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智+何书海+胡静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信阳农林学院《动物病理》课程组坚持“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为本位”,准确把握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适应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目标,重点通过对课程内容体系的整合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与实践,探索出了一条产学互融、工学结合,具有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动物病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14-03
《动物病理》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技术性课程。信阳农林学院《动物病理》课程组在教学改革中坚持“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为本位”,尊重区域社会(行业)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性。重心放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上,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和强化技能训练,为行业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取得明显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效。
一、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
1.坚持职业化教育,把握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坚持职业化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级技师和技术员、现场工程师等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1]。作为原本为专业基础课的《动物病理》课程,传统目标定位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讲授,目的是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教学打基础。为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职业性定位的要求,课程组坚持职业化教育特点,把握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坚持以理论为基础,把课程的重心放在对畜禽常发病、多发病的病例诊断上,积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病理诊断能力,为行业一线病理诊断职业岗位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2.坚持以应用为主旨,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应用型本科应确立应用型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使命[2]。以往《动物病理》教学中多以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要内涵,重点以阐明疾病的发生原因与机理、疾病经过与转归,以及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形成的病理变化为主,目的是让学生明了畜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更好地认识和诊疗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课程教改过程中,课程组坚持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为本位,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对内容体系的优化整合,科学压缩一些不必要的理论知识,增加对畜禽常发病、多发病病理诊断的实际应用技术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病理诊断技术,参与畜禽疾病诊断的实际工作能力。
3.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注重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践教学,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靠实践教学来培养的,因此,每个应用型本科院校都要十分重视实践教学[3]。应用型本科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突出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必须落实“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理念,增加实践环节,加强技能训练,全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改革原有“课堂理论讲授+课堂验证实验”,并且理论、实践一头沉的传统模式。通过增加实践环节和加大实践教学时间空间,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积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办法
1.强化“双师双能”素质培养,构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一是积极引进博士等高学历教师,二是鼓励青年教师国内外深造,三是安排教师积极深入行业企业实践,四是鼓励教师积极报考和获取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双师双能”素质。并通过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作为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加入教学团队,参与课程教学,积极创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为课程教学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2.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坚持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积极指导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3.加大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实践教学硬件条件。加强课程实验室、实训室与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优化课程实践教学硬件条件,積极创建仿真的技术设施和营造真实的工作情境。并结合校内外接诊病例病理诊断项目和实际工作任务,创建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积极营造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学习工作氛围,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全面培养和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4.更新考核模式,积极创建多环节的实践考核体系。改革以往“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课堂试验报告”,并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模式。积极创建“理论考试+实验考试+校内实训考核+校外门诊实习考核”,并以实践考核为主的多环节实践考核体系。通过突出实践考核,促进和加强课程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际能力培养。
三、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1.实施班级。教学改革实施班级为我校2013级、2014级动物医学本科专业,两个年级8个教学班,共计219名学生,与实施前进行分析和比较,实施效果明显。
2.效果分析(见下表)。
3.应用价值。本课程一是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整合优化,大幅度压缩理论讲授内容,增加对畜禽常发病、多发病病理诊断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积极构建以应用为主要内涵的课程内容体系,借以全面培养和训练学生参与畜禽疾病病理诊断的实际工作能力;二是通过加大校内实验室、实训室建设,优化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并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优势资源,优化课程教学资源配置,利用校内、外动物门诊的接诊病例,积极营造真实的职业岗位工作情境,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技能训练,全面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三是通过强化教师的“双师双能”素质培养,积极创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为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四是通过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五是积极创建多环节实践考核的课程考核体系,强化实践过程与实际技能的考核。整个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大,成效显著,对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具有示范指导作用,对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淮庆,王耘.基于应用型本科职业化教育模式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12).
[2]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教发2015]7号.
[3]许志才,诸立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滁州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