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统超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也进入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期,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当务之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第三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激活了传统的市场经济,使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加快流转。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流通服务业因其高效便捷,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与此同时其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着重探讨流通服务业发展的内在机理,以窥探流通服务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流通服务业 发展趋势 内在机理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性阶段,国民生产总值GDP由“八九不离十”向“七九不离八”转变,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开始进入“慢消费”转型的时期,但我国消费市场仍然十分活跃,这归功于流通产业,因为流通产业发挥着扩内需促增长的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天猫、淘宝、京东等新型的网上交易、网下体验的O2O消费模式,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可以说流通服务业促进了电子商务交易的活跃和快速发展。我国流通业由国民经济的末端产业发展为先导产业。如1990年以来物流公司逐渐发展并形成较大知名的品牌,如以航运物流海丰、以国内公路运输业务和空运代理为主的德邦、中储物流等;以顺丰、“四通一达”为主的快递行业,快捷方便地为人们提供了“门到门”、“桌到桌”的直达式送货上门服务。可以说,我国流通服务业促进了市场消费,扩大了内需,推动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流通业与流通服务业概念
(一)流通业
流通主要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个方面,商品流通通过这“四流”进行以货币为媒介的物物交换,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把商品从生产领域推向消费领域,实现生产到消费的最终目的。流通业由传统商业演变而来,一般来说指的是商品通过批发商、零售商最终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从广义上讲,流通业指的是商品所涉及的商流、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等一切贸易关系的集合,包含批发、餐饮、零售、仓储、物流、信息、保险和金融等诸多行业。从狭义上看,流通业一般只指批发、零售、餐饮和物流。本文所论述的流通业指的是狭义的流通业。
流通业是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连接纽带,对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和行业的发展及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关键期以及电商时代的到来,流通业对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流通业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区域资源的开发和流通,增加区域发展的新亮点,进一步带动地区经济的增长。尤其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对流通业的重視和研究,能够充分发挥流通业的产业引导和黏合作用,通过流通业来挖掘经济快速增长的渠道,实现经济的新增长,增强区域自身发展能力。
(二)流通服务业
流通服务业一般被认为是商品交换和金融领域的服务行业,主要包含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交换性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方面的内容,如保管、搬运、包装、销售、银行、保险、证券等。因此,流通服务业具有高度相关性、物质性等特点,也就是说流通服务业最接近物质生产,且紧密联系相关产业的商流、物流、客流和信息流,需要较高的配合度和渗透度。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的差异,流通服务业的服务导向更加明显。因此,流通服务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质的行业,不仅能够吸纳更多的就业,还由于其更高的服务标准和需求,促使更专业、更熟练的劳动力产生,使就业结构得到转化升级,真正实现“术业有专攻”、“行行出人才”,极大提高就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一)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扩内需作用显著
据统计,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0931亿元,实际增长10.6%;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餐饮收入实现32310亿元,同比增长11.7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7%,餐饮业整体发展呈现强势回稳迹象。同时,2015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为3.88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33.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3.24亿元,较2014年增长3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8%;消费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比2014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
(二)商业业态多样化,批发零售业得到长足发展
据商务部统计,截止2015年底,我国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0.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传统的百货商业业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消费的需要,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以及消费者个性化和差异性服务的需求,促使超市、电视购物、网络销售、B2B、020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截止2014年底,全国批发和零售业产值占GDP总额比重为9.78%;我国批发零售贸易领域民营资本的投入不断增加,超市、电器等连锁经济向农村市场发展。此外,餐饮服务业形成了以大众消费为主导的大中小型、高中低档并存的成熟体系,呈现多层次、多主体、多业态的特点,并不断向纵深拓展,且餐饮业大众消费所占比例达到80%。
(三)物流业发展迅速,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据统计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20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70%左右,同时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升,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从2010年的17.8%下降至16%左右。2015年我国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数超30万家,吸纳的从业人员总数超过3000万人。同时,2015年我国高速公路突破12万公里,物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了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做保障。物流业是所有实体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足以显示出当前我国仓储行业、现代物流初具规模,物流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另一方面,我国不断加大第三产业的对外贸易,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不仅拓宽国外市场范围,带动了我国流通服务业主动参与国际竞争。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第三产业投资流量占比为73.4%;投资存量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前四个行业依次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77.8%。2015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在外各类劳务人员102.7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2.1万人。
