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何琰
摘 要 物联网大数据背景下,传感器新闻也逐渐进入传媒业领域。本文通过分析传感器新闻这一新兴模式对媒介生态的建构,总结其对传媒产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传感器新闻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 传感器;新闻互动;盈利模式;主力军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105-03
1 传感器新闻概述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电影《lucy》中女主角拥有超能力后可以控制全球的电话、电视信号、甚至可以建立和外太空的联系。而传媒从业者如果能够娴熟使用传感器也可以借助卫星、空间监测器、无人机、测谎仪、手机等智能设备促进新闻报道的深度和新闻生产制作的升级,从这个角度而言,传感器新闻对未来的媒介生态建构影响深远。
那么,传感器(sensor)是什么呢?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1 ]依此概念为参考,传感器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温度计,雾霾测试器,测谎仪,空气净化器、声控灯、虹膜、指纹锁、监控器以及我们家中电器的各类保险都是传感器的范畴。而卫星、军用探测仪,汽车手机的GPS定位系统、机场塔台,可进行程序控制的各种智能机器、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也都是传感器家族的成员。
随着智能城市化的进程,物联网的迅速发展,传感器已经如影随形地进入到我们生活的日常。传感器新闻这一新兴模式在2013年5月由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托尔数字新闻中心提出。
在笔者参与的哥伦比亚大学传感器新闻教学周中,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托尔数字新闻中心教授弗格斯给出了自己对传感器新闻的理解,他认为,传感器新闻是指新闻媒体机构可以运用传感器收集实时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撰写新闻报道或策划制作新闻产品的一种方式。传感器是媒体从业者获得信息的一种的方式,传媒从业者在制作传感器新闻时,需要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获得数据、收集数据、按一定的要求分析数据、将分析后的数据结合计算机技术和视觉传达技术用受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呈现方式融入新闻产品制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用传感器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过程。他还指出传感器新闻并非一种独立的新闻报道类型,是建立在数据新闻普及基础上,依托传感器与新技术结合可供新闻从业者进行新闻报道和制作新闻产品的一种方式。
2 传感器新闻依托物联网生态及大数据产生
当前,互联网发展的两大趋势是智能化和数据化,在这样的趋势下媒体从业者越来越强的感受到数据新闻的重要性,而媒体从业者在策划制作新闻传品的过程有了更多的数据需求。依托传统的方式获得数据,来源多为采访、各类调查,或者事件相关方愿意公开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也意味着,记者很难从新闻事件相关方得到需要的全面数据,而事件相关方数据也可能隐瞒了一些信息,数据选择比较有限。而新闻的本质是对真实地无限接近,怎样获得更多的数据达成呢?传感器可能助其一臂之力。在物联网和大数据广泛应用地背景下,传感器收集信息数据可以将生活中细微处做以数据为基础的精准量化处理,在形成一定基数的数据库中我们发现新闻点,成为新闻的来源,进而制作新闻产品。相较于传统新闻采访,对新闻事件观察、感受,或者语言采访方式会不同程度带有采访制作团队个人有意无意的把关行为、被采访对象描述的有限性,双方语言表达的有限性,传感器对新闻的报道更加客观,精准。在法国巴黎暴动事件中,新闻报道者就是根据现场人群GPS定位从人群的逃离路线确定暴动发生的定位和轨迹的。而在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学生中就用无人机这一工具对美国的动物迁徙进行报道,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用传感器对密西西比河沿岸的淡水鱼大量死亡事件做了报道。美国西北大学机器人报道研究中心的师生将Narrative机器人报道系统应用在专业的财经新闻和体育新闻报道及相关的新闻生产领域。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先生在《媒介是人的延伸》一书中指出,媒介是人的延伸,[ 2 ]即媒介是人的感官,视觉以及触觉感觉的延伸。可穿戴设备的广泛应用印证了这样的论断。