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漪 田润平 杨洋 王莹莹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北京100029)
医学院校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因子研究※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
陈静漪 田润平*杨洋 王莹莹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北京100029)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运用规范的质性研究方法,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因子进行系统研究。最终得出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因子涵盖思想道德素养、社会服务能力、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身心素质等,对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评价提出了参考建议。
研究生;人才培养;综合素质;评价因子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已不再单纯注重其学习成绩,而是更倾向于对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培养[1]。目前,我国高校对研究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第一年的课程考试、第二年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第三年的论文答辩这几方面进行。几乎所有高校对研究生评优评奖的主要指标都以发表文章、获奖数为主,而对于思想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没有明确的指标和模型。现行的评价方法中缺乏对评价因子进行系统的分类和设置权重。评价的激励效果大打折扣,影响高校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探索适合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评价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因子既符合我国研究生教育转型的需要,为研究生自身发展指引方向,也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量化反馈,为研究生思政工作提供有力抓手,为研究生教育的社会评价提供参考。
综合素质教育是以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为导向,以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媒介、以创新能力素质为核心、以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基础的整体优化教育[2]。根据综合素质教育目标与本研究的主题,我们在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因子、相对重要性和交互影响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建立了我校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框架。
1.1 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因子结合国内外相关重要文献及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进行了系统回顾,遴选出至少在一项实证研究中被发现为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因子,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得出五个层面的因子。包括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研究生科学文化素质、研究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研究生实践能力、研究生身心素质。
1.2 理论模型对于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因子,本文在已有文献回顾及具体实践的基础上,选择至少一项实证研究中获得数据支持的变量建立理论研究框架。同时,增加一些中医药院校情景的新维度以更好反映中医药院校的现实。对于评价因子的重要性和相互影响,我们先不做假设,通过质性分析进行探索,构建理论。
将上文讨论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因子及相互影响加以整合,勾勒出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因子的理论框架(图1)。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图中仅标示了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研究生科学文化素质、研究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研究生实践能力、研究生身心素质等5个层面的虚线,而没有具体标示5个层面14个维度之间交互影响的虚线,但后者也是我们研究的内容。这样做的理由:一是为了理论框架图相对清晰和简单;二是因为对于16个维度的关系我们还需要通过深入研究进行调整和补充,有不确定性。
图1 医学院校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因子理论框架
2.1 定性研究与选择在本校各个二级培养单位选择了在学生培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博硕士导师,同时选择了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资深老师、并邀请了对口用人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员共计30位进行了质性访谈研究。
2.2 数据采集为增强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我们选择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由于本研究着眼于我校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因子,而获得相关人员观点的最佳途径是面对面访谈,因此以访谈为主收集一手资料。为确保访谈资料能反映被访者的真实想法,防止由于对被访者的引导而产生数据效度问题,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和提问方式。本文作者在访谈过程中不主动提及有关文献综述部分提出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因子,而是根据被访者的回答进行进一步挖掘和追问。
二手资料包括:(1)公开发表的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文章及从行业或专题材料中选取的文章;(2)直接从样本获得的资料,特别是样本人员撰写的书籍和文章;(3)我校各学院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
2.3 数据分析本文主要采用数据编码和归类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目的在于从大量定性资料中提炼主题,进而论证理论研究部分所提出的问题[3]。具体讲,我们对一手资料进行了细致的编码和编码分析,将二手数据作为检验证据,以增强研究结论的效度。
首先根据医学院校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因子理论模型,定义出相关编码变量,包括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3个)、研究生科学文化素质(3个)、研究生创新精神和能力(5个)、研究生实践能力(3个)、研究生身心素质(3个)以及权重(1个)、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区分(1个)、其他相关问题(1个)。同时,本文对被访者进行了标记,利用这些条目和标记对访谈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借助专业定性分析软件Nvivo 10.0辅助编码。
3.1 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因子影响医学院校综合素质的因子构成,共涉及5个层面16个维度。通过对相关专家的访谈及文献资料分析研究,我们发现上述维度得到支持,但专家对体系中五个层面、16个二级指标的基本设置持有不同意见,仍需作相关调整。
根据总提及数,研究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层面>研究生实践能力层面>研究生科学文化素质层面>思想道德素质层面>研究生身心素质层面(192>125>89> 60>6)。专家对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及数明显高于该层面的各二级指标;对研究生身心素质总提及数低于10,专家对上述两个层面的设置没有更多提及;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意见多于其他三个方面。
