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珍海
摘要:指出了随着林权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林下经济模式发展下,不仅形成了更大的发展潜力,还保证了发展前景的积极开拓,并保证了林业生产工作的可持续性。根据林下经济对生产力发展增长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并为林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林下经济模式;科技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1008302
1引言
林下經济是2003年集体林权制度发展下形成的一种新兴产业,在现代化发展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并促进发展成效的有力实现。所以,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析,阐述发展中提出的主要意见和建议,能够使农民获得增收,促进效益的普遍提高。
2林下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新增长点
2.1林下经济内涵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森林资源作为依据,以市场作为导向,促进科技水平的提升,以保证能够充分发挥林下资源的优势。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以及林下采集与森林旅游等复合型产业,不仅能促进各个行业资源的优势互补,还能保证生态农业模式的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发展不仅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自身优势,还能实现循环经济发展,保证发展林下经济区域具有适应性特点。
2.2林下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2003年提出的林权制度,不仅能调动林业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还能实现产业化进步。特别对于一些贫困地区,遵循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不仅能丰富林下经济内涵,还能将其扩展到整个森林生态圈。林下经济与传统的林业生产不同,为了实现周期短、效益快的特点,发展林下经济不仅能使农民获得较大增收,还能推进现代化经济的发展。
3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是我国原始时代发展为现代的过程,主要经历传统农林生态、复合经营以及林下经济三个阶段[1]。
3.1林下种植
林下种植是在林郁闭前实现的农作物间作,以获得综合效益。期间,由于树叶的休眠区不同,对作物进行种植不仅能提高林地的利用效率,还能促进确定立体组合,保证行距固定作物发展期间,获得更为茂盛的林木,以保证能够按照不同的种植内容形成不同的模式。
3.1.1林菌模式
因为林分郁闭后的林下空气具有湿度大、氧气充足以及强度低等特点,在其中种植香菇、双孢菇等,不仅能实现较短的周期,降低主要的投资风险,还能提高市场的发展潜力。
3.1.2林粮模式
林下资源还具有株行距大、郁闭度小的特点,实现间作豆类种植,如:小麦、红薯等,不仅能促进长短结合,还能为农民增加更多收入。豆类与油料作物的种植不仅能促进固氮作用,增强土地肥力,还能优化土壤肥力,保证林业良好生长。如:江苏很多地区都在林地进行水稻育秧工作,这样不仅能节省一些专用的秧池,还能促进粮食作物的有效提高。
3.1.3林菜模式
根据林间的光照强弱,蔬菜在生长期间,与光的特定以及生产季节变化差异都存在较大关系,所以,选择的蔬菜品种尤为重要。在安徽一些地区,利用山地平缓、竹林间隙、湿度等条件,不仅能种植一些瓜类,还能将产品供销给其他地区。
3.1.4林草模式
在80%的郁闭度林地下种植紫花、黑麦草等一些优质牧草,能够在每年获得更好的种植岔数。实现林牧不仅能促进饲草的大量销售,还能给牛、羊等提供食用原料。
3.1.5林花模式
利用林下的阴湿、厚腐繁殖特点,种植一些耐阴性的花卉等,如桂花、紫薇等,能够获得更高收益[2]。
3.1.6林药模式
林下具有一种特殊性的遮蔽环境特点,种植一些耐阴性的药材,如:白芍、金银花等,也能使其获得更高的产量。
3.1.7林茶模式
林下具有遮蔽特点,在其中种植茶树,能够促进茶叶品质与产量的有效提高。如:江苏在茶行中套种板栗、梨、枣等,不仅提高了果树的生长效益,还能提高茶叶的生长周期,保证了茶叶获得更高质量。
3.1.8林果模式
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实现林果的间作方式,种植地区居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3.2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主要利用林下空间来发展立体养殖,如:禽类、畜牧等, 都需要按照养殖的内容形成不同的方式[3]。
3.2.1林禽模式
该模式主要利用小昆虫、草类养鸡养鹅等促进林地的丰富发展,如:在某地区实现林下养殖规模发展,可以为其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同时,形成养殖基地品种选育中心,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
3.2.2林畜模式
在林下发展放牧羊、牛等产业,可以根据不同条件养殖动物,期间,可以成立专业合作社、并以轮牧的方式来实现,以使其获得更高收益。
3.2.3林蜂模式
该模式主要在植被地、植物丰富的区域,在引用新品种发展下,促进养殖模式的规范性与专业性,也能使其获得更高产量[4]。
3.2.4林蛙模式
林下具有潮湿、温差小等特点,实现林蛙养殖发展,能够带动林蛙生产与销售工作的积极发展。
3.3林下采集加工
通过采集林下采集产品,能够通过加工产品附加值,实现新兴产业发展,以促进食品的大量销售。
3.4森林景观利用
森林景观能够发挥林下的环境优势,并带动其他行业的积极发展。在林下经济发展中,不仅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能使其获得更高收益[5]。
