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实现途径探讨
———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

2017-03-01 23:35:12杨丽莹陈新梅王梦影
化工时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杨丽莹 陈新梅 王梦影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十三五”期间,世界经济处于复苏期,中国经济处于特殊时期,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在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刻不容缓,国务院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1],新的创业局面蓬勃兴起。山东中医药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校长及学校领导人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多途径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发挥领航作用。

1 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2],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快速增加,仅2016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 770 万[3]。在扩招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之后,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供大于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一个稳定的工作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然而大学生在毕业季总是面临着许多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找不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的现在,研究如何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对高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有利于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和满意就业[4]。本文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实施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措施为例进行探讨。

2 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定位模糊,对现在的就业形式了解度不够

大部分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式了解度和认知度不高,缺乏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自己的想法。受老一辈观念的影响很大,在单位上有强烈的进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意愿,想要拥有一辈子的“铁饭碗”,接受不了到生产一线或者基层工作。在地域上想在北上广等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工作,对于中小型企业和不发达的城市几乎不考虑。这就出现就业难和有业不就的尴尬局面。

2.2 自我认知度不够,缺乏自我定位意识

在新的就业体制下,大学生只是大众化教育的产物,不再是几十年前的“香饽饽”了。有的学生认为进入了大学就是站在金字塔上层的人物了,就业不愁。却不明白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自己具有创造什么价值的能力,在就业过程中,现实的薪资待遇与社会地位与心中的理想情况有太大的出入,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落差。

2.3 创业意愿不强,创新度不够

大学生由于长期处于校园的环境中,极大的欠缺社会阅历,在创业初期的运行和市场开拓中实践经历不足。资金是创业的前提,初出校园的大学生没有自己成熟的人际关系网,在没有家庭、朋友或政策的支持下很难完成创业初期的运转。因此,资金也是限制大学生创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学生在长期以来接受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有的专业涉及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但是仅有理论缺乏实践,并且在沟通、管理、理财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在传统的本科教育的背景下,着重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对于专业的研发则需要更高的学历支持。因此,大学生很大一部分创新能力欠缺,思维被禁锢,没有核心优势或优势项目找不到自己合适的创业项目。创业需要极好的心里素质来承受所有的困难及突发情况,而大学生在校生存环境优越,没有经历过很大的磨难,很难有良好的心里承受能力来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2.4 自身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有朝气蓬勃的精神,但是刚进入社会,缺少社会经验,适应能力不强,新的环境逐渐消磨了他们当初的自信心。这就是缺乏自信和心理承受能力小,情绪不稳定。目前的教育体制重视知识的传授,在能力方面没有系统的教育,大学生自身在素质和能力方面参差不齐,这就对进入职场有很大的影响。日常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欠缺,在面试过程中表达不恰当,与工作失之交臂。在校期间学习了许多的专业知识,考出了多个证书,然而缺乏实践经历,难以适应后来的工作。

3 学校促进就业创业举措

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或客观问题,高校积极分析原因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生的就业创业。

3.1 直接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指导

大一学生受自身条件、社会制度、教育环境等因素的限制[5],缺乏职业规划。学校从大一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指导学生有目标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在低年级时就明确就业目标,在整个大学期间不断进行就业技能的培养,提高的求职技能。每年要求学生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进行见习,提前接触自己将来的岗位为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有更深一层的准备。

3.2 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团队

高校招生就业处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力军,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十分重视,实战经验丰富,有大量充足的就业信息,并且在发展中不断的累积。下设有办公室,及时接收来自各种企业的招聘信息然后进行宣传和协助招聘。学校有数个附属医院以及合作医院,作为肩负人才培育、学科教学等艰巨任务的高等院校核心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带来启发。

联系大量的招聘信息每学期招生就业处举办两次集中招聘活动,届时几百家招聘和数千名学生同时聚集在同一场地高效进行双向选择,既为企业在短时间内提供了充足的可用人才,也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率提高[6]。

招生就业处积极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就业创业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学校与企业合作[7],有针对性的促进科技创新,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带动经济发展,积极为促进就业,高效的利用人才做表率。

