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陈 杰
技术+品牌+开放“三管齐下”
——京东金融勾勒出消费金融蓝海
文/本刊记者 陈 杰
2016年3月,“白条”独立域名baitiao.com发布;现金借贷产品“金条”上线;第一张Visa版小白卡问世。
2016年5月,“白条”升级银行合作模式,从产品合作迈向用户共享。
2016年9月,“白条闪付”上线,“白条”在线下消费功能延伸至800多万家商户。
2016年11月,与Zestfinance共同发起的数据技术公司Zrobot开业;“白条”时光杂货店登陆京东商城。
……
2016年,“白条”从消费金融快消品到逐步实现品牌化,依托着数据技术和风控驱动一次又一次创新、迭代。在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看来,“白条”实现品牌化之后,将更多地从产品变成技术能力,这种技术能力是对外输出和连接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桥梁,“我们不和传统金融机构抢生意,而是做他们做起来成本高或者做不了的事。消费金融归根结底是用户需求驱动的,我们将和传统金融机构一起,让消费金融变得有温度,把金融交易转化为用户可以带走的消费服务,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
事实上,在2016年之前,消费者对“白条”的印象依然停留于京东商城消费,然而,早在2015年初,“白条”就开始了线下场景的布局,包括租房、旅游等生活消费领域,在这些低频、大额的消费中,“白条”提供信用贷款服务,同样可以分期,并根据个人不同的信用状况给予差异化授信和定价。
2016年,“白条”线下信用贷款进一步拓展场景,已全面覆盖了七大主流消费领域,即租房、旅游、教育、装修、汽车、婚庆、医美。
不仅如此,“白条”还不断实践着产品迭代和功能延伸。2016年3月,京东金融邀请有小额现金贷款需求且优质的“白条”用户开通“金条”,体验现金借贷服务,“金条”正是在“白条”风控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在场景和功能上的延伸。2016年9月,“白条”又与银行合作推出了“白条闪付”,这项功能前期同样是对优质的“白条”用户开放,7秒申请“白条闪付”账户,通过绑定ApplePay、小米钱包里的小米Pay、华为Pay,就能够实现在银联闪付POS机上用手机打“白条”消费了。
这一切创新实践都是建立在数据技术和风控不断积累的前提下。与此同时,京东金融在数据技术方面持续投入,2016年11月,与Zestfinance共同发起的合资公司Zrobot正式开业,这家独立运营的数据技术公司将提供包括数据建模、信用评分、资产定价、欺诈识别、精准营销等能力在内的数据增值与技术应用服务。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新技术促使金融服务模式发生着改变,而数据技术推动了服务效率的提升。许凌认为,“我们很多机构提供了很多种消费金融的产品,但最终是否能让消费者和消费场景通过金融服务提升消费闭环的效率,这很重要。未来在消费金融里,一定是以数据和技术为驱动,通过高度的集约化、自动化来实现规模化。”
这几年,“白条”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活跃用户,他们70%以上是85后,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占比超过50%,一群奋斗的年轻人喜欢打“白条”消费正是因为他们青睐“白条”品牌。“这些年轻人中很多在传统金融机构没有获得金融服务的能力,但我们通过多维度的数据模型对他们进行信用评估,帮助他们建立人生中的第一笔信用,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许凌说。
“白条”帮助用户提升消费能力、生活品质,同时也迎合着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并传递个性、积极的消费观。
在2016年中,“白条”在北、上、广、深举办了多场用户体验活动,传递敢于追求梦想的正能量和理性消费的价值观,并且与《时尚男士健康》合作,推出限量版白T恤;与潮流平台OG合作打“白条”。“白条”时光杂货店在京东商城上线,用户可以享受到限量版独立设计好物,无论是WUU的“心机水泥”BEE格蜂巢水泥收纳,还是来自dotcom丹麦设计师限量手表,亦或是获得了2016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创意周边“tea罩杯”茶具,都受到了大批年轻人的追捧。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白条”一直不断地拓展消费场景,因为场景能够感染人,许凌认为,场景就是人心,能够迅速转化交易,提高获客效率,但更重要的是,每一笔金融服务的背后,用户实际上感受到的都是服务,因此,“‘白条’不是冷冰冰的金融产品,也不是高高在上的金融服务,而是每时每刻都要去连接年轻人的梦想,陪伴他们成长。”许凌说。
目前,白条、金条、白条+(即白条信贷)共同形成了京东金融的消费服务类产品构架及资产,而小白信用、钢镚和小白卡则是京东金融消费者金融在用户运用方面的布局。
2015年5月,京东金融推出积分资产管理产品“钢镚”,2016年,“钢镚”的合作商户多大20余家,包括中国电信、北京移动、中石油、途牛旅行网、太平洋保险、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在这些商户或机构消费的积分都可以兑换成“钢镚”。1钢镚可抵扣1元钱,在京东商城消费时直接抵现,除此之外,“钢镚”也可以兑换成东方航空公司的里程积分。
同样,“小白卡”已逐步成为信用卡圈内的热点IP,从2015年8月与中信银行合作,到2016年3月与光大银行合作,从银联版到Visa版,消费领域也从境内拓展到了境外,成为具备全球消费功能的“互联网+”联名信用卡。截至目前,“小白卡”申请人数多达400多万,这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是不可想象的,京东金融通过风控技术、产品能力的开放,让“小白卡”用户成为了与银行共同的财富。
还有“金条”的资产端能力也逐步对外开放,2016年6月,与上海银行合作共同为“金条”用户提供信用现金贷款服务。
许凌表示:“做消费金融需要有开放的心态,我们在实践中开发出了一些成功的消费金融产品,之后愿意开放给银行,将产品、数据风控技术、用户运营和场景能力输出,让这些产品和银行做连接,让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的能力,一起去服务用户,带动金融市场效率提升,促使交易成本降低,把整个消费金融行业蛋糕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