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芳 郭 蕾
武安地势西高东低,太行余脉盘亘全境,其西北部山峰险峻,海拔多在千米以上,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旱,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地形地貌,决定了武安洪涝灾害频繁。境内主要有四级河道5条,五级乡村主要河道17条。
南洺河发源于市摩天岭南麓管陶乡荒庄村一带,在康二城镇永和村汇入洺河,全长95.1km,流经11个乡(镇)70多个行政村。
北洺河发源于市西北部活水乡的寇锅堖,在康二城镇永和村汇入洺河,全长62.3km,流经8个乡(镇)50多个行政村。
南、北洺河在东部汇合后形成洺河,市境内12.5km,流经3个乡(镇)8个行政村。
马会河发源于邢台沙河市营房,河道长度19.45km,是武安北部的一条主要行洪河道,流经4个乡(镇)19个行政村。
淤泥河发源于邢台沙河市,全长20.3km,从邑城镇南峭河村汇入洺河,武安市境内6.9km,沿途6个行政村,是全市四级河道中最短的1条。
改革开放以来,武安依托资源优势,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主要以南、北洺河为经济带的工业走廊。但是,给河道环境也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是侵占河道,部分企业或个人未经批准,依河建厂、侵占、挤占河滩现象日益突出。二是违法排污,沿河村庄、企业就近向河道乱到生活和建筑垃圾,致使部分河段河床逐年抬高,给河道行洪带来严重隐患。三是开发滩涂,企业占地成为制约武安经济发展的瓶颈,通过河道治理,挖掘河滩空间,是解决这个瓶颈的关键所在。因此,综合开发利用河道两岸的滩涂土地资源,是全市各界人民的一致呼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河道治理工程,有力推动全市河道环境改善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实际工作中,武安结合自然环境、气候、地形特点,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保护村庄土地为重点,既有效防御洪水,又安排好洪水出路,统筹处理好中小河流治理与城乡发展、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为思路,分步逐条逐段开展河道治理工作。
一是自筹资金开展治理。2005~2006年,财政拿出资金1.8亿多元,完成南洺河阳邑大桥至大洺远水库44.3km河道的治理;完成北洺河四里岩水库至永和南、北洺河汇合口28km河道的治理,自此,拉开了武安全面治理河道的序幕。
二是争取上级资金开展治理。积极争取上级中小河流治理资金,2011年,投资2960万元,完成了口上至四里岩、马会河李石门、冶陶河等20多km的河道治理。2014年,投资916万元,完成了南洺河武安境内木井河7km的河道治理。2014年,投资2500万元,完成了北洺河前渠至楼上段12.8km的治理。
2016年“7·19”灾后,争取上级资金7890万元,其中投资3300万元,完成了冶陶村至牛头村6.3km的河道治理任务,治理标准为20年一遇;投资2100万元,完成了马家庄乡王庄村至没粱殿村7.36km的河道治理,治理标准为20年一遇;投资2490万元,完成了南北洺河汇合口至安乐段6.9km的河道治理。
目前,武安各河道河段的修复治理工程,正在按照计划逐条,逐段扎实推进,通过河道治理,河道的行洪标准得到进一步提高,对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全市人民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将产生积极影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当前需要,也是实现未来永续发展的关键,为武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经济强市、美丽武安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