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舍乞丐与施舍道义

2017-02-28 14:34谢浮名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人道乞讨者屠格涅夫

谢浮名

几年前,关于乞丐骗人的传言,水漫金山般流布网络,其中不乏夸张的言论,比如有云:某穷乡僻壤,无论男女老幼,纷纷涌进城市,以乞讨为职业。有些乞讨者收入颇丰,每天有一二百元进账。他们一到华灯初上时分,便西装革履,衣冠楚楚,出入茶楼酒肆,俨然富豪。

受此影响,舆论极少有同情乞丐的理性观点及感性内容。在不少人眼里,行乞几乎成了行骗的代名词,所有的天灾人祸都是假的,所谓的“丢了钱包”“盘缠用尽”“找不到工作”“不良老板卷走工钱”,都是骗人的把戏。

乞讨大军日益壮大,乞讨日益职业化,确实是一个已然的社会存在。问题是,我们究竟应不应该施舍乞讨者?

托尔斯泰先生有一次准备向一个乞丐施舍时,朋友告诉他,该乞丐品行恶劣,不值得施舍。托尔斯泰先生回答:“我不是施舍给他那个人,我是施舍給人道。”

施舍给人道,这是何等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对一个奄奄一息的乞丐施舍时,是不是先去调查他的道德水平是否达到了一定的等级?如果是优,就投掷一块钱;如果是劣,就把掏出的一块钱重新装回口袋么?

有一则文坛逸事,与屠格涅夫有关。一次,遇到一个乞丐,屠格涅夫搜遍全身都找不到一个铜板,他满怀歉疚,握着乞丐的手说:“对不起,朋友,我今天忘了带钱。”

各位不觉得屠格涅夫同情的光辉可以照耀寰宇么?在我们这个物化的社会,不差钱,差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如果屠格涅夫的品德能体现在当代中国人身上,哪怕只是一部分人身上,我们的社会就会成为幸福的海洋。

1935年6月,36岁的瞿秋自在被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军队押赴刑场的路上时,顾盼自若,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途经一公园门口时,他看到有一个乞丐,这个乞丐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瞿秋白回视良久,神色戚然。

这个故事常常令我感到震撼。一个曾经名扬一时、睥睨一世的豪杰,在行将就义之时,考虑的不是个人的生命,而是对弱小者的满腔同情。这是何等伟大的心灵,何等崇高的境界!

在有些人看来,此时的瞿秋白是否要先仔细考察乞丐的真实身份后再施予同,隋?打个比方,行走水边时,突遇落水者,大多数人通常会不假思索,想方设法进行救助,而不会去调查、研究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后,再决定是否予以援手。

社会的人际关系之所以有太多的扭曲,是因为我们吝啬着自己的同情而放纵了冷漠。社会上有太多的人,错把给予当作一种投资,施舍了人家一元钱,就希望有加倍的反馈;给了人家一个微笑,就盼望回报满天阳光。即使有所施舍,也把自己和受惠者之间的间隔距离定型,把社会阶级的差距和彼此之间的歧视、仇恨格式化。

我们不妨记住托尔斯泰的话:“我不是施舍给他那个人,我是旋舍给人道。”

猜你喜欢
人道乞讨者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恩仇录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恩仇录
父亲(新韵)
感恩与你同行的人
紫荆花
说空话
偶见某扫码乞讨者(新韵)
善良的妈妈
人道人性人文的诠释
公正与人道:道德的两种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