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泥石流特点及其防治方法探讨

2017-03-02 09:58:17尚科科贾洪全
化工设计通讯 2017年11期
关键词:泥石流山区降雨

尚科科,贾洪全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七队,四川达州 635711)

山区泥石流特点及其防治方法探讨

尚科科,贾洪全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七队,四川达州 635711)

在我国广袤的山区,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且带来的危害较大。所以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其的防治,切实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就必须切实掌握山区泥石流的特点,并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方法,才能更好地降低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基于这一背景,从山区泥石流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山区泥石流的形成要素,并提出了几点防治的方法。

山区;泥石流;特点;防治

1 山区泥石流特点

1.1 危害性巨大

近年来,在我国山区的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例如云南元谋9·17泥石流灾害、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这些泥石流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极大,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危害性巨大是泥石流的特点。就上述泥石流事故来看,均是出现在山区,且带来的损失极其惨重,因此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因而这也是大自然对我们的一种“馈赠”和警示。

1.2 周期性较强

由于降雨和地震均可能引发泥石流,且二者的周期性较强,所以泥石流在降雨和地震的影响下,其在发生时也具有一定的活动周期,尤其是降雨和地震活动周期叠加时,就会增加泥石流活动的频率。

1.3 分布范围广

在我国广袤的山区,饱受泥石流灾害的县级以上城市就高达150多个,且分布的范围较为广泛,尤其是在高原与盆地、低丘陵、平原过渡带、河流沟壑两侧等出现的记录最大,所以其广泛的分布范围而增加了防治难度[1]。

2 形成要素

任何事故的出现都具有一定的诱因,所以只有找到其诱因,才能更好地将其根治。就泥石流而言,目前要想对其根治还存在较大的难度。但是泥石流的出现到结束往往只有短短几个小时,有时甚至是几分钟的事,且往往与山洪伴随,因而只有加强对其形成要素的分析,才能更好地强化对其的防治。之所以泥石流会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也有着一定的条件,尤其是地形地貌,是决定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以及规模等的主要因素。所以若按照地貌进行划分,泥石流区域主要包括上游形成区、中游流通区和下游堆积区。其中,上游形成区是发生泥石流的区域,特点是三面环山而另外一面则以漏斗状和瓢状呈现,加上山高坡陡以及山体破碎和地形开阔和植被稀少等要素的存在,就为碎屑物质与水的汇集提供了条件。而就中游流通区来看,其往往具有狭窄陡深的特点,且坡降较大,因而在下泄时的速度较快。而在下游堆积区,主要是其地势较为平坦,且以山前平原和河谷地段位置为主,而这就会导致松散物质在此堆积。而除了地质地貌条件外,降雨和地震也是导致泥石流的主要诱因之一,因为泥石流以松散物质为主,而降雨和地震机会导致岩层坍塌和滑坡等情况的出现,加上一些岩体被风化和侵蚀之后,在雨水和地震的作用下,也会成为泥石流的松散物质来源,最终在多要素的综合作用下引发泥石流灾害。

3 加强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对策

3.1 切实做好事前预防工作,夯实防治基础

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方针,这就需要确保防范的科学性。因为泥石流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特点,其主要是地形、物源和水源等。所以必须在灾害预测预警预报系统上下功夫,紧密结合区域的实际,切实加大对其的投入,对预发、高发区域作为重点监控的对象,做好泥石流预警报警工作,及时地将各种预警信息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向公众发布。尤其是在强降雨天气,应切实加强与气象预报部门的合作,争取做到多部门的联动,对降雨量和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及时作出预警预报。例如近期在湖南古丈县默戎镇发生的特大山洪灾害和山体滑坡引发的泥石流,主要是当时政府部门收到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的泥石流预警信息,及时将居民转移而并没有人员的伤亡。所以提前预警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泥石流事故频发的背后是人类对大自然破坏的预警,所以不仅要做好对公众的预警,而且还要切实加强大自然的保护,加强生态系统的修复,切实加强全民教育,将生态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尽可能地做好环境保护,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我们加强对大自然的保护,才能得到大自然的馈赠,相信在社会全员的努力下,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将不断减少直至不复存在,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未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3.2 切实加强泥石流事故避险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常识的普及

当遇到突发的泥石流情况之后,需要及时地避险与自救,而这就需要总结泥石流事故的避险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切实做好常识的普及。一旦泥石流袭来,应往两边山坡上跑,应尽可能地避免与其相遇,且在暴雨之后一般不能返回原地。一旦遇险又无法自救时要寻求安全的地带,等待专业力量的救援。此外,应充分发挥现代社交媒体的利用,加强有关经验的总结和及时的发布。而泥石流的治理主要是加强挡土工程和排导工程的建设,尤其是应做好水土保持,才能更好地促进其防治成效的提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泥石流的防治任务光荣而又艰巨,所以必须加强对其特点和诱因的分析,坚持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原则下,综合多方面的力量,动员全社会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加强对其的治理,才能更好地提高其防治成效。

[1] 崔鹏.我国泥石流防治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5):7-13+31.

Characteristics of Debris Flow in Mountain Area and Its Control

Shang Ke-ke,Jia Hong-quan

In China’s vast mountainous area,debris flow is a common natural disaster,and the greater harm.Therefore,in order to better strengthen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and earnestly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k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we must effectively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 debris flow,and targeted to take control methods in order to better reduce the losses caused by debris flow disasters.Therefore,based on this background,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bris flow in mountainous area,analyzes the formation factors of debris flow in mountainous area,and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of prevention and cure.

mountainous area;debris flow;characteristics;prevention and control

P642.23

A

1003–6490(2017)11–0207–01

2017–08–27

尚科科(1985—),男,四川达州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

猜你喜欢
泥石流山区降雨
《山区修梯田》
艺术品鉴(2019年12期)2020-01-18 08:46:52
泥石流
杂文月刊(2018年21期)2019-01-05 05:55:28
山区
小太阳画报(2018年7期)2018-05-14 17:19:28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海峡姐妹(2017年6期)2017-06-24 09:37:36
泥石流
环球时报(2017-06-14)2017-06-14 09:13:39
沧州市2016年“7.19~7.22”与“8.24~8.25”降雨对比研究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红黏土降雨入渗的定量分析
机械班长
南方降雨不断主因厄尔尼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