而以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技术支撑为传感器新闻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物联网是指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3]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融合了互联网的各类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都具有个性化和私有化的特征。如图1所示,物联网时代传感器的普及也意味着信息媒体来源的第一步。而大数据技术的普及,使得记者们具有较强的数据抓取,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的解读能力,这样就能够将物联网传递来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技术对相关新闻进行传播,规避了相关的专业性晦涩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更加精准,呈现更加深刻,受众更易接收的传感器新闻应用而生。
3 传感新闻用众包的方式收集新闻数据,将在健康、环境、人流物流领域实现互动式信息消费
健康数据、环境数据、人流与物流数据等相关的数据都是新闻报道及新闻产品制作中新闻源的有效来源,传统采访以及新闻产品制作是通过媒体资料整理,与相关部门协调,采访专业人士,现场采访等途径获得,但在物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新闻机构如果拥有采集这些数据的传感器,就将拥有未来的一种核心媒体资源。
3.1 环境数据的收集
以雾霾报道为例,借助卫星监测和大数据应用基数,目前手机的应用软件可以清晰的体现出每天雾霾的浓度,整个全年北京空氣质量指数,如果能够在红绿灯口装有监测汽车排放污染的传感器,在城市的不同地区装有测量雾霾的传感器,将数据进行实时汇总,结合LB(地理定位)技术应用,在移动中就能清晰的感受到不同区域雾霾浓度的不同,结合不同区域的车流量、排放量、地势、风向等因素,就能较完整的将北京等城市的雾霾服务类报道实时地推送给不同地区的受众,促进受众的交互性应用体验,同时也实现新闻服务不同地区公众的相关性。如果能够结合相关专家的研究,新闻报道的疆域更广,新闻产品的实时互动效果性更强,甚至可以增加一些专业化、定制化、个性化的付费订阅内容,促进信息消费的多样化。
3.2 健康数据的收集
健康是人的普遍追求。相关数据如何获得?通过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及相应的手机App,人们可以得到自己的一些健康数据,能够对不同地区代群的健康数据进行收集,尤其是针对不同精准人群的亚健康数据,不良生活习惯数据数据分析,结合专业化、定制化、个性化的精准服务产品信息,用实时推送的方式服务不同社区代群受众,是非常有效的新闻尝试。
3.3 人流与物流数据收集
通过手机的GPS系统及高速交通系统的监控,中央电视台曾经对春运潮做了一个人流数据的互动图,通过图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人流主要流向的城市及方向,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能够非常清晰深入的了解春运的状态。通过卫星可以对大量的物流现场进行追踪,通过收集的追踪功能可以时时获得物流的数据,对大量物流数据的收集,也能有效的该城市的对外贸易,物流量,商品消费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各类行业数据可以借鉴Bloomberg的模式细化到各个行业的产业节点单元进行定期的信息服务。
众包式新闻是传感器新闻的特点,而如何将众包式新闻针对不同类型的受众多元需求进行各个层次和分领域的信息生产与服务,将传感器新闻的盈利价值不断升值,是对新闻产品盈利模式的有效尝试。当然除了以上3个领域,这样的模式也会在其它领域逐步发力。
4 传感器新闻对传媒业的影响
4.1 使用传感器新闻,扩充了新闻选题的范围,拓宽了新闻报道的疆域
传感器新闻颠覆了之前新闻选题只做音视频能够表现的主题内容,极大的拓宽了传统新闻报道中的新闻源,使得新闻从业者有更广阔的空间进行报道和产品制作。例如借助用户身边普遍存在的传感器,比如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手机上也隐藏了一些传感器功能,然后用“众筹”的方式收集数据。《华尔街日报》网站亚洲板曾借助用户手机上的GPS定位及记录运动轨迹的移动客户端软件提供的数据,当然这些数据是用户提供的公开数据,创作了一个“看图猜城市”的可视化互动新闻。更有趣的案例是,纽约公共广播电台曾邀请听众一起用温度传感器做过一个研究“蝉鸣”的联合实验报道。每到夏季,温度达到一定高度后,土壤中的蝉虫就开始繁衍,蝉鸣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该电台就邀请听众用温度传感器测量自家后院的温度,探测什么温度时有蝉出现。吸引受众主动参与新闻制作,体现新闻相关性也是未来传感器新闻成长发展的趋势。
4.2 传感器新闻依托数据收集,精准度及新闻真实的深度更强
例如,《休斯敦纪事报》的一名记者为了探测当地一些化工厂是否释放有害物质,在化工厂周围设置了一些传感器,探测土壤污染情况。国内媒体关于天津爆炸案的报道,利用传感器进行现场测试,之后将采样带到专业研究机构,通过传感器设备进行检测,将数据应用到爆炸事件的相关报道中。一些法制案件的报道中,也应用了测谎仪进行测试,依托数据对法理和人性的关系进行细致入深的分析。
4.3 依托传感器报道,媒体可以将新闻源涉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为受众的生活提供服务
