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佼 孙旭 念家云 张兴 王笑民
·争鸣·
性味归经及引经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郭佼 孙旭 念家云 张兴 王笑民
中医性味归经及引经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在现代医疗的大背景下,其治疗涵意在一定程度上被延伸拓展,让这一传统理论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本文针对肿瘤治疗,从性味归经理论指导抗癌中药、中成药的筛选和使用,指导对肿瘤并发症的辨治及指导西药的属性划分的角度,阐述了性味归经理论在临床治疗方面的价值;又从引经理论应用中医方药,实现“辨病论治”和“异病同治”,以及从指导引经化疗的角度阐释其临床价值。最后简述了二者协同使用的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性味; 归经; 肿瘤; 治疗
中医性味归经理论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及归属的脏腑经络进行划分,并据此指导临床用药。后世医家在性味归经理论及中药配伍理论的基础上将临床上发现的对治疗起引导作用的药物进行归纳发挥,形成引经理论。中医性味归经理论和引经理论的运用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是一种宏观的靶向思维。
肿瘤病人多呈现整体正虚,局部癌毒炽盛的矛盾状态,中西医在治疗肿瘤方面一直面临攻邪易伤正,补虚易养邪的两难境地。目前肿瘤的西医治疗已引入“靶向治疗”的思想,肿瘤靶向药物因其有效性和高选择性应用于某些肿瘤,疗效卓然,然而一些常见治疗手段如化疗,其治疗的指向性仍不足。将性味归经理论和引经理论引进到肿瘤治疗的理念中,将各种中药、中成药及西医治疗手段纳入中医理论体系中,对提高肿瘤治疗的指向性和力度,减低毒副反应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中药性味归经理论基于司外揣内、取类比象等思想,对药物作用于人体后表现出来的偏性进行归纳,将其纳入中医哲学体系,总结出药物的基本性质和特性,主要包括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
1.1 指导临床灵活运用抗癌中药、方剂和中成药
张靖等[1]研究了《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录的中医临床常用方药以及上市中成药中的有毒中药的性味归经,并总结了其对肿瘤及相关不良反应的作用,如半夏性味辛、温,归脾、胃、肺经,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对顺铂引起的大鼠小肠运动紊乱有调节作用,可用于抑制消化道肿瘤和减轻化疗药引发的胃肠道反应。通过研究临床上在使用的26种抗癌中成药适应症与其中有毒中药的归经统计后发现,归肝经的有毒中成药如鸦胆子油、金龙胶囊等,常适用于原发性肝癌、胃癌、食道癌等,或作为广谱抗癌药对各种肿瘤辅助治疗。归肺经的有毒中成药如益肺清化膏、康艾扶正胶囊等,其适应症为肺癌的较多,其在肺癌及其并发症(包括咳血、胸腔积液、癌性发热、上腔静脉综合症等)的治疗方面有明显优势。由上述两个例子可知,归经理论的应用范围包括其所归脏腑及脏腑体系(如肝藏血,肺主气)。现今临床上对肿瘤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方法较有限,通过对各类并发症进行总结与深度剖析,明确其脏腑体系,在性味归经理论指导下运用相应的药物,可较好地解决肿瘤并发症辨治无门的难题。
1.2 指导临床合理运用现有的西医治疗手段
中药性味归经理论内涵决定了其特殊的兼容性,即将西医治疗手段作用于人体后的反应进行归纳分析,同样可以总结出其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和升降浮沉,从而加以使用。国内学者对这一思想也得到了一定探索。唐汉庆等[2]总结了外来药物“中药化”的历史进程后提出“西药本土化研究”,指运用中药性味归经理论对一部分西药(首先是抗肿瘤药物)进行研究,通过明确其性味归经,结合临床辨证,指导其更合理、更有效的应用,特别是对于部分抗肿瘤药物,确定其性味归经,给予个体化治疗,可能使部分患者的疗效得到提高并减少抗肿瘤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李娜等[3]基于中药性味归经理论,探索临床常见抗肿瘤治疗手段在中医体系中的位置。她通过大量的临床信息采集,研究使用顺铂后患者的舌脉变化、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归纳出顺铂的四气属性归于寒凉,五味属性归于苦咸,升降浮沉属性可归于沉降,归经属性归于肺、脾、肾经。这项研究,为临床上将其他西药及治疗手段纳入中医体系提供了方法指导,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患者进行辨证化疗或成为可能。
引经理论是古代医家在归经与配伍理论等基础上,经过对药物的形色气味的观察及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的用药经验。肿瘤的治疗当在调节整体脏腑经络阴阳失衡、升降出入异常的基础上,恰当使用引经理论,“舟楫”载药直达病所,集中治疗力度。
2.1 引经理论有助于辨别肿瘤部位,引众药直达病所
肿瘤乃有形之邪,病灶部位常固定不移,便于以部位为线索寻找治疗思路。王沛教授认为,肿瘤类似于中医外科的“阴疽” “痰核” “流痰”等范畴,可使用中医外科学中积累的“引经报使”的药物。他归纳古代医家经验并结合临床实践后总结了各类癌种的引经药物,如脑癌可用白矾、僵蚕等;鼻咽癌可用辛夷、白芷、苍耳子等;食管癌可用硼砂、硇砂等;甲状腺癌用白芥子、僵蚕等;睾丸癌用知母、枸橼等;肉瘤用威灵仙、杜仲、续断等;下肢肿瘤用牛膝、木瓜等[4]。这些引经用药的经验总结对肿瘤的辨病论治提供了依据。张金荣教授在临床上针对不同癌肿采用不同的引经方剂,如肺部肿瘤用治肺痈之经方千金苇茎汤为引经方加减;乳腺部位肿瘤用善通乳络之瓜蒌橘叶散加减;甲状腺瘤用五海丸加减等。[5]这种思路指导临床,有助于运用非肿瘤领域的古今方剂为我所用,异病同治。
