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构中的小学生音乐教育

2017-03-01 09:06孙立华
新课程·上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现状

摘 要:社会生活离不开“框架”,儿童时期是可塑性最强的年龄段,以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在建构社会环境下对中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构环境;中国小学生;音乐教育;现状

音乐是美的象征,是美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当前的中国社会,国家在对九年义务教育加大关注的同时,也要求学生美育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框架生活”模式是对“人”的行为规范,在正确的规则下行走,对于小学生来说同样重要。音乐作为美育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娃娃抓起。建构合理的外在环境继续音乐教育,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一、什么是建构社会

建构社会,其本意来源于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或社会环境下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通过教师等传播媒介,以书本等为辅助资料。建构社会是建构主义的衍生品,以思想为引导,使周围环境发生改变,去适应学习者。

当前社会就处与建构主义环境系统下,例如,经典的芭比娃娃形象,美丽的外表加上黄金曲线,在儿童世界大受欢迎,为少儿建构了美人的标准;在社会道德的规范下,尊老爱幼是大众认同的美德。儿童是可塑性最强年龄段,正确的思想引导是必要的。我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其中“美育”一项极为重要,它关乎心理素质与外在审美意识的培养与发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正确的行为习惯与个人素养对小学生教育来说是重中之重。

二、建构适应的环境,培养小学生音乐细胞

改革开放以来,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在小学教育模式方面也出现许多变化:应试教育模式發生改变,不再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更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音乐是沟通的桥梁,是陶冶心情的良药。对于埋身题海的小学生来说,音乐是一种放松、解压方式。好的音乐能充分改善情绪,有利于小学生积极态度的保持与心理素质的锻炼。随着国家对美育的重视,音乐教师逐渐提高了地位。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政府、教育机构等建构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自身创造性。

三、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环境的建构

宏观来说,中国的小学音乐教育正朝着好的方向前进,但是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环境的建构,从建构主义角度分析,当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环境仍有不完善之处。对此,提出以下解决思路。

1.政策建构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教育机构积极落实。

2.鼓励创作

目前,我国少儿歌曲的创作存在不足,受时尚潮流的影响,流行歌曲创作火热,屡见不鲜,少儿音乐却严重短缺。相比之下,组建创作团队是当务之急。应鼓励少儿自己创作歌曲,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让小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适龄歌曲,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实践意识,而且可以弥补少儿音乐的空白。做到自编、自导、自演相结合,融入丰富的情感,调动小学生的热情,增强参与和实践意识。

3.建构开放式音乐课堂

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创作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压制。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学课堂的固定模式逐渐开放。随意的中国社会综合国力的提高,全民的思想观念愈渐开放。从新一代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方式中可明显看出。小学生是可塑性最强的群体,也是吸收能力最强的群体,对外在陌生事物,可马上作出反应,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判定意识。音乐是当前流行的文化传播方式,从小学生追星队伍的扩大速度来看,他们对音乐的渴望以及受影响程度很大,建构一个开放型、互动型为一体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学生们的需求与热情,是一种必然趋势。

音乐对于学生的美育有巨大作用,要给予音乐教育足够的重视,建构适合的政策体系,帮助、鼓励小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魅力,这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孙立华,女,小学一级教师,拟晋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现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