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 外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摘要:阅读读解过程中存在着“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互动交流模式”等三种不同的模式。“自下而上模式”是一种传统的读解方式;“自上而下模式”是学习者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阅读技巧对文章进行整體推测、预料而确立假说,然后对文献进行阅读并确认假说的读解方式;“互动交流模式”则是通过“学习者的认知”和“读解文献”的相互交流从而完成读解这个过程。“互动交流模式”弥补了前两者的不足,笔者拟通过“互动交流模式”来构建日语报刊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日语报刊课程;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互动交流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236-02
日语报刊种类繁多,能全面并迅速反映日本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最新发展动向。在日语高年级专业开设日文报刊课程,不仅能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同时能够让学习者及时了解日本社会。这门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程不能替代。本文拟在对比“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互动交流模式”等三种阅读模式来探讨适合于日语报刊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读解过程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模式,“自下而上模式”以及“自上而下模式”和“互动交流模式”三种模式。“自下而上模式”由Gough(1972)提出,这种模式强调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文献逐一读解,从字到单词,又从单词到句子,然后从句子到小句,最后从小句到段落来解读,最终来把握文献整体。这种“自下而上模式”的特点是从“可以实际看到的文字”到“看不见的意义”的一种读解方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注重对“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但在教学方式上就类似翻译的教学方法。学习者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不能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自上而下模式”由美国心理语言学家Googman.K(1967)提出,是建立在批判“自下而上模式”上而形成。Googman.K主张阅读过程是学习者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阅读技巧对文章进行整体推测、预料而确立假说,主张对文献进行分析并确认假说的处理模式。“自上而下模式”也存在着缺陷。就是轻视了对词汇和句型等学习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在二语言习得的情况下,因为二语习得者在阅读过程中是必须以习得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型为基础的。如果学习者没有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型就不能完成读解的过程。因此就出现了“互动交流模式”。“互动交流模式”由Rumalhart(11977)提出,是通过“学习者的认知”和“读解文献”的相互交流从而完成读解这个过程。也就是说“互动交流模式”弥补了前两者的不足,兼有“自下而上模式”和“自上而下模式”的长处。这种模式除了注重对文献中的词汇和句型的解释,同时也通过预测来完成学习者对文献的阅读。针对日语报刊内容多范围广并涉及到日本文化等特点,笔者认为“自下而上模式”和“自下而上模式”在日语报刊课程教学中都存在着不足,因此拟通过“互动交流模式”的阅读模式来构建日语报刊课程的教学模式。
二、日语报刊课程的特点
日语报刊课程是在日语专业高年级开展的一门属于阅读的课程。它的素材主要来自新闻报刊杂志。而一般的阅读课程可以选用不同的题材以及不同时代的文章。日语报刊无论是篇幅还是文体都受限制,但是不同于一般阅读课程,日语报刊课程不仅能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习者及时了解现当代日本社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因此这门课程也可以说是了解日本社会的“窗口”,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把握日本社会的新信息和新动向。因此在教材选材上要求“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选材上尽量要有时代感。
三、教材的选编
笔者在教学上尽量体现教材选编的时效性。主要选用“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产经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等日本四大报纸内容。在选材上着重题材的“广泛性”,也就是广泛地选择具有代表性能体现日本社会动态的内容,其次着重题材的“新”,在选材上尽量选用最新材料,而且同时注重题材的“交叉性”。所谓“交叉性”即从“纵”和“横”的角度来编写,所谓“纵”就是在内容上注重从社会不同角度来选用,使学生全面来了解日本社会。“横”就是在内容上注重从新闻的不同栏目选出。
四、课程开展
1.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扮演。“自下而上模式”的教学法下强调教师的“授”的作用,学习者只是被动地接受。“自上而下模式”和“互动交流模式”强调教授过程中必须发挥学习者的能动作用。强调激活学习者的“隐藏性知识”使之成为“明显性知识”,在强调教师进行知识的“输入”的同时,要及时倾听学习者的“反馈”,同时通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完成知识的“输出”。“自下而上模式”的教学法使学习者成为被动者,只能消极地接受“知识”,“互动交流模式”则是教师主体由“主讲人”变成“发起者”和“主持人”,教师应该强调如何激发调动学习者的思维,同时也强调学习者互相之间积极地讨论和交换意见。为了更加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学上笔者特意安排学习者通过互联网寻找合适的报刊资料,通过小组共同准备,让学习者当“小老师”,将自己小组准备的内容进行课堂展示,在课堂上向其他学习者展示准备的报刊内容,同时通过向其他同学提问,由其他同学回答。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使用多媒体等形式丰富课堂内容。
2.“互动交流模式”下的教学开展。在教学流程上,我们采用了“阅读前热身”、“阅读活动”和“阅读后讨论”三个教学阶段来完成教学活动。首先“阅读前热身”其目的是使学生尽可能快地了解所要阅读的内容,同时要激活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并且帮助学习者预测所要阅读的内容。其次“阅读活动”主要以学生默读为主,因为让学习者朗读会影响对文献的理解。为了使阅读具有目的性并且有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出一些问题以交代阅读任务。最后就是“阅读后讨论”,该阶段强调学习者的“知识输出”,因为对于教师提出的提问,每位学习者有各自的理解,通过小组的讨论,激发各自学习者潜在的知识,并且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如果采用“自下而上模式”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教师过分强调对于文献的词汇和语法的习得的教学,从而禁锢学习者的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因为过分强调词汇和语法的习得,从而使该门课程变为类似于翻译一样的教学。从而打消了学习者对该门课程的兴趣。笔者采用“互动交流模式”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学习者提出问题,让学习者展开对文献的自主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知识习得”:主要针对一些难的生词,笔者对于这些生词不是简单地解释,而是结合上下文让学习者判断,让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出解释。“快速归纳”:即通过学习者快速阅读报刊文献后迅速找出关键词,学习者通过阅读获得了一定的文章信息,让学习者找出关键词或者对小得段落或者整个文章进行归纳,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预测内容”:在许多报刊文章都有一些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往往是对展开内容的一个小总结,因此我们就出一些题目,引导学习者猜测标题。这样不但可以使学习者专注于所要读的内容,同时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预测判断能力。“内容解释”:对一些难的关键词和一些难懂的句子,让学习者用日语来解释,同时通过各个学习小组来对比各自的结果,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同时让学习者用外语来解释引导学习者通过阅读提高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组讨论”:摆脱教师一味地“讲”,而学习者只是被动地接受。在“阅读之前”和“阅读之后”都采取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习者通过和其他学习者交流,获取其他同学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从而达到对所读文献的重新认识。
本文首先探讨了“自下而上模式”以及“自上而下模式”和“互动交流模式”三种阅读模式的特点,认为在日语报刊教学中采用“互动交流模式”的阅读模式是最科学的,因为这种模式下,首先转变了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能够更加能动地发挥学习者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主张在日语报刊课程中采用三段式教学流程,使该课程的教学更加科学化。最后笔者提出了在“互动交流模式”的阅读模式下如何开展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者的各种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冈崎眸·冈崎敏雄.日本語教育における学習の分析とデザインー言語習得過程の視点からみた日本語教育[M].凡人社,2001:27-37.
[2]吴卫平.日文报刊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