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及中成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

2017-02-28 22:55李仲娜
医学信息 2017年1期
关键词:合理应用妇科疾病中成药

李仲娜

摘要:伴随着中药和中成药在妇科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应用频率的升高,关于其用药时不考虑女性生理病理特征等所致用药安全性问题的报道随之增多。本研究拟对中药及中成药在妇科临床应用中的问题、药原则和常用药物予以综述,为中药及中成药在妇科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药;中成药;妇科疾病;合理应用

妇科疾病指的是在非妊娠情况下,女性生殖器官发生的各种疾病总称[1]。因女性的生殖器官较特殊,因此妇科疾病为女性多发病与常见病。而中成药,是一种以中草药作为原料,采取现代制药技术所研制的剂型不同的中药品种,其中大多数为我国历代医者经长期实践创造并总结的方剂精华[2]。中药及中成药在治疗妇科疾病中虽具有明显优势,但因相当部分药方,尤其是中成药,几乎均由西医开具,因此其合理使用问题应引起重视。本研究即对中药及中成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问题、原则等做一综述,现报道如下。

1 中药及中成药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问题

中药及中成药的应用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但如果临床医师在实际应用中缺乏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知识,可能产生盲目滥用情况,轻则影响治疗效果,重则加重患者病情或产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3],威胁患者安全。目前,中药及中成药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问题如下:①用药时辨疾病而不辩证。中医、西医之间的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在疾病认知、药物应用上的方法、原则也不尽相同[4]。中药及中成药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治疗原则[5], 并以辨证论治作为依据,以中医理论作指导。然而,大部分西医因缺乏中医药基本知识,在用药时仅仅是辨疾病而不辩证。比如月经过多,中医将其分成气虚、血瘀、血热,而西医则忽略其证型差别[6];②忽略中药及中成药毒副作用。关于中药及中成药,大多数西医认为其属于调节类药物,从而忽视其毒副作用,在实际应用中随意延长用药时间、多种中药重叠应用或加大剂量,为患者带来安全隐患。③忽略女性生理周期。女性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生理特征不同,其中月经周期还有排卵期、卵泡期、月经期与黄体期之分[7],在使用中药及中成药时应根据其不同时期用药。然而,调经中成药滥用等现象严重,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2 中药及中成药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原则

中成药处方组合的固定性较高,均针对一种证型特有症状研制。但在实际临床中,相同疾病患者之间的临床表现也有差异,特别是妇科疾病患者生理病理特征特殊,其临床症状的复杂性极高,用药时应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并结合女性患者特殊生理病理特征合理用药。

首先,辩证、辨病相结合。辨证论治为中药及中成药应用时的基本原则,而辨病指的是诊断疾病,比如盆腔炎患者是否有白带增多、下腹痛、不孕症等后遗症,并将上述症状归为"带下病"、"妇人腹痛"、"不孕症"等范畴内,从而合理使用中药及中成药;其次,结合患者月经周期与生理特征用药。月经疾病需依据月经颜色、量、周期等变化,并结合患者全身情况用药。比如,月经稀少者应全月用药,重点在"治本调经",痛经者则应在经前3~7 d开始用药,经期不可使用寒凉类药物,黄体期用药时应询问其是否有生育要求等。最后,根据说明书使用中成药。中成药说明书不如西药详尽,但是用药的中药依据,临床医师应仔细阅读,根据其适应症和功效用药。任何超剂量、超疗程、任意改变用药途径和超适应病症用药均属于违规行为,可引发医疗纠纷诉讼和损害赔偿。

3 妇科临床上常用中药及中成药

3.1益母草 益母草性凉味苦辛,常用于调经消水、祛痰活血治疗中,有"经产良药"的称谓,主治胎漏难产、月经不调、产后血晕、胞衣不下等妇科病,效果肯定。益母草中成药及益母草口服液,有调经化瘀、清热凉血之功效,用于月经过多、热结血痰和产后子宫出血治疗中。有学者收集100例产后妇女,并自拟产后汤治疗,其中有益母草,与桃仁、川芎合用,可共奏养血益气、化瘀活血之功[8]。

3.2易黄汤 易黄汤首次记载于《傅青主女科》[9]中,组方如下:炒山药30 g、炒芡实30 g、盐水炒黄柏6 g,酒炒车前子3 g、白果10枚。易黄汤主治湿热带下,而现代中医经过加减易黄汤组方,也可治疗盆腔炎等其他妇科疾病。

3.3乌鸡白凤丸 乌鸡白凤丸院子龚延贤的《寿世保元》中乌鸡丸药方[10],是通经理血经典方剂,有调和、温补和滋阴之功效,在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妇科病治疗中效果肯定。乌鸡白凤口服液则可提升育龄期、青春期无排卵功血患者在卵泡期的黄体生成素水平、卵泡生成激素水平,改善患者肾阴虚临床症状,并调节其卵巢功能。

4 结论

近年來,因中医药在医学界地位日益升高,加上中药及中成药安全性高、疗效显著、起效快、根治性强等优点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妇科疾病患者倾向于采取中药及中成药治疗,然而因西医缺乏中药及中成药应用原则等知识,容易出现医疗事故。本文通过总结中药及中成药在妇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问题,并论述其应用原则以及常用药物,为中药及中成药在妇科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新燕,张秀玲,王永巧,等. 我院2010-2012年门诊用中成药分析[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4,36(8):734-736.

[2]刘伟华,陶蓓. 妇科临床常见疾病处方分析与中成药应用探讨[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2):54-55.

[3]张睿钰, 张英,龙雪娇,等. 2011-2013年某院妇科门诊中成药使用情况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5, 11(9):138-139.

[4]王聿成,王璞,董燕飞. 妇科疾病非处方中成药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中医学报,2012, 27(10):1305-1306.

[5]Chiang H C, Chang H H, Huang P Y, et al. On the qi defici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Taiwa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2014, 53(3):317-3

[6]刘域,宋民宪. 妇科外用清热燥湿类中成药的安全性研究[J]. 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1):278-279.

[7]胡海军,刘春燕,李佳平. 妇科开腹术后中药内服外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77-78.

[8]Kuang L,Deng Y,Liu X,et al. Effects of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ongdanxiegan, formula granule, on Toll-like receptor pathway in female guinea pigs with recurrent genital herpes[J].Taiwa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2016,55(2):220-228.

[9]张万智,刘青,王伟宏. 2009-2011年我院内服中成药应用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 2013,9(1):197-199.

[10]卿轶,周桃花,熊韬.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门诊中成药应用合理性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1):22-24.

编辑/蔡睿琳

猜你喜欢
合理应用妇科疾病中成药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朱庆军运用新版“开四关”法治疗妇科疾病验案举隅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探析
治疗失眠常用中成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