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一代名臣治水患

2017-03-02 00:20
河北水利 2017年6期
关键词:名臣决口水患

丁宝桢—一代名臣治水患

丁宝桢(1820-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州(今织金)人。清代名臣。丁宝桢秉性刚直,曾智杀慈禧太后心腹太监安德海,大快人心。他积极参与洋务运动,1875年创设山东机器局,还曾兴办学堂,传播近代科学知识,堪称时代先驱。同时,丁宝桢在水利上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决口,引发河道的一次历史性大变化,严重威胁清王朝南北经济的大动脉——京杭大运河。丁宝桢从国计民生之大计出发,主张堵塞决口,挽河回淮徐故道。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主张未能付诸实施,致使河患日益严重,断续通行500余年的京杭大运河北段从此便逐渐废弃了。

同治五年(1866年)十一月,丁宝桢暂署山东巡抚。他刚一到任,便不顾隆冬严寒到运河段查巡,积极整治危险河段,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与安全。同治十年八月,黄河泛滥,灾情严重。当时正在养病的丁宝桢心急如焚,积极投入到紧张的抗洪救灾中。他看到灾民“栖身无所,糊口无资”,便急奏朝廷运米以赈灾区,杜绝饿殍,实惠饥民。同时,丁宝桢积极开展堵决工作,精心策划施工方案,主持兴工事宜,奖优惩惰。同治皇帝见丁宝桢“勇于任事”,便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经过25天的昼夜兴筑,堵口工作提前数日完成。原计划用银三十六万两,实际只用了三十二万八千三百五十二两,所余银两,悉数归还国库。同治皇帝非常高兴,对丁宝桢予以嘉奖。

同治十二年(1873年)夏秋,黄河在山东再次决口,灾情更为严重,各地调来的河官皆束手无策。在家乡“修墓”的丁宝桢闻讯后,立即赶回。他沿途乘船履勘,酝酿治河蓝图。他根据地质条件,经过反复比较,选择在决口以东采取修筑堤坝、疏导旧河的方法。历时4个月,终于全面完成堵复工程,使黄流归槽,水患消除,百姓无不称赞。

光绪三年(1877年),时任四川总督的丁宝桢在获悉都江堰水利工程灾害频发的情况后,亲赴视察。只见工程业已淤塞废坏,田园一片荒芜。他总结经验,仔细研究,终于提出了治理方案。工程不到4个月完工,累计施工里程70多里,重建了索桥石礅,恢复了道路交通,并在沿江堤岸植树造林。同时,在都江堰管理上还做了一些整顿,限定渠首岁修经费,杜绝了滥支公款的弊端。但因这项措施使得贪官污吏无油水可捞,他们便肆意夸大工程水毁的程度,联名上告弹劾丁宝桢。当年十二月,军机大臣偏听偏信,给丁宝桢连降三级,革职留用处分。

丁宝桢目光长远,他以开放的眼光看世界,兴洋务、办实业,开山东、四川近代工业之先河。他性格耿直,不畏权贵,能够为民办实事;他改革盐政,整治水患,使百姓得福利,堪称一代名臣。□

2017-05-15

猜你喜欢
名臣决口水患
晚明张溥等编刊名臣经世类史著及其影响*
2020年吉林德惠饮马河决口抢险案例分析
渤海湾盆地秦皇岛32-X油田决口扇储层的沉积特征与区分标准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村翁雨中田间排水
浅析贾探春与史湘云自卑和中性性格异同
黄河水患对开封经济影响研究
河南黄河水患研究综述
儒将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