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边而谋 因边而兴
——从沿边8州市看云南开放发展

2017-03-02 07:57:08
创造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东南亚边境建设

河口口岸是云南省最大、最繁忙的口岸

云南最大的优势在“边”,最大的潜力在开放。

作为我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省份,云南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17个国家接壤或毗邻,有4060公里边境线,有8个州市27个县与越南、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目前共有25个口岸,其中,一类口岸18个(空港4个、水港2个、铁路1个、公路11个),二类口岸7个(均为陆路口岸)。

绵延数千里的边境线,在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及沿边开放热潮中,就是数千里的合作发展一线、互联互通一线和友好交往一线。25个口岸也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016年年底,省政府出台《云南省沿边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沿边开放经济带的规划范围包括怒江、保山、德宏、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红河、文山等8个边境州、市的25个边境县、市。

2017年8月,《云南省沿边城镇布局规划(2017-2030年)》经省政府批复实施。《规划》将沿边定位为云南省省域发展总体格局中新的增长极、云南省重要的外向型优势产业基地、中国西南部的国家安全战略屏障、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的门户、中国西南部的能源与资源保障通道、中国沟通欧亚大陆的重要陆路桥梁。依照《规划》,云南省将重点推进建设沿边3个增长极、5个特色组团和8条经济走廊。

抓住机遇,因边而谋、因边而兴,云南沿边各州市正在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中扬帆远行。

保山:打造外向型产业基地

位于保山腾冲西部的猴桥国家级口岸,离腾冲市区70多公里,距缅甸甘拜地口岸8公里,距缅甸密支那121公里,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相联的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中缅贸易的重要前沿。2017年1~10月,经猴桥口岸的出入境人员71.1万人次,同比增长20%;交通工具28.24万辆次,增长46%;货运量271.29万吨,增加80%;货运值2.41亿美元,增长52%。

猴桥口岸的繁忙折射出保山市外向型经济的繁荣。近年来,保山市充分发挥与缅甸毗邻而居、往来便捷的优势,全力推进对外开放的通道建设、平台建设、产业建设和机制创新,培育壮大农特产品加工、新材料、轻纺、信息、旅游文化、现代物流6大支柱产业,建成了保山工贸园区、水长工业园区等5个省级工业园区和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等一批经济园区,以家电、轻纺、建材、化工、商贸物流等为重点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初步形成。

值得关注的是,保山市探索建立“一线两园”内外联动合作机制的做法。由腾冲边合区与曼德勒保山缪达工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的合作区,作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可为国内企业在缅甸投资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为国内产品进入南亚东南亚和欧美市场提供便利,对于促进云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强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互联互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目的成功实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走出去”在境外建设经济贸易交流合作平台。

走向南亚,保山正迈开大步。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进展顺利,国家级天然气利用试验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联通内陆腹地、周边国家的国际大通道正在加快形成。目前,保腾、龙瑞高速及龙腾、施孟等8条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大瑞铁路保山段计划于2020年建成投入运营,保山至昌宁、腾冲至猴桥6条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保山逐步形成了内连国道省道、融会贯通,外接缅甸、覆盖周边的交通运输网络。同时,正在改扩建的腾冲机场将建设为口岸机场,成为保山、云南乃至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一个新支点。

未来,保山将力争建成我国通向南亚第一市,增强我国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经贸往来的辐射带动能力,成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国际交通、物流、能源输送的重要枢纽。

红河:对外贸易优势突显

2017年11月7日,河口口岸年进出口货运量累计首次突破500万吨;11月19日,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内,8条电感线材生产线正式投产,200余名首批越南籍职工开始上岗操作。

进出口货运量的新高与跨合区的推进,正是红河州开放发展显示出的新气象。

近年来,红河州口岸内连外通的格局逐渐显现。昆明-河口高速公路、泛亚铁路蒙自至河口段、越南河内至老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滇中环线、红河南部高速路网等一批综合交通项目相继启动建设。