胡升芳等[6]通过实验发现:柴胡能引解毒化浊药入肝脾对接种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的裸小鼠的肝脾病变起引经增效作用。该研究从微观层面证实了中药引经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2 引经化疗以特定的引经药物为舟楫,将化疗药运达病所
由凤鸣等[7]认为在化疗中,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引经药物,把引经药看做特异性载体,选择性地把化疗药运送到肿瘤部位,可提高靶器官的浓聚从而增强疗效。其他学者通过基础实验和临床观察论证了上述理念。如董先智、段美美等[8-9]研究发现冰片可以帮助顺铂透过血脑屏障,增加顺铂在脑内浓度,并从实验角度证实了冰片增强脑部药物局部治疗作用;孟醒等[10]研究发现肺癌患者在化疗时服用桔梗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治疗效果。这些是以中药作为引经药提高临床疗效的例证。
引经理论以归经和配伍理论为基础,研究当今化疗方案的配伍特征,可以发现化疗药中的“引经药”的概念可扩大到西药的范畴。李娜等[3]在研究当今指南中提到的化疗方案时发现,无论是非小细胞肺癌还是小细胞肺癌顺铂均为其必不可少的一线化疗用药,可将顺铂理解为肺经的“引经药”。这也为临床上使用引经理论制定两种药物以上的化疗方案提供了一定的方法指导。
治疗肿瘤就像使用各种装备打一场战役一样。现有的西医靶向药物类似于“定向能武器”,缺陷是种类尚有限,能量不够强,且对财力要求高。本文所述性味归经理论则相当于一本普适性的武器分析指南,对各类武器,从各角度的功能特征进行锁定,便于在特定作战需求时选择最适合的武器。引经理论则相当于作战中的导航体系,确保武器运行路线的正确,有时还兼有先锋作用,为后续火力攻入敌巢扫除障碍,开辟道路(如冰片助顺铂通过血脑屏障)。当这两种理论联合运用时,才能实现武器效能的最大化,肿瘤治疗亦然。
当运用中药治疗时,可根据病种及病人整体正邪状态、寒热属性等,选择相应性味归经的攻邪或扶正药物,同时少量使用癌肿相应部位的引经方药引导之。在使用抗癌西药,如化疗药时,也可以采用此种方式,根据病人的病种及其表现的寒热虚实属性,选用特定性味归经的化疗药物,如对于辨证属热的肺癌病人可选用顺铂,同时可以辅以少量相应的引经中药如桔梗,使治疗力度集中。
中医治疗,即基于中医基本理论的治疗,是一种包容开放的治疗理念,其使用的治疗方法也包括西药和西医治疗手段,前提是要用中医理论明确其在中医体系中的位置,将现代肿瘤治疗手段用中医性味归经和引经理论加以使用,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论证。本文即从这样的视角出发归纳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阐述了性味归经和引经理论结合中西医手段治疗肿瘤的角度和方法。
中医药方面对性味归经和引经理论的应用由来已久,使用较广,然而由于目前对于西医治疗手段的研究不够深入,只有少量的化疗药通过中医性味归经理论被加以归纳,其他治疗手段如内分泌治疗、支持治疗等方面尚未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为其在临床上的拓展应用带来了阻碍。此外,从性味归经和引经理论上入手研究肿瘤的治疗,是以空间为落脚点,如果从时间的角度出发,使用中医择时治疗的理念,比如基于“子午流注”思想进行择时化疗,也是一种使肿瘤治疗力度更集中的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1] 张靖,张瑶,王彦丽,等.有毒中药抗癌作用及其与归经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3,44(13):1852-1859.
[2] 唐汉庆,郑建宇,黄月艳,等.西药本土化研究:能否以中药性味归经理论研究西药?[J].医学争鸣,2015,(5):24-26,29.
[3] 李娜,王圆圆,张青.基于“性味归经”理论的顺铂临床性能初探[J].中医杂志,2015,56(21):1822-1825.
[4] 赵乐,裴晓华,王春晖.王沛治疗肿瘤运用引经药经验[J].中医杂志,2013,54(24):2088-2090.
[5] 荣杰,张金荣.张金荣运用引经理论治疗肿瘤经验[J].中医杂志,2012,53(8):706-707.
[6] 胡升芳,陈红风,谷焕鹏,等.柴胡配伍解毒化浊药对乳腺癌引经增效的实验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6):83-85.
[7] 由凤鸣,郑川,于海艳,等.中医归经理论、引经药与肿瘤靶向药物治疗[J]. 时珍国医国药,2015,(5):1185-1186.
[8] 董先智,汤小爱,高秋华,等.冰片对顺铂透血脑屏障促进作用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2,37(4):37-39.
[9] 段美美,曾武,陈浩,等.天然冰片对顺铂在C6脑胶质瘤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脑组织分布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5):24-27.
[10] 孟醒,王鹏宇.桔梗引经靶向作用对肺癌的防治作用浅探[J].新中医,2014,(11):176-178.
(本文编辑: 韩虹娟)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Z131107002213037)
100029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郭佼(硕士研究生)、念家云(硕士研究生)、张兴(硕士研究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郭佼(硕士研究生)、孙旭(博士研究生)、念家云(硕士研究生)、张兴(硕士研究生)、王笑民]
郭佼(1990- ),女, 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理论及机制研究。E-mail:861915460@qq.com
王笑民(1965-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理论及机制研究。E-mail:wangxiaomin_bhtcm@126.com
R
A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7.01.036
201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