(四)电子商务企业迅猛发展,支付手段现代化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15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118674.5亿元,同比增长46.9%;手机支付市场规模为865260亿元,同比增长61.14%。各大电子商务企业纷纷抓住发展时机成功上市,可以预见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上支付平台的完善,使网购成为消费者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支付宝、财付通等在线支付平台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在线支付、手机支付、二维码支付等支付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拓展了流通服务业的服务渠道,还突破时间、地点限制,为消费者提供了功能丰富、方便、快捷的新型金融服务手段,满足了现代人随时随地获得商品和服务的需要。
在线支付已经成为各电子商务网站的留住消费者的必然选择。我国各大中小银行纷纷和阿里巴巴、淘宝网、京东商城、盛大网络、腾讯、网易等国内著名电子商务企业相互合作,积极开通在线支付、企业和个人网上银行、银联支付等,吸引更多客户感受支付的安全和便捷,给提升流通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带来重要契机。
流通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物流业集约化程度低
受到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理念的制约和影响,我国流通服务业的现代化发展才刚刚起步,并不能完全发挥出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流通产业在发展中需要解决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如流通服务业的结构不合理、物流业集约化程度低。一方面,传统流通服务业企业量多面广,物流业集群度不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而分散,普遍呈现出“低、小、弱、散、慢”的缺陷。另一方面,我国现代流通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缺乏合理的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且缺乏合理规划布局,物流发展规模小,多为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经营,缺乏包装、仓储、运输、配送、管理一体化集约发展。此外,由于城乡及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流通服务业呈现出“东部地区发达,中部地区待发展,西部地区欠发展”的局面,专业化水平低。
(二)电子商务发展无序,流通现代化水平较低
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还处在起步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及我国经济市场体系不健全,因此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了保护本地区或本行业的经济利益,许多地区、行业以及部门进行封锁和技术垄断,造成电子商务发展混乱无序、竞争规则不完善、市場秩序不规范。从这个层面上也体现出我国流通服务业缺乏相关配套完善的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由于起步晚,当前我国流通服务业的国民经济先导作用发挥尚不充分,现代化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我国流通服务业的传统商业业态与现代新业态并存,落后的经营方式限制新业态的开拓,且陈旧传统的经营与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兴业态发展的需要。如不完善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落后的物流配送设施大大限制了现代流通的发展。甚至有些电子商务企业网站功能单一,还不能完全实现线上线下营销的一致性。
(三)流通服务企业弱小,经营模式创新不足
我国现代流通服务业起步晚,发展经验不足,流通服务企业相对弱小。因此对流通服务业企业来说,完全凭借市场并不能够淘汰劣势公司、壮大优势公司,而且这些流通服务企业分散经营,容易顾此失彼,很容易给企业发展带来危机甚至导致企业倒闭。更重要的是,许多企业对电子商务还在观望摸索迷茫中,自动化水平低、缺乏创新和创意、不善于开发产品附加值、经营模式创新不足。甚至许多电子商务企业习惯于传统的展示和销售方式,建立网站仅仅为了了解电子市场商情或者发布广告,而不能合理开发利润空间。
流通服务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
(一)流通服务业的网络关联效应
一方面,流通服务业能够形成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和流转,持续维持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运行,可以向外衔接经济的运行,推动其他部门或产业的经济增长,体现了外溢经济的职能。现阶段流通服务业在扩大内需上,有效促进即期消费,营造新的消费环境,盘活累积已久的经济存量,有助于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对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在增加就业上,流通服务业有效吸纳剩余劳动力,合理分配社会资源,有助于全面建立均衡发展体制。
另一方面,还可以向内利用其便捷有效的流通方式,如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等,不断降低内在的流通交易成本,并通过如交通运输工具自动化、现代化的革新,增加生产者与消费者剩余,推动市场分工深化与市场专业化,提高流通效率。
此外,流通服务大大促使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有效整合各种市场信息需求,促进各经济要素发挥经济能量,使交易程序化与秩序化,有利于各流通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的实际需求而不断发展,体现了内溢经济的社会职能。
(二)流通服务业与市场经济的相关性发展
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必然导致社会的分工与专业化。因此,随着产业技术革命的逐步深化,必然促使市场交易范围和交易效率的变化。从这个层面上看,随着分工的细化与专业化,流通服务业与经济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可以说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如果流通服务业的专业性不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低,那么经济就不可能获得长远发展。因此可以假设,如果市场规模小而分散,经济发展实力不强,那么流通服务业同样因为市场限制等原因而不能获得长足发展。反之,如果市场广阔、需求旺盛,能够促进流通服务业的发展;而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形态进一步深化,以及信息传输速度的加快、交易效率的提高、交易成本的降低,使流通服务业获得便利长远的发展,必然能够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可以看出,流通服务业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流通服务业的效率提高与交易时间的缩短,能够促使市场经济交易效率进一步提高。
(三)流通服务业与工业增长的相关性发展
流通服务业与商业、运输、金融保险三类服务业,在工业化初期、中期就与工业增长共生并存。可以说,流通服务业与工业增长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生产的革新,促使工业生产更加集中化和个性化。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消费需求开始呈现出时空的分散性。可以说,交通运输业与商业等流通服务业开始对工业生产产生积极的影响,维持社会化大生产持续顺畅运行,促进工业增长发展。而进入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社会时期,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导致大量复制的标准化产品不再能够激发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工业化的大生产已经严重制约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同时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发展也渐渐摆脱了极强的制造能力的工业产能的束缚,开始走上个体化“创造”之路。因此,当工业化逐渐走向后工业社会时期时,作为第三产业的流通服务业开始改革创新,从国民经济的末端走上先导的首要地位,开始发挥作用。