3.3 加强对高质量岗位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宣传

招生就业处开设就业信息网宣传招聘信息、校园专场、就业创业的新闻动态、就业政策和就业指导等。同时利用飞信、微信公众号、QQ群、微博等网络信息平台及时进行的宣传高质量与校专业有关的招聘信息,多方式多渠道让学生及时接受最有效的招聘信息,高效的抓住每一个就业机会。邀请专家进行有关就业创业或学术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其更加了解现在的就业形式。

3.4 开展新形势下的创业教育和实践

为与新形势下的创业教育形式接轨,为学校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实践平台,学校投资创建了“创业孵化基地”。在这里,在校大学生可以在符合学校规定的条件下申请使用。在此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社会资源,也可以直接的接受市场教育,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减小了许多的创业风险,减少了大部分的创业资金。在这里经历过了前期的研究基础,充分的市场调查,在财务分析和组织管理方面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在学校内进行创业活动与上课的冲突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小了,节约了创业者的精力,是接近这个道路的缓冲。在这个背景下,就为应届毕业生进行创业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5 丰富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

丰富多彩的学生会和社团,有利于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还承办宣讲会,可以随时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了解现在的就业趋势,评估自己的实力,改进自己的不足。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在大赛中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再听在场邀请来的老师嘉宾进行点评,有利于对学生的将来早日树立一个目标,帮助他们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未来,有利于将来的就业创业。模拟求职大赛,在招生就业处老师的培训下使在校大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式,转变择业观,系统了解事业单位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社团活动有简历制作大赛,提前要学生进行简历的制作,并邀请企业的人和在校老师来进行点评,为将来的找工作投递简历这个面试第一关奠定了基础。校园营销大赛,促使学生积极与社会接轨,体会创业的艰辛,为创业积累经验。

3.6 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

高校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增加学生的创业经验,熟悉社会的环境,体会作为劳动者的艰辛,增加心理和身体的承受能力。凭借科技创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设有挑战杯、SRT等科研活动。GMP 模拟车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8],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模式[9]。

4 学校取得成果

自2015年10月开始,我校对原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就业创业实践基地进行升级改造。这个投入近55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同时可容纳120个创业团队,设有办公席位400多个。到2016年5月底,学校在基地组织了88个项目答辩,入驻成功 43个创业孵化项目,并且注册24个公司。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公布2016年度省级创业示范平台名单的通知》,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评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平台,在高校荣获中第一名。

在学校的积极有效的创业教育下,学生获第六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4项三等奖、第七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山东省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山东省创业计划类一等奖等创业比赛奖项。并且我校承办长清区2016年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创业实战中,山东中医药大学学子创办的神农大药房已连锁23家。

5 结 语

高校大学生面临就业创业的新时期,促进就业创业有利于就业者的生存与发展,有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人才储备。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适应岗位的能力[10],减轻就业压力,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大学生就业保持同步,实现人才的良性循环,为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

[1] 李克非.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大学生创业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6(4):99~102.

[2] 唐秋红.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特点、现状与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6(12):68~70.

[3] 陈新梅,周萍,李颖,黄琼琼,王峻清.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考研情况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3):105~106.

[4] 艾华,赵建磊,刘晓辉,田润平. 以创新创业教育推动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J].中医教育ECM.2016,35(2):16~19.

[5] 崔英贤,陈新梅,曲志勇,李颖,史磊.制药工程专业新生对专业认知及职业规划的调查与分析[J].化工时刊.2016,30(5):50~52.

[6] 唐龙,王彩芳,徐寅,李怀征.跟进式教育理念下“95后”大学生就业路径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6):55~57.

[7] 陈新梅,周 萍,王诗源.基于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药剂学课程群建设研究与实践[J].药学教育.2015,34(10):613~615.

[8] 崔英贤,陈新梅,林桂涛,周长征,马山.GMP 模拟车间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药学研究.2016,35(9):553~555.

[9] 丁俊苗.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个阶段与高校新的历史使命[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1):1~6.

[10] 李莉.人才供给侧改革下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6,2(6):21.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