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斥“乡村趋同化”:糟蹋自己的文化更可悲

2017-03-01 16:25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冯骥才古村落村落

“如果失去了千姿百态的特色和活力,传统村落的保护将无从谈起。”

7136个传统村落正在网上公示,其中2555个已经正式进入国家保护的视野,听上去似乎是个不小的数字。然而,当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已评审到第四批,发起者却注意到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依然阻挡不住村落的濒危和被破坏,很多纳入国家名录的村落已经面目全非。”比这更让人忧虑的是,还是找不出一个特别好的办法从现在的困境中走出去。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传统村落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忧心忡忡地表示,现在很多古村落保护,已经陷入“旅游为纲”“古村落搭台,旅游经济唱戏”的尴尬局面。另一个问题是空巢化,村落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老人、儿童,如果老人和儿童都走了,村子就是空的,这个村子实际也是死亡。冯骥才认为,城镇化的速度太快、传统村落保护价值的认识缺乏皆是原因,但最残酷也最现实的原因是“我们的村民不热爱自己的乡村文化。”

近年奔走在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路上,冯骥才遍走海内外,寻找可行经验。他发现,在希腊和意大利,到处都可感觉到当地人对自己文化的感情。在佛罗伦萨周围的一些地区,城市建筑是中世纪的,没有一座现代的建筑。市民在酒馆茶馆,吃烤肉,享受、欣赏着自己的历史文明,告诉游客墙皮脱落下的砖是12世纪的。

“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这样的文化情感吗?有这样的文化情怀吗?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文化情怀我们怎么保护古村落?”冯骥才用一连串的问句指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他提到,只用了20年,中国600多个城市基本变成一样了,这是我们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悲剧,也是我们自己对文化的无知。

现如今,冯骥才发现乡村也出现同质化、趋同化。他一连总结了旅游为纲、迁走原住民、开店招商、化妆景点、公园化、民俗表演、农家乐、民宿、伪民间故事、红灯笼等十大雷同。他直言:“如果这么发展下去,再过十年、十五年,五千个村落就会跟六百多个城市基本一样了。”

“我们的村落何去何从?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冯骥才说,村落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家园,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根性和多样性都在村落里,保护村落我们最重要的是保护村落的家园情感、文化情怀。这需要文化自觉。“如果失去了千姿百态的特色和活力,传统村落的保护将无从谈起,留住乡愁,也将是一句空话。”

“把村落留给后人,这里经常要用到一个词:责任感。”冯骥才表示,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责任就是在时代转型的时候,保证文明不中断,保证文化得到传承,保证前一代留下的财富能够完整地交给后人。

媒体评点:城市虽然是很多人的安居之所,但传统村落某种意义上是现代人的另一处精神家园。在那里人们读到的应该是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看到的是承载不同地域、民族人群生活习俗的民间生态,而不是涂脂抹粉油漆彩化的仿古建筑和街巷里充斥的商业气息。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不仅仅是对其进行功能提升和改善居住条件,更应该是其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延续、传承和创造。冯骥才先生的担心,凸顯了“传统村落新忧”,要解决这种新困境,必须让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回归首位,延续其文化生命力。(张东锋《南方日报》)

话题拓展:家园情感;把根留住;文化情怀;文化价值;文化自觉;文化传承;特色和活力;历史责任……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燕赵晚报》、澎湃新闻、凤凰新闻等)

猜你喜欢
冯骥才古村落村落
冯骥才的天津味道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冯骥才称赞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火焰山下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