(四)流通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的相关性发展
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说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流通服务就开始存在。然而,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和细化,新兴服务业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如现代金融保险业、电信业,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服务业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工业化成熟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商业和运输业等流通服务业的发展从总量和规模上不及金融保险业、电信业,但是流通服务业由于与工农业生产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即使会出现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下降的情况,但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组成部分,流通服务业也是新兴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维持着新兴服务业发展壮大的国民经济基础。
流通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由上文分析得知,流通服务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且与工业化发展相互影响。随着后工业化时期的到来,以及信息时代先进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流通服务业迎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要不断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加快健全完善流通基础设施,有效增强流通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扩大流通服务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现代化新技术也带来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带来新兴服务业对流通服务业发展的冲击。因此流通服务业发展还亟待解决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从以下方面不断完善与创新管理体系。
一是以市场为主导,增强流通服务业的消费带动作用。发展流通服务业,首先需要坚持市场导向为原则,以消费需求为方向,灵活地根据具体实际进行发展。其次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市场及企业资源,节约流通成本,并进一步改善流通服务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实时关注并适应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并引导消费者需求。
二是不断加大公共财政的扶持力度,建设并完善国内现代流通体系。一方面,当前我国流通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很多方面亟待完善,因此政府應加大对流通服务业的资金、技术投入,提高我国流通服务业的技术含量,打造现代化的流通服务业。另一方面,尤其注重大力推进中西部流通业的发展,这样才能促使现代流通一体化体系的形成,确保流通服务业的相互促进和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加快完善包括县域、乡镇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扩建交通干线及交通道路。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尚不完善,许多偏远农村地区、山区还没有通公路、铁路,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成熟完备的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基础,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公路、高速公路、火车、高铁等交通体系,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建立一套成熟的仓储一包装一加工一冷链物流系统,对于生鲜产品运输十分必要。而确保物流网络及信息的畅通,是提高流通业流通效率的前提条件。此外,还应该通过整合流通基础设施及资源的使用,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及浪费,有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和设施的利用率。
四是政府应该建立健全涉及流通服务业的法律法规,健全并完善管理体系,确保流通服务业市场的有序稳定发展。网络经济时代既为流通服务业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因此,一套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以及完善的管理体系,无疑能够为流通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越的市场大环境,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有利于带动区域流通业的协调发展。
结论
流通服务业关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商品流通领域面临着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并研究分析现阶段的流通服务业。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流通服务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并全面参与“转方式、调结构”战略调整,扩大流通服务业的影响力效应,切实推进国内流通服务业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实施职能转变先导战略,切实把流通服务业放在当前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这有助于推动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良性发展,进一步优化和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转换升级,增加就业机会,不断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真正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布仁门德.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效应发挥的机理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4)
2.叶冉.我国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融合[J].商业经济研究,2015(33)
3.赵霞.我国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产业关联分析与动态比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11)
4.邓于君.发达国家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内部结构的演变、机理及启示[J].学术研究,2009(9)
5.张阿丽.对我国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09(4)
6.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新发现: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12(32)
7.宋则,常东亮,王水平,王雪峰,丁宁.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问题前沿报告[J].商业时代,2012(1)
8.李文秀.服务业集群:概念、内在机理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D].中山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