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南
基于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现状,针对“扩中”面临的困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要求,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六条措施来扩大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
一、明确基本思路和目标
(一)我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方略为统领,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為基础,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推动力,以建立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合理的职业结构和公平的教育体系等为直接支撑,标本兼治,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纳入改革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亿万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成为中等收入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发挥好政府通过制定、实施有关法规政策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作用,加快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收入、财产分配格局,逐步提高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结合社会诚信制度建设促进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最终形成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创造条件。
(二)要明确全面“扩中”的目标
1.需设定2020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人数和比例目标。即以2013年劳动者个人年收入6万元至15万元或家庭年收入8.5万元至22.5万元为基数,按2014年到2020年底年均增长6.5%计算,到2020年中等收入劳动者个人年收入应当达到9.3万元至23.25万元,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应当达到13.2万元至33万元(2013年价);但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其中等收入劳动者个人和城镇中等收入居民家庭年收入的下限、上限均要达到全国平均值的2倍。按此测算,到2020年,在经济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基础上,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人数、比例目标可设定为由2013年的2.5亿人和占全国人口的18.4%,分别上升到4亿人和28%。
2.可设定到2050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的目标为,中等收入群体人数争取达到9亿以上,占届时我国人口总数的60%以上。除规模因素外,还应达到如下状况:中等收入群体收入财产水平稳定提高,生活水平达到比较富裕程度,成为内需的主要动力源;受中高等教育人数占多数,队伍素质大幅度提升,促进国家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效率居于世界前列;中等收入群体内部结构以灰领、白领岗位为主;中等收入群体趋同价值观全面形成,能够有效发挥正面影响和引领作用,维护并促进社会稳定。
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扩中”夯实物质基础
“十三五”期间及其后,要继续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有针对性地统筹安排各项经济政策及措施,努力消除市场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负面影响,保持我国经济长期中速及以上稳定增长;同时,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科技创新,大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继续做大做好社会财富蛋糕,为我国“扩中”夯实物质基础。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一)深化薪酬制度改革
1.要进一步改革完善企业薪酬制度,建立健全薪酬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一是改革国有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制度,同时建立健全符合市场运行规则的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监管机制,引导其他非公有制企业合理核定高管薪酬,控制并减少高管天价薪酬现象。二是继续改进完善各类企业薪酬决定和增长机制。要健全适应国有企业功能分类的薪酬总量决定机制,分类合理核定国企薪酬总量,为增加中等收入者、缩小不合理的行业、企业薪酬差距提供制度支撑;要积极稳妥推行非公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立非公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员工薪酬水平决定和正常调整机制,为促进低收入人员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创造条件。三是建立健全统一公平的企业员工薪酬制度和分配激励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实施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科技成果入股、员工持股制度等分配办法,在分配中向关键重要岗位且做出重要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骨干、技能工人等倾斜,这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途径。
2.要改进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调整工资结构,提高基本工资比重,降低津贴补贴的比重;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同时健全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和公务员工资调查比较制度,使其工资水平随国民经济发展、比照追随企业管理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相应调整。抓紧研究建立符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更好体现不同行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性质和劳动特点,增强其激励性;同时规范事业单位各种隐性收入、不规范收入。通过以上改革,使机关事业单位中大多数人员能够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二)建立健全居民财产收益分配制度,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一是完善农民土地转让收益制度,严格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并落实对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机制,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并切实抓好贯彻执行,提高农民资产性收入。二是规范城镇居民房产出租出售收益制度,依法增加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三是纠正部分上市公司长期不分红的错误做法,增加居民股份分红收益。四是改进完善股市交易制度,打击金融大鳄和某些大股东操纵股市交易行为,减少和防止股市暴涨暴跌,增加居民的股票交易收益。通过这些措施促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三)改进完善财政税收制度,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
1.在财税征收方面。一要全面强化对各类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管,把各类国有企业的经营性资产收益、各类国有单位不动产收益都纳入财政预算。二要进一步减轻中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促进低收入行业、创业创新企业员工薪酬和个体户经营收入的提高。三要强化对垄断行业税款和税后利润的征收,以调节分配关系,间接促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四要继续改进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逐步实行分项和综合相结合的征收办法,建立根据家庭负担情况相应豁免费用的制度,适时调整起征点,合理降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的个人所得税税负,促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2.在财政支出方面。继续逐步加大民生支出。要贯彻李克强总理所说政府过紧日子的原则,压缩各级党政机构的行政管理经费特别是其中的“三公”经费;同时进一步强化政府民生支出的责任,确定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的支出下限比例并逐步提高,以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促进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
