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子兴:英帝国文化三题:立法者如何理解文明与国运,第1期
作者寄语:英国曾被誉为现代政治的典范,对英国和英国历史的思索便意味着对现代文明的反思,也意味着对我们自身处境的理解。在世界正走向动荡不稳定的时刻,我们如何把握秩序、文明与国运的根基?这样一种思考变得尤为重要。
王春林:“中国问题”的全方位思考与表达———2015年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侧面,第1期
作者寄语:读书,尤其是漫无边际的无功利的读书,乃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我热爱读书!
赵柔柔:《和莉莉一起跳舞的七个夜晚》的时空幻境与历史主体追寻,第3期
作者寄语:感谢《中国图书評论》,为爱书人提供了一座书的乌托邦。
张小玲:“五四新文化”与贵州文化的相遇问题———读钱理群先生文章献疑,第4期
作者寄语:读书之时,得好友相伴、共勉,不失为一件美且乐的事情。
张生:谁更余年共旅程———记大树山房主人吴寿彭先生,第6期
作者寄语:与《中国图书评论》同行,一起走过自己的学思历程。
闵冬潮:寻访“成功的故事”———瑞典妇女/性别研究机构化的启示,第7期
作者寄语:祝《中国图书评论》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
赵勇:看白琳如何八卦———读《白鸟悠悠下》,第11期
作者寄语:西里奈利在评论《现代》杂志时说:“杂志既是知识界的心,又是知识界的肺,一些更为持久的精神时尚和思想现象,有时就是在杂志上得以形成和传播的。”愿《中国图书评论》成为这样的杂志。
聂成军:“疯狂”的悖论及趣味:张爱玲的怪诞身体书写,第11期
作者寄语:期待且祝愿《中国图书评论》呈中外图书评论之大气象,现阅读文化之真精神。
周铭:“食品书写”中的文明、国家与国际秩序,第12期
作者寄语:如果说阅读一本书像是与一人的对饮,那么围绕一个话题的学术研究则是一场盛宴,其中的座次和交谈映射了参与者的身份、立场和关注。我们每位学人都进行着这样的“食品书写”,愿我们的经历愉悦且余味悠长。
桫椤:从“小说家”到“小说+”———热门IP线下出版的现状思考,第12期
作者寄语:《中国图书评论》让更多的人遇见更多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