大通道带来大发展,以经开区为产业基地、保税区为保税平台、跨合区为前沿窗口的对外开放载体新格局已具雏形。其中,国家级蒙自经开区不断发展壮大,聚集各类企业500多户,吸纳就业4万余人,先后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红河综保区创新发展,成功复制上海自贸区保税展示交易、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4项创新制度,先后引进以晴集团、能投集团和鑫顺祥等企业入驻,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攀升。

在位于蒙自的综保区和经开区内,一批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电器元件、工业机器人和服务型机器人、3D打印等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相继落户并开工,大量生产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的特色机电产品。得益于三区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建设,2017年1月至9月,红河州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5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60.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5.41%。

在河口口岸、金平金水河口岸、绿春县坪河、绿春县新寨4个边民互市点,规范边民互市交易秩序,做大边民互市贸易规模的尝试一直在进行。位于河口县城南端的河口口岸,与越南老街市隔河相望,是中越边境云南段最大的口岸,也是云南省最大、最繁忙的口岸。依靠大宗商品、矿产、原材料、蔬菜瓜果及木材等的进出口,河口口岸2017年出入境流量突破400万人次,比2016年同期增长22%,创历史新高;边民互市完成进出口交易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37.5%,交易量37.2万吨,全年交易额有望突破40亿元。

文山:在开放中寻求新突破

2017年8月,文山州都龙口岸通过现场国家级验收。这意味着文山同时拥有了天保口岸、都龙口岸两个国家级一类陆路口岸,将成为中国与越南双边经贸发展的重要节点。

文山州是云南省的东大门,既面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又紧邻越南及东南亚,处在云南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北部湾经济圈、中越“两廊一圈”合作的交汇点上,是中国对越南的重要门户。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具有既向沿边开放又向东部沿海地区开放这一独特区位优势的文山州,正在开放中寻求发展的新突破。一个是加大对越南的开放,一个是加大对珠三角地区的开放,切实把文山建设成云南通边达海的重要枢纽地区。文山到麻栗坡、文山到马关等高速公路2016年底已经开工,2019年底要建成通车。

紧紧抓住发展的机遇,文山州着力打造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新型化工和新材料、外向型加工和制造、高原特色农业和食品加工业、边境贸易和物流六大重点产业。

未来,文山州将着力推进昆明—文山—广西北部湾—广东珠三角经济走廊、滇越经济走廊建设,加强对越沿边开放开发,深化沿边金融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和争取设立中越边境自由贸易区,全力打造百色—文山跨省经济合作园区、丘北—黔西南滇黔跨省经济合作区、麻栗坡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对外开放合作平台。

普洱:互联互通打造前沿窗口

普洱市有4个边境县15个边境乡(镇),有勐康、思茅港2个国家一类口岸和孟连1个国家二类口岸,有17条重点出入境通道与缅、老、越三国北部地区相通。近年来,普洱市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通过加快出入境大通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沿边口岸和边合区功能配套,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

加快交通互联互通建设。普洱市紧紧围绕昆曼国际贸易大通道,建成了思茅至江城、澜沧至孟连二级公路和澜沧景迈机场,正在加快实施思澜高速、墨临高速公路,宁洱至江城至中越三号界碑三级公路、澜沧至孟连至勐阿二级公路和玉磨铁路建设,积极推动四条国际公路贸易通道建设,以及经普洱思茅港连接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的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努力扩大孟连、勐康、思茅港口岸对周边国家的纵深辐射。

加快拓展开放平台。孟连、勐康2个口岸基础设施、通关机制、产业项目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口岸人员、车辆、货物流量持续快速发展。2016年,普洱市实现出入境货物80.1万吨,同比增长40.8%;出入境货值9.5亿美元,同比增长83.4%。