3.2 各评价因子的相互关系分析中,对14个(科学文化素质项下三个二级指标合并为一个指标:各种课程成绩)二级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图2。聚类结果基本符合最初评价体系的维度设定。研究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层面被聚类为两组:专利、参加学术会议、竞赛奖励为一组,可以看做研究生创新精神的表现;参与课题、发表论文为一组,可以看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表现。研究生实践能力层面被聚类为两组:临床实习和实践成果为一组,是校内实践经历;社会工作经历单独一组,是校外活动经历。研究生身心素质层面的两个二级指标表现出较好的聚合性,但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层面的三个二级指标分别与其他指标聚合,如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必须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校内学习和参加校外工作不仅要遵守校规校纪还要有良好的政治修养。
图2 按编码相似性聚类分析二级指标示意图
3.3 评价因子的确定经过最终的分析整理归类,我们将主要评价因子确定为如下六项:思想道德素养、社会服务能力、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及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养应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观、学术道德与诚信等;社会服务能力应包括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学生工作、志愿者工作等;科学文化素质应包括学习成绩、外语水平、学术思维、学习能力等;创新素质应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成果等;专业实践能力应包括专业岗位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身心素质应包括身心健康水平、人文素养、艺术文体特长、职业素养及综合能力等。
4.1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在整个的访谈过程中,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出现的频次达到51次之多。多位专家提到学生学术诚信问题。尽管道德层面的指标还欠缺很好的量化工具,但不代表应该忽视它的重要性。目前研究生学术不端、学术失范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关乎一所大学的学术风气[4]。当然,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然而从教育管理层面需要探讨,如何能够通过法制、通过评价体系、通过内化教育、通过营造学术氛围等途径去提升其自身的学术道德修养,从而端正学风,还大学以纯净的学术环境。
4.2 良好身心素质的必要性身心健康这个指标在设计之初是根据课题组前期文献检索的结果直接放到提纲里的。在访谈过程中,通过相似性编码分析,它的聚合度很高。以研究生和身心健康为关键词在中文期刊网站合并检索,有484篇文献的主题中提及,其中有172篇题目中包含这两个关键词。最早的文献从1998年开始研究,主要深入开展研究生的身心健康研究是在近5年中[5]。而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身心健康与文体特长等艺术素养有一定的相关性。这是一个没有预想到的结果。由此推测,如果增强校园的文化艺术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美的平台与资源,是否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提升研究生的身心素质呢?课题组也会针对此结果做更多深入的研究。
4.3 注重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素质这个指标是访谈过程中最没有争议的一个。但其实也是培养的研究生最最缺乏的一个素质。比如,我们在2014年组织的全校研究生创新大赛,当年涌现了很多好的创意。在2015年举办了第二届,结果却大大不如之前一届。原因很简单,第一届是积累了很多年一起迸发了一下,第二届创新的持续力就明显不足了。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对于在一所研究性高校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研究生们,如何能够真正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是我们关注的重点[6]。很多高校也在尝试采用学术沙龙、高峰论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些学术碰撞的平台和机会,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4.4 社会服务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关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之前有一些,但对于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少之又少。这个指标其实起源于大学的社会功能。研究生尤其是医学院校研究生肩负着社会服务的责任,在传播新理念、提供新信息、收集新问题和推广新技术方面义不容辞[7]。从一些国外大学的评价体系中可以找到类似指标,它一方面强调了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对一个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的提升。这才是“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真谛。访谈中很多专家也提到了医学院校研究生如何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提升此指标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些活动流于形式,不能真正锻炼到研究生本身。今后应该从活动意义上对其进行把控,鼓励建立一些成熟的基地项目,把行之有效的活动推而广之。
[1]背景资料:《教育部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的24项支持性政策措施[J].中国高等教育,2013(19):28.
[2]Lee TW.Usingqualitative methods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M].Sage,1999.
[3]钟芳程,郭园.学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1):116-119.
[4]刘云龙.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视野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析[J].科技信息,2012(6):65.
[5]朱方彬,何海涛,周琨.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我国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31-134.
[6]王金山,王磊.粗糙集理论在军校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1(6):107-112.
[7]曹栋栋,王青,段丽萍,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与信度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112-115.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Factors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of Graduate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s --Tak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CHEN Jingyi,TIAN Runping,YANG Yang,WANG Yingying
(Graduate School,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The research is object of medical students 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literature,using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on the evaluation factors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in colleges.Finally,we got the evaluation factors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including the ideological,moral education,social service,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y,innovation qua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y and so on.
graduates;talent training;comprehensive quality;evaluation factors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4.021
1672-2779(2017)-04-0047-03
:张文娟本文校对:傅骞
2016-10-11)
北京市教委-产学研学科与研究生教育-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项目【No:1000062520381】
*通讯作者:133411018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