4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随着林权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农民对山林管理期间形成了自主支配权、经营权等。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给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激发了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林业经济,不仅能获得退耕还林发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建设,还能使农民获得更多收入,保证区域经济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实现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实际上,在目前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特别是散户发展,小规模以及低产业程度的发展形式等都带来较大问题。因此,为了促进发展工作的创新性,需要利用相关对策解决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建设。
4.1因地制宜,创新经营模式
林下经济不仅需要利用林下自然资源实现种植、养殖产业,还能带动竹木加工产业、畜牧业以及旅游服务业的进步和发展。该模式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存在较大不同,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是根據各个地区的实际发展特点以及优势条件,遵循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实现林下经济发展。在农林复合经营趋势上,将市场作为导向,对创新经营模式进行探索与引导,这样不仅能充分体现出林下资源的优势,还能促进林下经济的有利实施[6]。
4.2规模发展,推进产业化
为了促进林业、农场的产业化进步,并发展新的林下经济突破口,要推进示范区域,保证实现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还需要引导各个产业实现特色化发展,促进品牌化、专业化发展水平的积极提升。还要鼓励规模化生产基地的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还要组织各个生产协会与专业合作社的充分协作,并促进各个区域之间的相互连接相互作用,这样不仅能帮助农户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林下经济的规模化、产业化进步,还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7]。
4.3科技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林下经济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发新技术、引进新品种,能够促进林下经济获得更高收益与更高产量。目前,我国农民林下经济发展最为缺乏的就是相关技术,所以,各个政府要帮助企业与高校推动新技术,形成一体化发展机制。还要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到生产工作中去,并利用新技术解决一些技术难关,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新模式。同时,还要加强对林下循环经济系统的有效应用,对生产实践进行有效指导,从而保证能够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技术支撑条件。
4.4强化服务,提供政策支持
各级政府要做好服务工作,为林业合作组织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将集体林权制度积极落实,能够使农民经营主体地位的提升。在初期工作实施期间,需要为其提供财力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并带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林业建设中去。还要落实相关的金融政策,促进林权价值评估体系的完善性,才能保障林地承包经营利益的有效实现。
5结语
为了促进林业生产力的有效提升,保证在发展期间能获得新的增长点,需要利用相关措施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如:遵循因地制宜的发展政策,促进经营模式与生产模式的创新性发展,推进产业化进步,并将技术作为有力支撑,以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邹燕珍.新时期发展林下经济的模式探讨[J].科学种养,2015(12):23.
[2]韦贵文.宜州市蔬菜商品化处理现状调查分析[J].科学种养,2015(12):22.
[3]林承贤.新时期营销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2015(1):19.
[4]冀晶娟,尹旭红,邓春凤,等.新时期广西村庄集聚模式及策略[J].生态经济,2014,30(11):132~135,150.
[5]陈树梅.基于新时期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5):335.
[6]郑坤丹,莫山民.研析新时期黎族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J].商,2013(24):113.
[7]胡成.新时期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基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视角[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