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菲
摘要:针对武汉地铁已开通的线路在装饰设计上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归纳了武汉地铁初期的装饰设计思路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随着新的地铁线路的开通与时俱进的装饰设计构思思路,并展望了未来武汉地铁在装饰设计构思上的方向。
关键词:武汉地铁;装饰设计构思;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V2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1006703
1引言
2004年7月,随着首趟列车从宗关站开出,武汉地铁1号线开通,由此武汉迈入了轨道交通时代。1号线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地铁,它的全线设计采用高架式外露设计,在其一期的10个站点的装饰设计上更多是只考虑了其使用功能,因此站台的设计千篇一律,没有太多的装饰性,大众也没有关注到地铁文化所能带来的社会效应。
2016年12月,随着武汉地铁6号线的开通,12年的时间里,武汉已经拥有了5条地铁线路,将武汉特殊的两江三镇及新增城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继1号线之后开通的2号、3号、4号和6号线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地铁交通,对武汉新区开发建设和城市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地铁不仅是出行工具,更成为了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在满足了城市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地铁文化中承载的武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被大众所关注,地铁站点的装饰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武汉地铁的装饰也从最初以色彩作为视觉装饰和视觉识别的主体设计思路逐步发展成为通过展示区域地段特色的装饰去凸显武汉城市特色和文化的设计思路。在近几年开通的地铁2、3、4号线,特别是刚开通的6号线的站点设计上已经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特征。
2武汉地铁装饰设计的初期思路
武汉地铁项目的论证至少开始于1996年,但是因为资金以及过江隧道技术不成熟,迟迟没有实施。在上世纪末建筑装饰行业才开始在武汉兴起,年代特质加上资金、技术方面的局限使武汉地铁的装饰设计在初期是非常简单的。这个在1号线的装饰设计上尤为明显。
2.1解决车站的基本使用功能
20世紀90年代,地铁在世界许多城市以及国内的北京等城市成为了城市中重要的交通方式,但是在地铁站点的装饰设计上更多的是解决其使用功能的问题,因此几乎没有考虑装饰效果。简单明确的交通流线的设计以及配合交通流线所必须的视觉标识与引导设计成为了地铁站点在装饰设计上的主要思路。武汉地铁在初期的装饰设计思路上也基本与此一致。
1号线开通时,呈现在大众眼前的武汉地铁的各站点的装饰风貌全部都是一样的:灰色的地面石材、白色的墙面涂料、乳白色的金属板将每一个站点的原始建筑空间在地面、墙面、天花上进行了简单的包裹,建筑外观则全部采用蓝色屋顶,再配上醒目的文字标识引导交通流线。人们对于地铁及地铁站点的关注度仅仅只停留在满足车站的日常功能需求即可。
2.2色彩在地铁装饰上的应用
随着武汉地铁规划的进一步完善,地铁线路增多,为了增强各线路的辨识度,有效避免在乘坐过程中错乘的现象,武汉地铁在初期的装饰设计的思路上首先考虑的是给每条线路设定其主题色彩。把什么作为不同地铁线路的主题色彩的设定依据呢?武汉的区域文化特征成为了颜色设定的依据。结合每条地铁线路穿行区域的地面经济业态、空间特色和文化理念等武汉地铁线路通过色彩区别去识别装饰思路应运而生。
目前已公布的12条地铁线路所对应12种色彩,方便市民识别。1号线建成最早,在颜色设定并没有过多的结合途经区域特色去考虑,因此醒目的带有科技感的蓝色被选中。2号线是第一条穿江地铁,穿过了武汉的老牌商业中心、居住新区、高新开发区等,是联系武汉新旧城市形态的纽带,因此市花的颜色——梅花红成为了它的标志。随着1、2号线的开通,受到地铁商圈文化效应的影响,在随后公布的地铁线路的色彩设定上开始越来越重视区域特色和武汉市民文化。途经武汉地标归元寺的3号线有了代表稳定、平和、智慧的“归元金”;经过汉阳的4号线,则借意唐朝诗人崔颢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有了颇具朝气、清爽的“芳草绿”;途经多个风景点和江汉路的6号线则有了代表自然、健康的“鹦鹉绿”;正在建设中的8号线经过武汉历史的最早发源地——盘龙城,因此稳重而有历史感的青铜色成为了它的代表。色彩的识别效应不仅应用到了站点的装饰设计上,而且还运用到了列车、进出站闸机、标识牌等配套设施上,连站务人员的服装设计中也融入了线路色彩。
2.3墙面主题装饰
随着每条线路色彩的确定,站点设计的个性特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设计构思初期,站点在装饰设计上的主要手段是结合线路区域特色在地铁站点的主要枢纽区域的墙面装饰上主题壁画。这类型装饰手法在早期通车的2号线上表现突出。如:汉口火车站站就在大厅中央竖立了名为“黄鹤归来”的雕塑,中山公园站则是用嫩绿色幼芽和圆圆的果实作为背景的约20 m长的壁画,江汉路站是用汉白玉雕出的一幅百年来武汉江汉关的时间轴,全长约60 m。光谷高校林立,光谷站的墙面装饰设计借用了黑客帝国的创意,用数码激光展现出最传统的楚文化符号。武汉地铁在装饰设计上的初期思路比较简单,表达方式直白且模式化,通过地铁文化去传承历史、展现区域特色和人文情怀上的构思设计还比较肤浅。
