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考生
读过陈忠实的散文《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雄浑的关中老腔似在耳边回响,余音不绝。某种意义上,“老腔”已经超越其艺术形式,成为了一种象征。它象征着我国优秀的民俗文化。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人“精神的故乡”。
“老腔”的魅力,源于它的接地气。无论是演员的着装、造型,还是表演的语音声调、舞台道具,无不脱胎于关中百姓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我们的民俗文化多是如此。千百年来,智慧的中国人从生活中发現了无限的乐趣并赋予其生命力,使之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如贵州的山歌,在山清水秀之地,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儿,或是隔着一湾清水,或是站在相邻的山头,用天生的好嗓子对唱。山歌对唱需要有山、有水、有人、有好嗓子,还要有聪明伶俐的头脑,这些东西贵州人都有,所以说它完全是原生态的。而也只有如此灵秀又接地气的声音,才能给人以震撼心灵之感。
“老腔”带来的震撼,往深处说,是对人们内心“精神的故乡”的震撼。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每个中国人心里都种下了文化的种子。以“老腔”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总能呼应我们心中的某种文化特质。例如“老腔”的浑厚引发了我们对纯朴、自然生活的向往,那是一种对自由表达感情的渴望。再比如舞狮,无论是谁,无论在世界的什么地方,看到舞狮都能联想到春节的红火与热闹。每一种民俗文化都蕴含着某种文化特质,而这种特质在千百年文化传统的熏陶下,早已深深扎根在我们心中,成为“精神的故乡”。
“老腔”是幸运的,它在今天依然有着十足的生命力,而遗憾的是很多民俗艺术却被人们渐渐淡忘。同为中国人,我们是有着共同文化根源的中华儿女,我们应当认同自己的民俗文化,不让先人的智慧从此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