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精选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将生活现象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物理知识,将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物理教学中取得了实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实例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使课堂变得丰富生动了,让学生爱上了物理课堂
很多学生在没学习物理之前就听说物理难学,对物理产生恐惧心理,带着负担学习这对于学习物理是最不利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物理课堂产生兴趣,让学生爱上物理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在物理教学中,很多人不重视物理的序言课,而我很注重这一课的教学,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本节课我让学生观察了冰棍冒出的“白气”向哪飘?鸡蛋、黄豆、木块为什么有的在水中漂浮、有的下沉?加盐后为什么都能漂浮了?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一些自己看到的物理现象,同学们七嘴八舌,提出了为什么太阳光有的时候变成七彩的?为什么电冰箱能制冷?电厂是怎么发电的?显微镜为什么能看到微小的物体?我又做了一个冷水使烧瓶中刚刚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的实验,让整个课堂变得沸腾了,同学们对物理知识充满了好奇,感到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学习中,让学生描述身边有车辆快速驶过时有什么感觉,学生谈体会时说好像有一种力量将我往车边带动,车行驶越快力量越大,并让学生观察转动的风扇会吸附纸张等生活现象,让学生带着极强的好奇心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生活实例使物理课堂丰富生动了,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
二、生活实例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眼睛动了,手动了,大脑也动了,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在传统的课堂中,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老师讲到底让学生的眼睛局限在黑板、老师、书本上,学生完全是学习机器,没有了自主权。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积极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生活成为课堂的一部分,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生机和活力。生活实例切入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物理。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我留了一份作业,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利用到摩擦力的地方,比一比看谁找到的实例最多,谁最善于观察,学生非常积极,认真完成了这项观察作业。下面都是学生自己寻找的生活实例:卫生间地砖要用防滑砖;洗衣板是带棱的;矿泉水瓶盖是带条纹的;拧不开瓶盖时垫上一块干毛巾拧就容易多了;拖鞋要买有花纹防滑的等等实例非常丰富,说明学生真正认真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了。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有时候迎面吹来风时帽子容易被掀掉?一辆车快速驶过时,街边的树叶为什么被卷向车的方向?沿关闭的柜门吹来的风为什么常常把柜门打开?在压强知识的学习中,学生说出了刀用久了要磨一磨,买书包要买书包带宽一些的;缝衣针必须尖,否则扎不透衣服;在学习气垫船原理时,让学生根据原理设计制做气垫船,各小组同学利用气球、废光盘等材料制成的气垫船模型非常成功。在学习浮力时,研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时,有的同学描述在空气中不容易搬起来的石头在水中却很容易就能搬起来的亲身体验,验证了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说出的生活现象,说明了学生真正用心去观察生活现象,动脑思考,真正地参与到物理现象的观察,物理知识探究学习中,让学生眼、手、脑都动了起来,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化解了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获得了实效,达到了从生活中学习物理,又把物理回归生活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励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在探究生活现象中学会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在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我课上让学生想办法帮老师拧开一个很紧的瓶盖。学生们纷纷想办法并动手实践,学生垫毛巾或找力气大的同学等方法,自然过渡到摩擦力的学习探究。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解决:如果想让一件湿衣服快点晾干,你有什么办法?学生想到的办法是用火烤,用熨斗熨烫,放在室外通风的地方,放在阳光下,还有的同学说要把衣服展开来晾晒。在讨论中对学生说出的办法进行总结就自然得到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在学习简单机械轮轴时,我让同学到前面拧木板上三个大小一样钉入木板深浅程度一样的螺丝钉,第一个螺丝钉让一个个头大、有力气的男生用手拧;第二个螺丝钉让他用螺丝刀柄较细的螺丝刀来拧;第三个螺丝钉让一个女生用一个螺丝刀柄较粗的螺丝刀来拧;结果,第一个螺丝钉男生没拧动,第二个螺丝钉男生费了很大的力气拧动了,第三个螺丝钉女生轻松地拧动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比较说明了螺丝刀可以省力,螺丝刀柄越粗越省力。在学习讨论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时,我提出了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到超市买东西袋子里的东西太重,一提勒手,该怎么办呢?学生提出了很多有效办法:有的说分两个袋子装;有的说两人分着提;有的说垫上手绢;有的说找一段木棍垫上。总之,最后总结出了减小压强的方法。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创设了生活情境,化解了物理知识的难点,让物理从生活中来,有目的地将物理知识提炼出来,再将物理知识回归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物理意识,用物理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达到了从生活中寻找物理,又将物理回归生活的目的。
通過生活实例应用物理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使物理课堂丰富生动了,让学生感到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要不断反思和总结,使生活实例切入教学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