加快“走出去”步伐。成功举办中国普洱茶节茶产品交易博览会、中老越三国(普洱)边境商品交易会等,吸引了周边国家和地区客商前来参展。积极组织市内企业参加国内外重要展洽活动,加强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和商贸往来。支持普洱市企业“走出去”到周边国家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协调开通了从勐康口岸出境到老挝丰沙里省、乌多姆塞省、琅勃拉邦省的5条跨境旅游线路。

加快通关机制创新。启动实施了孟连口岸货运机动车出入境管理13条便捷措施,解决了缅籍货运机动车出入境难等问题。孟连口岸成为全省通关时间最长的口岸。

加快发展边民互市。目前,全市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边民互市交易点有3个,自发形成并有一定交易量的交易点有龙富、牛洛河等通道。2016年,全市完成边民互市贸易额7360万美元,增长54.9%。

中缅边境孟连风光

加强科教文卫合作。加快建设中(国)老(挝)民间经贸文化交流中心,在老挝、缅甸沿边地区开展了科技、农业、卫生实用技术培训。普洱学院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老挝国立大学等境外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

西双版纳:构建面向东南亚枢纽

位于中老边境的磨憨口岸,一个占地仅30亩的建筑近来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这就是将要落成的全国首个陆路口岸跨境国际快件中转中心,投入使用后,中国陆路经西双版纳对中南半岛的国际快件贸易通道将正式打通。跨境快件将不再通过异地口岸进行入关转运,从而成为连接云南周边地区与中南半岛的重要国际物流节点,为降低物流成本、企业投资、百姓境外购物提供极大的便利。

“一州连三国”“一江连六国”的西双版纳,是我国走向印度洋的前沿阵地之一,近年来,面向东南亚的重要枢纽作用日益凸显。“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西双版纳全州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4.03亿美元增加到20.5亿美元,累计完成115.26亿美元,年均增长15.9%,老、缅、泰三国是西双版纳州主要的贸易伙伴。全州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完成12.36亿美元。

盯准“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的重要枢纽”的新目标,西双版纳州通过培育大平台,按照“两带、两核、五区”的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快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形成两国一区、协同监管、封闭运行的合作机制。落实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各项任务,创建沿边金融、跨境金融、国际金融开放合作的先行区,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推动关累、勐满口岸升格为国家级口岸,推动中缅打洛—勐拉边境经济合作区获批,推动勐龙—南板边境通道成为双方协定对等开放口岸,启动磨憨铁路口岸前期工作。

德宏:先行先试 精彩纷呈

历史上,德宏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要塞;抗战时期,是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中印输油管道三大通道的出入口;如今,是在建中的泛亚铁路西线昆明—瑞丽—缅甸皎漂铁路的出入境枢纽,中国陆地连接南亚、东南亚,走向印度洋最便捷的通道。

30年前,德宏州在全国率先实施沿边开放,成为我国最早开放的边境贸易区。30年后,随着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启动建设的推进,德宏州紧紧抓住历史新机遇,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关键节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先行区,努力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

德宏州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和章凤、盈江两个国家二类口岸,拥有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瑞丽和畹町2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以及国内率先实行“境内关外”海关特殊监管的姐告边境经济贸易区,形成了“一寨两国、一桥两国、一街两国、一院两国”和“道路共用、井水共饮、集市同赶、节庆共欢”的独特人文地理奇观。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德宏作为云南与缅甸沿边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木姐地区直接接壤的州市,一直致力于发挥好滇缅国际经济合作圈核心区域的引领作用,并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充分立足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德宏州不断加快推进外向型产业基地建设。北汽、银翔摩托、华侨城集团、修正药业、富士康集团、云南城投集团、大通实业集团等大企业纷纷落户,以“两车一机一电”为主、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全州产业实现了从单一向多元、从低层次向中高端的历史性跨越,“德宏制造”的产品在国外影响力越来越大。其中,云南银翔机车制造有限公司产品90%销往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成为缅甸市场知名品牌。

