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后的新闻博弈

2017-03-01 13:32
数码摄影 2017年1期
关键词:行凶美联社凶手

2016年12月19日,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尔洛夫在安卡拉出席摄影展开幕式时突遭枪击身亡。枪手曾是土耳其警察,行凶目的则疑与2016年土耳其军事政变及俄罗斯轰炸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有关。

枪声响起后,在场参加活动的很多人陷入了恐惧中,尖叫着躲在柱子和桌子下面。而现场有三人在惊恐之余,却在盘算着自己的下一步,这三个人分别是美联社摄影师Burhan Ozbilici及另两名摄影师Yavuz Alatan 和 Hasim Kilic。

美聯社摄影师Burhan Ozbilici回忆当时展览为“旅行人眼中的加里宁格勒到勘察加”。当Burhan Ozbilici靠近俄罗斯大使拍摄不久,就听见急促的枪声,再看大使已经躺倒在地。Burhan Ozbilici花了几秒钟时间才意识到一个人在自己面前死亡了。作为一名记者,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拍摄,正当凶手高呼“不要忘记叙利亚和阿勒颇”时,Burhan Ozbilici按下快门,记录到了凶手面目狰狞的画面。

同为摄影师的Yavuz Alatan与Hasim Kilic在刺杀事件发生后,位于大使右侧和右后方,两人分别记录下现场状况,显示凶手当时正举枪站在大使左侧。但在随后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最多的关于此次刺杀事件的照片是来自美联社摄影师Burhan Ozbilici。美国《时代》周刊也对此进行了解读,之所以美联社摄影师的照片广为流传是因为其所处位置为大使前方,并记录下当时枪手的神情,能给观者留下强烈的印象。而另两位摄影师所拍摄的行凶者为侧面或侧后方,并且行凶者看起来更像是事件发生后负责现场警戒的保镖。

看完《时代》周刊的解读让我想起在某次拍摄赛车的活动上,国内顶尖摄影师云集,不断有人分享此次拍摄的佳作,从摄影技巧来看可谓赏心悦目。而之后一位职业赛车摄影师分享的赛道撞车的几十张连续且朴实的画面却吸引了无数目光,摄影师对自己作品的解读是要让所有关注事件的人了解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这正与《时代周刊》的解读不谋而合。

对新闻摄影而言想必只有“决定性瞬间”是远远不够的,摄影师除了要记录下现场画面,更要抓住新闻报道的方向。当然互联网背景下的快速传播途径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也印证了中国的古话:天时地利人和。

猜你喜欢
行凶美联社凶手
处死“凶手”
校园里若有人行凶
刑法第20条第3款中“行凶”含义司法界定探析
AI如何为媒体赋能——美联社的人工智能创新探索带来的启示
技术重构传播——以美联社为例
美联社:你购买的海鲜可能来自渔奴之手
行凶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