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欣
摘 要:支架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一直受到应用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将支架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设计了一节高职英语听说课,分析探讨了这一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的新视角,从而提升教学理念和改善教学方法。
关键词:支架理论 英语听说
引言
高职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即培养学生的听说理解能力。支架理论主要讨论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助和师生之间的互动的方案。笔者将在阐述支架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其在聽说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改进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使用能力。[1]
一、支架理论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最近发展区域理论。它是指学习者原本基础理论水平较差,在成人的指导下或同伴合作中水平可以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之上,布鲁纳等人提出了支架理论。“支架”比喻成为起辅助作用帮助学习对象提高的概念框架。在课堂上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以“学”的方式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建筑物”,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为这种建构提供必要的知识理论支持,这种方式让学生不断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世界。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后原先的辅助物就像建筑竣工后的支架,会被逐渐撤离。支架式的教学为学习者理解知识的过程提供了一种概念框架并逐步升华。[2]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认识支架、情感支架和能力迁移支架三个方面。
1.认知支架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新的知识以前.提供学生一些已经熟悉的材料.让学生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其中与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概括性观念吸收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以保证学生能利用这些观念来掌握新知识。它的作用在于为学生架设一座由已知通向未知的“观念桥梁”,使将要学习的未知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串联起来。这种“观念桥梁”被称为认知支架。
2.情感支架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的协调,主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以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在教学中,如果一个学生把某种教育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那么该目标的激发动机就越强烈,内部动力也就越大,教师需要建立情感支架,找准学生的情感支点,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
3. 能力迁移支架
学生能力的形成.是在认知结构的形成并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思维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激发学生思维的工具就是能力迁移支架。能力迁移支架的构建激发了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养成学生的开放型思维模式,把相关的材料和信息重新组合成链条和回路,分清问题的层次和找出关节点.进行认知重组。是构建能力迁移支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案例分析
1.教学过程的设计
如何把支架理论具体应用于英语听说教学实践,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下面拟通过实例来探讨如何将支架理论应用于五年制高职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实践中。以listening "Get Ready for Halloween"为例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听说活动, 训练学生快速听说、查找答案、把握细节等听说策略,了解万圣节这一西方节日的
习俗。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Chinese students are familiar with Spring Festival, but they dont know much about Halloween. Thus, the teacher first organizes students into two groups. Group one talk about Spring Festival. Group two discuss on Mid-autumn festival. The free-talk part helps students learn those of Halloween accordingly.
Step 2 Pre-listening
Teacher shows pictures: pumpkin lanterns and tell students they are about the material they will listen, and let them guess in which festival they are used .Teacher can introduce some cultur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Step 3 While-reading
Students listen to the material and figure out the general idea. Then students fill in blanks. Students summarize the activities for Halloween.
Step 4 Post-reading
Teacher designs a table to let students compare the activities of Halloween and Spring Festival, then make students start group discussion to talk about their favorite festivals.
2.对此案例的支架搭建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对支架理论的三种模式在其中的应用做以下的具体分析。
(1)认知支架的搭建: 这节课的材料是介绍美国人如何庆祝万圣节,包括装扮聚会等活动,这些对中国学生来说却很遥远.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对他们而言也有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好同忆。这个共同点就使学生对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庆祝可以成为认知万圣节的支架。通过头脑风暴部分顺利为学生听说做好铺垫。
(2)情感支架的搭建:学生对万圣节节缺少认知无法从情感上和这个节日产生共鸣。如何找到学生的情感支点,成为搭建本课情感支架的关键。课堂设计的导入部分对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回忆不仅搭建了认知支架, 还同时构建了情感支架。
(3) 能力迁移支架的搭建:搭建支架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能力的迁移是搭建支架的最终目的。通过认知支架和情感支架的搭建,学生可以顺利进行听说技能的训练,并把支架搭建过程中的认知和情感融入听说中,提高听说效率。课堂的最后环节中,学生通过对万圣节和春节的比较,锻炼并培养了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结语
支架教学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提供一个恰当的结合点,从而有效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在英语听说课中,教师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着眼点在于学生的知识衔接。支架理论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主体与客体变成同为主体,教师必须更熟悉相关背景知识,才能绐学生以正确引导。这种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有限的规定时间内,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来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张雪梅.有利于学习者会话的因素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