3武汉地铁装饰设计的现阶段整体思路
地铁线路的增多,武汉的城市面貌和市民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铁成为了展示武汉形象、市民文化、传递社会风尚的重要媒介。武汉地铁在装饰设计上的思路正向着更深更广的层面铺开。
3.1城市精神通过地铁文化传承
6号线的开通,其在装饰设计上的特色充分体现了城市精神通过地铁文化的传承。如:大智路站所在的区域是汉口老火车站的遗址,记录着老汉口轨道交通的历史。因此大智路站的装饰上首先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上进行了扩大,将昔日老汉口火车站的场景搬入了地铁站,通过真实的火车头和历史文物的展示唤起了老武汉人对武汉历史的回忆,也给孩子们一个鲜活的老武汉历史的教科书,其既是车站也是一个展厅。石桥站所对应的区域以前是个村子,随着城中村的改造,如今的这里已经是一片居民新区。结合这一特色其在装饰设计上用63个不同的屋顶展现了老武汉民居的特色,并通过对老武汉居民生活物件、生活场景照片陈列展示将整个车站营造出“老村新居”的特色汉味。体现武汉古韵的琴台站则用不锈钢材质将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抚琴听音的场景与车站设计融为了一体,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如闻琴声。
整个6号线共有11个特色站点,其在装饰设计上以民俗、历史、地理位置等作为选题,利用地铁站这个文化传承的媒介,一站一景的主题装饰设计构思将地铁站点的设计带入了一个更高设计层面。
3.2识别系统设计在地铁装饰设计上的应用
2009年1月20日,武汉地铁正式启用全新的识别系统。武汉地铁新LOGO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国际化的地铁标识字母M,下半部分是象征地域特色WuHan首字母缩写“WH”的变形。其中,“H”被拆分成三个等体积色块,象征“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武汉地域特征,也预示着武汉地铁未来将贯穿东西、纵行南北、连通三镇。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采用渐变的蓝色和上红下蓝两种色彩方案。
另外,武汉地铁卡通吉祥物“豚豚”与“鹤鹤”也正式亮相。除此之外,也进一步完善了地铁各交通流线上的盲道、楼梯扶手起止端和无障碍电梯厢内的盲文,语音播报系统,灯光提示、触屏查询等一些列触觉识别系统,优化了对各类型人群的服务细节。高科技设施、设备开始融入到地铁的装饰设计中。
3.3功能完善与无障碍设计的有效化
1号线投入使用它后,其在功能设计上的缺陷也暴露出来了。主要问题有:①绝大部分站点没有考虑卫生间的设计;②进出站口全部为阶梯式设计,有手扶电梯的站点手扶电梯也全是有上無下型,残疾人士无法顺利乘坐;③车站入口没有预留出足够的安检空间区域,以致安检设施无法安装;④无无障碍电梯的设计;⑤人流密集的站点的自动售票系统数量不足,自助充值系统更是没有;⑥部分无障碍设计形同虚设等。
在随后开通的地铁线路上这些问题被逐步解决,功能设计更好地与装饰设计结合在了一起。站点中除了增加了卫生间,还设置了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及母婴室;在拓宽了地铁进出口通道的同时完善了满足上下需求的手扶电梯;无障碍电梯的设计也从站内拓展到了站外,实现了进站—进出站站内平台—月台的的直达,确保了无障碍功能的有效使用。对于人流密集的站点的自动售票系统不仅仅是增加设备台数,还增设了专门的自助售票区域,避免了对通道的占用干扰。
在近几年开通的3、4、6号线中还充分考虑了广告位、自助饮水设施、月台等候座椅、自动贩卖机、自助提款机、自助图书馆、微型便利店、书报亭等的设计,使地铁空间的装饰设计更加的全面和多元化。
4武汉地铁装饰设计的未来发展思路
武汉地铁未来的装饰设计会融入更多的智能化科技元素,将自然生态环境和地铁空间融为一体,逐步弥补地铁空间缺乏绿植、阳光等问题,将人文环境的塑造和自然生态环境的营造通过装饰设计融为一体,建设生态化人文地铁站。
4.1智能化在地铁装饰设计中的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建设已进入实际开发和应用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已经具备技术支撑。未来的武汉地铁装饰设计时会涉及到的智能化主要包括:闸机和检票系统、智能导向和提示、安防和安检系统、照明和温感系统、无障碍系统和生态环保系统等。如何巧妙的将设施设备与装饰设计自然结合是装饰设计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4.2空间灵性与自然美的结合
在这里可以提供几条武汉地铁在装饰设计时将空间灵性与自然美结合的构思思路:①绿化景观在地铁站点空间环境中的渗透设计;②地面自然风光与地铁地下站点视觉联通设计;③虚拟场景设计等。
5结语
到2020年武汉还将有9条地铁线路开通,在未来的4年里武汉地铁的装饰设计将以生态智慧化为方向去进行构思设计,会将自然生态环境与地铁建筑空间融合一体,给武汉地铁的装饰设计注入更多的灵气和生命。
参考文献:
[1]武汉地铁项目.武汉地铁[EB/OL][2016-05-28].http://blog.sina.com.cn/wuhanxiangmu.
[2]李兆友,王健.地铁与城市[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3]武汉市政府.武汉地铁总体规划(2010-2020)[R].武汉:武汉市政府,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