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璐婷
[摘要]:随着大众媒体和网络的不断发展,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成为了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手段,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学生在运用网络进行学习和认知世界时,其观念、思维方式也随之改变。这种全新的风貌就要高校辅导员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加强自身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学习多元化的沟通方式,构建学生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辅导员 网络 学生
一、教育对象的特征
95后成长于网络信息爆炸的時代,物质的富足、信息的多元使得他们形成了自身群体独有的一些性格心理和言语行为。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承载量大、方便获取等特点,使得成长于此环境中的一代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他们勇于尝试,思维活跃。网络能够将最前沿的信息以快的速度传送给他们。因此,95后时时刻刻都在获取大量的新鲜事物和资讯。这使得他们乐于接受和尝试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创新意识较强。网络使得他们处于时时更新、变化的环境中,他们喜欢刺激和新奇,厌倦枯燥无味、四平八稳。
第二,他们追求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网络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仅只局限于面对面的沟通,以QQ、微信、微博、ems为载体的交流平台成为95后学生沟通交友的主要手段。这些网络交流平台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得人们缺乏集体协作意识,出现社交技能异化。他们突出自我,追求个性、标新立异,团体合作意识较差。
第三,他们在言语行为上网络化。大众媒体通过网络酷炫的视觉冲击和强大的感染力来吸引人们接受其传播的信息。95后的思想意识还未成熟,在网络媒体的轰炸下,极度认同网络催生出的自由随意、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风格,并且追随效仿。各种思想、观念、看法都混杂在信息中传播给他们,致使95后不加以辨别就进行机械式的模仿。
二、网络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来源多元化,引导难度增加
大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理性判断能力较为缺乏,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获取新鲜信息。因此容易造成对外界信息的被动接受,缺乏辨别能力和自身思考空间。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具有不良影响。纷繁杂乱的信息通过各种网络媒体渠道传播给大学生,多元化的信息来源使得辅导员难以把控和引导。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三观的引导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网络使得信息的来源多元化,校园内发布信息不再只是辅导员专有,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渠道随意散布,并且是一种平等的互动。而要想对这些分散杂乱的信息源进行管理则困难重重。高校辅导员难以对所有的信息来源进行把控,一些不利于大学生思想健康的信息就会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因此,在网络背景下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会增加辅导员引导的难度。
(二)社交模式转变,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增加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主要是“教授与学习”的模式。即辅导员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或者以下公文和指令等纸质文件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的模式中,高校辅导员具有权威性。学生对于单方面的灌输大多只是被动的接受。而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QQ、微信等平等交流互动的平台受到学生们的推崇。网络社交模式普遍为学生们所接受。
出于学生社交模式的转变,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应有所革新。通过网络建立现实和虚拟、线上与线下的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圈子。它拓宽了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渠道和层次,同时也将辅导员置于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辅导员的权威性,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社交模式的转变一方面有利于日常思想者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辅导员要尝试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这对高校辅导员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三)交流方式多层化,工作技能要求提升
在网络背景下,学生已经完全适应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沟通。但是部分辅导员还没有形成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工作的意识。且大多数辅导员的网络知识水平不如学生。甚至有些辅导员对网络新兴媒体不关注、不学习,这就造成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壑。
网络使得人们的交流方式多样化、层次化,但是辅导员的网络交流技能较学生处于落后状态,就会使得辅导员在工作中处于被动状态。对网络交流平台的不熟悉会导致对学生日常的思想状态、想法不了解,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理想。因此,在网络背景下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技能要求提升,既是对高校辅导员的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提升自我的机遇。
三、网络背景下辅导员转变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辅导员运用网络的能力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将网络应用于自我的工作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生的管理工作。一方面利用网络向学生传递信息,另一方面以网络为平台与学生互动。这就需要加强辅导员对网络的熟知和运用程度。
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根据实情的变化及时更新自我的学生管理模式。如今的学生以惯用QQ、微信等网络平台来获取信息和了解世界。因此,高校辅导员要积极主动去学习网络知识,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主动学习学生所惯用的QQ、微信等交流平台的使用方法、学习网络心理、网络道德、网络法律等知识来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提升网络工作技能。除此之外,在运用网络进行学生管理时,如遇到难点,应勇于研究和实践,不断创新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
(二)利用网络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网络具有开放性、平等性等特点,网络交流平台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沟通模式。辅导员应该利用好这个特点,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辅导员可以建立公众微信号、QQ群、主题微博等,就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在网上了解学生的动态和思想,聚拢人心。在现实中对学生进行关心和引导,达成网上虚拟和网下现实的联动作用。
辅导员可以搭建自我的网络平台,在平台上发布一些有趣的信息,让学生都参与其中,在互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引导,也有利于缩小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感。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有利于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也有利于辅导员及时知道学生的思想状况。对于消极的思想辅导员也可以及时进行疏导。利用网络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经常性地发布一些具有正向引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思想。
综上,在网络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应从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转变为网络化的学生管理模式。积极提高自身的网络应用水平,将网络应用于学生管理中,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