四、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与就业、创业体系
(一)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化解中等收入群體后顾之忧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政策规定,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合并工作,同时研究并实施合理下调社会保险缴费费率,以利于提高各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及居民参保的积极性。二是要继续扩大社保覆盖面,同时继续加强对社保费的征管,减少社保费的“跑冒滴漏”,以减轻今后社保基金的压力。三是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承受能力和保障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合理提高社会保障标准,使社会保障具有可持续性。四是要妥善协调平衡各类参保人员的社保待遇关系。要确立“提低控高、分类协调、逐步缩差”的思路,抓两头,即逐步提高相关人员偏低的社保待遇,调控某些人员偏高的社保待遇;不一刀切,即根据城乡居民、各类职工社保制度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渐进式协调平衡措施,逐步缩小不合理差距。五是要大力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包括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和队伍建设,同时大力加强社保经办队伍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让参保人员享受“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效率高”的服务。六是要抓紧开辟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渠道。目前,全国社保基金的结存额达3.06万亿①,主要靠买国债、存银行来保值,难以保证增值。对此,要在保障社保基金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在继续购买国债存银行外,可选择一些效益较好的有升值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同时开辟国有资产划拨社保基金的新渠道,将一些效益较好、收益稳定的中央企业和地方大型国企的部分产权,划拨到社保基金名下,通过年度分红获得持续不断的收益。
(二)健全就业创业扶持体系,促进更多劳动者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一是努力解决好每年数百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政府要继续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并抓好落实,高校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企业应与高校构建合作互动平台,多措施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大学毕业生自己则需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自身就业能力,勇于迎接市场就业竞争的挑战。这样多方齐心合力,共同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二是努力解决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要通过加强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劳动力输出地与输入地的信息沟通交流,加强对农民工就业前和在岗培训,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引导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多管齐下促进农民工就业。三是努力促进创业。要全面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采取多项措施引导和扶持创业创新活动取得好的效果。四是努力解决好兼并重组和关停企业员工的再就业问题。通过以上多方面措施,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潜在人员基数创造有利条件。
五、加快城乡、产业、职业结构的调整,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来源
(一)贯彻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推动进城务工农民转变为市民。要进一步细化“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的政策,同时先解决好那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和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农民工及其家属的户口转移工作,帮助其他已进城务工几年的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同时筹措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资金,切实保证农民工及其家属转为市民后享受到政策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
(二)顺应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灰领、白领岗位及其人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国城镇制造业企业有员工5291万人②,通过制造业升级换代,需大量增加高中级技能工人和专职编程技术人员。如按5000万人的15%估算,即达750万人以上。同时,我国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大约有2.6亿人。随着我国服务业建设向现代化发展,相应的其白领、灰领岗位及其人员也将大幅度增加;如按2.6亿人的15%估算,就达3900万人。还有结合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相应增加新型农业经营者和农业技术工人。如按2014年农业劳动力总数10548万人③的5%测算,就有500多万人。以上几批人员随着技能和效率提升,收入也将提高,将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新成员。
(三)加强职业培训和在岗培训,提升广大劳动者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加快做大做好“蛋糕”,同时使更多劳动者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六、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消除阻碍“扩中”的弊端
一是加快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真正打破各种形式的垄断和隐性壁垒,为协调平衡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企业的收入分配权奠定市场基础。二是根本切断依靠行政权力获取经济利益的渠道,进一步简政放权,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严查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行为和案件,大力完善国有、集体土地、矿产等各种资源配置制度,加强监管并信息公开,从源头上切断依靠行政权力获取经济利益的渠道。三是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全面确立人民群众对收入和财产分配的自主权,包括健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各级财政收支预决算的审核、监督制度,健全各级工会、职工代表大会对行业、用人单位收入分配的参与决策、监督制度等,促进落实公平分配权。四是继续改革完善教育体制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扩中”创造有利条件。
注释:
1引自“人社部:社保基金平衡压力增大”,新华网2015年2月5日。
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和《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③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全国就业人员总数77253万,减去城镇就业人数39310万,再减去全国农民工总数27395万后得出10548万人从事农业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