个乡镇共23个行政村,分别为西宋庄行政村、前张店行政村、义醒岗行政村等。
项目为疏浚6条排水沟总长度37 km,总排涝面积0.57万hm2。由于沟网交错,各排水沟排涝面积存在重复。其中生产沟长16.08 km,排涝面积0.23万hm2;东周庄沟长3.14 km,排涝面积0.05万hm2;红泥沟长12.45 km,排涝面积0.19万hm2;东干渠长1.50 km,排涝面积266.67 hm2;蒋河魏楼闸南段长0.65 km,排涝面积133.33 hm2;大梁堂沟长3.97 km,排涝面积566.67 hm2。
3.1 必要性
柘城县2012-2013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分布面广、量大,在历次的防汛抗旱斗争中,对发挥骨干工程作用、直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缺乏疏浚养护,已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严重地影响到了柘城县的粮食产量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是巩固农业基础,促进粮食增产,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改变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没有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作保障,农业要取得显著的成就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实施工作。
3.2 可行性
3.2.1 工作组织
柘城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管理工作,每年都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列为县委、县政府十大主要工作之一,与县水利、农业等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监督落实,为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创造了有利环境,大大推进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程,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建设和管理经验。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柘城县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柘城县2012-2013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项目管理工作,并委托县水利局为项目法人,为柘城县2012-2013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
3.2.2 资金筹措
根据柘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至2013年度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粮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有关规定,采取“项目拉动、政府带动、社会联动、群众行动”的方法,以政府投资、民办公助、以土换资、企业投资、社会融资、群众自愿出资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加大水利投入。为柘城县2012-2013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提供了资金保障。
3.2.3 管护运行机制
柘城县2012-2013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建成后,工程移交给受益村集体,工程产权归受益村集体所有。实行专人管理与受益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落实工程责任到人,从村组干部或群众中抽调专门人员,负责工程的维护、养护和更新改造,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综上所述,从工作组织、资金筹措、管护运行等方面,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技术保障,全县各级政府支持项目建设,为工程实施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本次项目实施是可行的。
柘城县大力发展和推广农田水利工程,既能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也使柘城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李昆,李正威.浅谈小型农田水利现状及建设的必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1).
[2]苗丽花.探讨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必要性及发展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11).
[3]张景春.农田水利现状及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J].珠江水运,2013(21).
[4]王艳玲,张太俊.浅谈安阳县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J].科学时代,2012(14).
S27
A
1673-8853(2017)04-0021-02
2017-2-15
编辑:刘青
李克峰(1979.0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农田水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