与缅甸接壤的德宏瑞丽,是中国唯一按照“境内关外”特殊管理的边境贸易区,中缅油气管道进入中国的第一站,2012年获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017年三季度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口岸数)42.51亿美元,同比增长18.2%。

此外,德宏州先后举办、承办了三届跨喜马拉雅发展论坛、首届中缅智库高端论坛和孟中印缅卫生与疾控合作论坛、孟中印缅现代畜牧科技合作论坛等七个国际性会议活动,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得到了“提起中缅关系想得到德宏,谈到滇缅关系离不开德宏”的广泛赞誉。

怒江:渐成入缅达印新门户

2017年12月14日,怒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昆明海关驻怒江办事处,在片马国门出入境货物查验货场对怒江红土印象矿业有限公司一批1000吨的入境铁精粉实施了“三个一”通关作业。这是怒江辖区关检部门首次对入境货物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三个一”通关模式,通关手续更简便,作业流程更优化,极大地节约了企业通关成本,减少了重复作业,让企业能够得到更多实惠,全面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关键执法效能。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市、福贡县、贡山县3个边境县(市)与缅甸接壤。现有1个省级二类口岸和6个通道。近年来,怒江州交通、口岸、边境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加快发展,出境人员、交通工具、进出口货运量、货值指标在持续增长,全州对外经济贸易亮点频现,实现快速发展,正逐渐成为云南省入缅达印新门户。

2014年以来,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怒江。先后启动了怒江第一条高速公路、机场、通信、电力、水利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5座溜索改桥项目先后竣工,金(鼎)六(库)、剑(川)兰(坪)、六(库)曼(海桥)等3条二级公路和多座(条)连接城乡的通达桥、公路建成通车,全州基本实现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2016年,全州集中开工53个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达117.85亿元。项目涉及能源、市政基础及房地产、农业农村、生态建设等领域。

临沧:边贸经济快速发展

在2017年11月举行的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暨第七届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上,来自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11个国家、地区的300户企业参展,现场24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293.62亿元,同比增长21.63%。

这样的边贸会,临沧市之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了6届。累计参展企业达3000多户,签约项目177个,协议资金达1073亿元;贸易总额达39.25亿元。

数字折射出临沧市边贸经济的快速发展。

临沧因临澜沧江而得名,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290.791公里。有孟定清水河1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南伞、永和2个二类口岸,19条边境通道,13个边民互市点,是云南省5大出境通道之一。

近年来,临沧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切实打造沿边开放新架构,把临沧建设成为辐射中心的前沿和门户,重要的通道、平台和基地。大临铁路、玉临高速、临清高速已开工,临沧机场、沧源佤山机场已通航,临沧至清水河铁路、孟定口岸机场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这些看得见的变化带给临沧更大的机遇。全市围绕生物产业和食品制造业、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以锗为主的新材料及新能源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现代物流和信息产业、以外向型轻纺为主的制造业6大产业,突出食品、药品、轻纺、机械制造4大重点,引导外来投资更多投向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潜力产业,形成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链,产业链带动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

作为临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国家为临沧“量身定制”的边境经济合作区更是蕴含巨大“钱”景。自2013年完成从省级到国家级的快速晋升后,临沧边合区的建设提速,其核心目标是成为中缅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中缅经贸合作重要示范区、中国面向印度洋经济圈的商贸物流中心。国家级的平台,无疑形成巨大的财富强力磁场。2017年1至9月,云南临沧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9.25亿元,完成33亿元任务数的89%,同比增长45.76%。目前,入驻边合区企业达到268户,其中外贸进出口企业30户。

猜你喜欢
东南亚边境建设
中尼边境守护营
边境扬威
少先队活动(2022年9期)2022-11-23 06:56:08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走向世界(2022年18期)2022-05-17 23:03:14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海峡姐妹(2017年10期)2017-12-19 12:26:28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HARD CELL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食(2016年8期)2016-08-21 13: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