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念
诗歌不仅是自我审视,更是一切生命的自我跋涉。
叫不上名字的祖先躺在山坡上。十几年前,爷爷的遗愿是回到他父亲出生的地方,与先祖共一座山坡,并邀上他儿时的伙伴、爱妻和兄弟。
最后索性带上了他的父亲、母亲,父亲的兄弟,父亲兄弟的爱妻,或是牌位,或是白骨。
当然,还有重新打造的棺木。
环山面水的山坡一片惨黄,在冬日里寂寞着,后人似乎忙于生,忙于活,忘记了他们,只能在每年的某一天,祭拜他们一次。为他们烧一串纸钱,点一炷香。
我的性别决定了祭拜的不可能性,据说祖上规定,女子不入族谱。
但在家族发黄的族谱里,有着我的族名,名曰:司马砚。族谱里,我将被记载为爷爷的孙子。这是爷爷当族长时唯一的一次破例。
这是我第一次祭拜爷爷,爷爷的父母,兄弟,弟媳,爱妻们,我记不住墓碑上的文字,除了磕头。他们的名字,清楚地写在族谱里,但我知道,女人们的名字前一定冠了夫姓。
我在想:我漂泊的灵魂将会在哪?
我未来的儿子,将被如何记载?
大约在七八岁的时候,一个夏日的午后,爷爷带着我来到村子东边的寺庙大墙背后。
那儿有一座凸起的坟墓,像一个小笼包,丝毫不起眼。没有牌位,只有野草。
爷爷战战兢兢地流泪,并且叮嘱我不要告诉任何人。还告诉我,这是我死去的小姑姑,她曾经给我洗过尿片。
爷爷轻轻地呼唤着她的小名:“小荣,我来看你了”,然后是爷爷无声的倾诉。我仰起头,看到眼泪从他的眼角滑过。
爷爷告诉我,不能让奶奶知道,仿佛,我们做了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
这个在世界上来过十六年的人,似乎不曾来过,又似乎留下了什么。
不仅仅只是一座将越来越矮的坟墓。
邻村有人告诉本村人,一位教师被抓起来了。
本村人告诉奶奶,爷爷被抓起来了。
时间是在上个月,地点是在本县县城,事件是被严刑拷打。
奶奶收拾好包袱,带上全部的存款,抱着三岁的父亲。
奶奶唯一一次坐上汽车去了县城,奶奶不知发生了什么,也不知命运怎样,就这么去了。
来到县城,爷爷在监狱门口等她,爷爷说本校一个老师被打成了资产阶级,这个老师被打得头破血流,爷爷陪这位老师来写交代材料。
奶奶把钱和包袱交给爷爷,在跟着的卫兵面前。
奶奶又要赶车回家,在天黑前。从车的窗户里,举起了父亲,让爷爷看看。
车子颠簸着向前,就像奶奶的人生。有一丛黑发垂下来,被风吹白。
她是老大,在家被用做男人。
母亲出工的日子,她也要出工,算半个劳力。
她还未成年,提前进入成年的劳动行列。
她去过大坝防洪,在大坝上烧火做饭、洗衣打夯,她去过田野挑土,一担一担的黑土压在肩头,使她气喘吁吁,她在家带过年幼的弟弟,也玩过石子和牛角。
母亲托人带了一碗咸鱼,被所托之人半路吃了一半,剩下一半,被堤坝上的劳力们抢完了。
她把黑土挑完,被眼前混乱的画面震惊,一场关于咸鱼的争斗,在她疲倦归来时热闹上演。
成年后,出嫁前,她要亲自去拉嫁妆,这本该是哥哥干的活,于是,她把自己当哥哥。
出嫁后,她挺着笨重的身子继续做着劳力,为没有成年的弟弟,为男人不在家的母亲。
她说着,好似在说别人的故事。
她说着,不像是苦,倒像是甜。
池塘里有鱼有虾,营养着邻里的肠胃,池塘里还有水怪,时时惊慌大人小孩。
我曾经与伙伴在池塘里戏水,双脚乱蹬,激起泛着青草的水花,我也见过水面上飘着的小孩,肚子圆鼓鼓的,皮肤格外白。
池塘躺了许多年,清清的水,映照着四周的房屋,像一幅画。
时间把自己分成了一段又一段,贴在房屋的门上。福、禄、寿,财、富、贵众神延续到永恒,就像一代又一代人的念想和期盼。
多年后池塘荒芜,被土填满,成为大地的一部分,我知道池塘的乐于成全却遗憾盲目的同化和追随。
也许池塘忘记了自己的属性和位置,退回到最早的低洼里。
也许时空属于残忍,记忆反而真切精准。
万物生灵啊,你们用什么记录自己?
六亩地被分给六口人,土地种上了玉米和棉花,种上了养活我的农业。
母亲曾经洒过棉药,父亲曾经摘过棉花,母亲的母亲除过草,母亲的婆婆浇过水,母亲的孩子学着大人滚过泥土。
土地还没种完,还没收获完,就租给了他人。
全家搬到城里。吃公粮,每天跟粮食打交道,从此不再亲自耕种,就像交接了一项工作,完成了一个任务,然后,一家又一家的乡亲也离开了土地。
城里往往是这样的:科技取代手工,模仿取代天然。
丰富的食品放置在商场货架上,被贴上不同种类和价格。
来的人,去的人,胖乎乎,喜笑颜开,犹如年画上的福娃,又如春天里的喜鹊喳喳鸣叫。
人们偶尔谈论起从前,怜惜从前的苦,心疼吃过苦的人。唯独没有心疼土地,那被抛弃的寂寞,与他们无关。
尝试并不是所有人具有的胆量,抛弃是他们的专利。
土地从来不寂寞,只有沉默。
一切的肉体和灵魂,是否最终被原谅,让土地回答。
只有风和阳光,还是一如既往在抛荒已久的土地上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