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利
(贵州省六盘水市重点公路建设管理处,贵州 六盘水 553001)
软土路基施工方法的研究
岳 利
(贵州省六盘水市重点公路建设管理处,贵州 六盘水 553001)
重点分析了我国软土路基施工的技术应用现状,并进行了相应的施工管理和施工方法的深层次探讨,希望可以借此来提升软土路基的施工质量,保障项目工程的使用周期。
施工方法;软土;地质;强度
1.1 换填法
通过换填法改善软土路基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首先目标区域的地面不能太深,其次需要严格按照换填要求选用换填材料。例如材料需要具备性能稳定、坚硬和耐腐蚀特点的砂石、砾石、卵石、炉渣以及矿渣等分层填充材料。这样才能保障换填法施工完成的质量水平,保障其作为公路路基的各项标准都可以实现。
1.2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也需要根据实际的地质环境选用,但是大多数情况都是针对较饱和的粘性软土地基实施的。因为该类方法会在较饱和的粘性软土路基中设置竖向的排水体,当软土路基在受到排水体挤压后就会逐步的析出水分,并借此排出。而通过挤压后的软土路基也会因为逐步固结而导致强度不断增加,最终达到公路施工所要求的标准。
1.3 抛石挤於法
该类模式通常被运用于洼地和鱼塘区域,因为这类地质环境中往往会积累较多的淤泥,所形成的软土地基比较具有特点,适宜该类模式的改造。具体来看,由于这类软土的厚度不大,而且表面没有硬壳,在抛石的过程中能保证其沉到水底,并且顺利地将淤泥挤出基底层的范围,从而达到强化地基承载力水平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通常会在施工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积水,需要慎重处理。通常是利用水泵将地表水抽排入自然排水体系内,必要时也可以排入围堰,需要保障其不会再次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1.4 灌浆法
灌浆法的使用旨在强化路基的整体稳定性水平,属于被动的软土地基改造,但是也具有较好的施工成效。具体来看,这类模式适用于填土孔隙大,可灌性好的软土地基改造。因为灌浆完成后可以有效的强化其抗剪力水平、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使得整体结构得到保障。
灌浆法的原理是通过水泥或是其他浆液的注入,在周围的土体渗透、充填以及压密从而形成浆脉。由于软土路基的地层往往具有不均匀的特性,通过钻孔并利用高压灌入一定比例的浆液,借此形成从灌浆孔逐步向外扩张的圆柱形浆体,最终遍布整个软土层。这样一来,不仅浆液孔道周围的土体孔隙因为被挤压而得到充填,同时也借挤压使得钻孔周围土体的整个密度得到提高。同时,灌浆在不断蔓延整个土体时,也使得土体裂缝在浆液的渗透下形成了不同方向的、厚薄不均以及形态各异的浆体,最终浆液固结和硬化后。这种固结的产物与挤压严密的土层共同组成了复合型的地基,在相互作用后有效改善沉降问题和路堤滑坡问题,提供公路施工必要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1.5 粉喷桩法
这种方法又叫做粉体喷桩搅拌法,主要是运用特殊的设备和机械,将加固剂粉体材料(主要是水泥或石灰)通过压缩空气进行传输,与软土地基进行搅拌,在两者进行红粉的化合反应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稳定性以及承载力的桩体(简称粉喷桩)。这类模式旨在对土体的地质进行改善,从而也提高了地基强度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从目前的施工来看,主要被运用于改善淤泥质土、杂填土以及软粘土等软土地基。而且该模式相对其他软土路基的改造方案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改造原理更具科学性、改造费用较低、固化效果优良以及符合环保要求等。而该模式在施工过程中所运用的特殊机械主要包括了桩钻机、空压机以及供料机等等,这类设备简单易操作,而且由于机身体积不大,而且移动方便,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能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软土地基改造模式,例如:强夯挤密处理法和强夯置换处理法、砂垫层法、袋装砂井法、冻结施工、复合路基(综合了旋喷桩、粉喷转和碎石桩三大种类)。
随着我国居民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公路交通体系的建设也有了安全、质量和使用周期等多个方面的要求。而软土路基作为公路建设的常见难点,该工序的施工水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承载力水平,是保障我国公路交通体系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本文经过对软土路基的施工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发现针对软土路基的改造工作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施工方法,还需要对施工管理进行强化,才能全方位地保障软土路基处理效果,实现我国路桥施工建设技术应用目标。
[1] 郭俊杰,刘振.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和处理方法[J].技术与市场,2015,(8):80,82.
[2] 段姣娇.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2,(12):150-151.
[3] 姜静,孙晶.分析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和处理方法[J].江西建材,2015,(24):191.
2016-10-17
岳利(1982-),男,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工程建设与管理。
U416.1
C
1008-3383(2017)02-00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