除了使用已有的传感设备,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定制传感器。传媒机构如果可以与专业的传感器研发机构合作,建立自己的低成本传感器系统。当然,定制化的传感器新闻或许需要较高成本,还需要更多跨界的探讨与合作。例如做有关雾霾报道,可以制作关于测试PM2.5的传感器,与智能手机及家具进行融合,随时检测城市不同地区雾霾的污染及变化,对雾霾的现状进行精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受众的生活进行服务。同时定位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进行信息消费。
4.4 传感器新闻源的广泛性提升报道的精准性和权威性,进而提升解释性、调查性报道的张力
传感器收集有较多的新闻源,相比较传统的深度访谈及样本抽样,传感器新闻的数据量更大,样本更广泛,在一些解释性、调查性报道中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中央电视台利用声音传感器测量树木的年龄也是一种有效的尝试。在调查性报道中,记者不断在追逐真相,传统的新闻来源于采访及专家界定,对新闻专题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受限,如若报道中融入相关的传感数据,一定程度上也将增加报道的权威性及说服力。
4.5 传感器新闻提升新闻的相关性与互动性
互动性新闻聚焦点是让受众参与新闻中的浸润式体验,这种特殊的新闻类型会帮助媒体与用户建立更深的联系,增加用户的使用黏性。英国BBC就利用装在伦敦市郊及市区的传感器,设计互动新闻展示不同品种的猫的生活轨迹,吸引了许多的受众。
而人手移步的智能手机上的传感器记录了一些个人数据,能否以此作为一个报道源,做一些有意思的人物报道,如所在社区、社会圈层、社交圈中最高的人、最矮的人、一天走路最多的人、运动量最少的、减的卡路里最多的人、记忆力最好的人等,每一个和他或她在基本参数上的差距是什么,加入动态的游戏设置,会激发起社区、社会圈层、社交圈内人们的极大兴趣。
4.6 传感器新闻可以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为媒体及时提供有效的新闻源
2015年11月,巴黎恐怖袭击事件,Google就用自己的地图及相关手机的定位系统,还原恐怖袭击事件中受害者的逃跑路线图,UBER也通过行车位置,对人群的疏散路线进行还原。传感器新闻拓宽了突发事件的新闻源供给,提升了突发性报道的传播力。
4.7 传感器新闻改变传媒从业者合作模式
弗格斯所在的托尔数字新闻中心侧重为新闻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应用方面的支持,他们敏锐的发现传感器收集数据的重要性,组建了传感器新闻小组。这个小组由研发人员+技术工程师+新闻从业者组成。而像《纽约时报》的团队人才包括统计学、社会学、数据收集分析,交互设计、动画设计、地图设计、高清图片编辑处理、智能计算机设计等人才。将传感器数据收集处理、计算机智能技术、可视美学、新闻产品生产结合是传感器新闻团队合作的主要特点。这样的联盟形式能够满足受众对信息、技术与美学三者结合的需求。如果说这样的模式代表未来媒体合作的一种趋势,那今天我们的人员结构、合作模式将面对较大挑战。
4.8 传感器新闻重塑传媒教育的培养思路
传感器新闻制作要求从业者有较强的应用传感器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因为涉及上述提到的环节作业,要求从业者对自己所善长的环节业务熟练,同时也对其他环节能够有所涉猎,从这个角度就要求从业人员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这对新闻的实践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怎样培养这样的团队是摆在新闻教育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5 结论
传感器新闻在部分程度上拓宽了新闻源,对整个传媒新闻及资讯生产环节及流程进行了重新建构,也必然逐步的對媒介生态进行改变。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及深入,传感器新闻,扩充了新闻选题的范围,拓宽了新闻报道的疆域,加强新闻报道精准度和新闻真实度,将新闻源涉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地为受众的生活提供服务,突发事件提供新闻源的功能将日益凸显。传感器新闻在未来会成为传媒业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3stfP3IaT7WnfKuGH9F Kd8Hgps9Jpf4j90qVKcWvykM_Mfb5UE796-3CwZ8REf3re7yVZ kSTs3aWn0R2tdsT2fE8JBFYI8OQZFFkjGvDfoHbtxXndJ7TRE5 cDcrtoXxR.
[2]孙其博,刘杰,黎羴,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1-9.
[3]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11.
[4]刘峰.互联网进化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