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事件的预防措施

2017-02-28 22:54王春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0期
关键词: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

王春华

【摘要】 目的:探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事件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52例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分两组,每组126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相应预防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血透后,观察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0.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与安全意识,完善血透室规章制度能使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降低,确保患者在血透期间的安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血透室护理; 不安全因素; 预防措施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0.056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100-02

血透室也可称为血液透析室,它是指通过实施血液透析方法,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病症较为严重的患者予以治疗的场所[1]。但因其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存在较高的护理风险。所以,针对血透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为探究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与预防措施,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252例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对其分组。对照组126例,其中男86例,女40例;年龄22~72岁,平均(53.6±3.5)岁。观察组126例,其中男85例,女41例;年龄23~73岁,平均(54.2±3.6)岁。所有患者的病程时间为1~8年,平均(4.36±1.2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由于部分患者对血透的认识程度不够,易导致紧张、焦虑心理的发生,针对此现象,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血透的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这样能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时常鼓励患者,树立自信心,同时,医护人员还可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指导其看书、听音乐,帮助患者调整心态,这样可使临床治疗的依从性有所提高。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定期开窗通风,在病房内栽培些盆栽,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此外,医护人员要保证血透室内的卫生环境干净整洁,对设备要给予定期检查。一旦患者发生异常状况,应立即向主治医师报告。

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做好相应预防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完善制度。血透室内的规章制度要完善化,对于仪器设备的操作,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循操作手册,定期对血透室内的设备进行维护与检查。设立质量管理小组,加强监管力度,保证护理工作的开展规范化和标准化。(2)加强培训。定期培训血透室的护理人员,对护理期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予以分析,并针对问题原因制定相应预防对策。根据操作技能和理论技能两方面,严格考核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定期邀请年资较高的护理人员,分析护理心得体会与经验,这样能使整个科室的护理水平得到提高。培训过程中添加职业教育、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等,能使护理人员的思想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3)积极沟通。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指导患者去听健康知识讲座,或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病症的相关知识与治疗方法。针对患者的担忧与疑问,医护人员需要给予耐心解答,这样能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时常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病症,这样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实施血透后院内感染、跌倒、自行拔针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血透后,对照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6.19%,观察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0.32%,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血透是一种血液净化技术,能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采取半透膜原理,根据对流与扩散,把体内过多电解质以及各种代谢废物移出体外,从而实现酸碱平衡、水电解质纠正与血液净化等效果[2]。由于治疗方法不一致,可将其大致分为两类:第一,连续性血液透析;第二,间歇性血液透析[3]。此治疗方法不但能代替治疗慢性肾病和急性肾病,还能应用于不同病因导致的急性酒精中毒、高钾血症或者肾功能衰竭等病症。

血液透析室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治疗场所,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所应用的仪器设备不但先进,而且还较为精密。但由于数量较多,导致医护人员在操作时较为困难复杂,使得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因为如果专业技能不到位,不仅会使仪器的精准度受影响,甚至还能导致仪器受损[4]。另外,因患者人数较多,使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加重。若护理人员没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很容易出现护理上的疏忽,导致操作受影响,造成一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由于血透室的人流量较大,易导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若未定期消毒隔离,或者不能确保卫生环境的良好,很容易造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感染病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针对此现象,医护人员更需要对血透室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注意,为患者提供舒适良好的治疗环境。针对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为患者制定与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不但能使血透室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加强,还能避免或者降低血透室护理的差错,使患者的安全得到保护,降低护理纠纷现象的发生,避免对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身心伤害,从而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

把血透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加以完善,可使护理在管理与细节上变得更有理可依,使护理人员的重视有所增加,而且还能使不安全隐患的发生率降低[5]。加强培训护理人员,能帮助护理人员对相关操作技术与技巧等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熟练。对基础理论知识加以巩固,能使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有所提高,增强防患未然意识与相关法律知识,能进一步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除此之外,邀请一些年资较高的护士为护理人员传授护理经验,能使护理人员增强面对问题的处理能力,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环境的舒适安全[6]。另外,安全管理学习的加强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要对血透室内的各项操作章程与制度做到严格执行。强化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素质,定期考核培训护理人员的相关操作知识与理论知识。设立质量管理小组,密切观测,严格把控,让血透室的管理能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等。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应当更加重视其细节与管理,尽量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护理环境[7]。安全防范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是护理安全中的精髓,应加强培训。

护理人员在血透室护理中的各项安全防护制度,并在培训过程中添加职业教育、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等,能使护理人员的思想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环境的安全化与优质化,从而使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血透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护理人员的加强、规章制度的完善、安全管理的学习等,是预防不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

由此可见,就血透患者而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有效使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通过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这样可在治疗过程中降低患者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林方兰.浅论血液透析室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5):688.

[2]于莲凤,孙立荣.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6):159.

[3]李述真,刘法芹.二级医院血透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09,7(6):131-132.

[4]郑玉英.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1):21.

[5]王朵紅.信息化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运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1):159-161.

[6]陈岩.血液透析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255-256.

[7]蔡书平,周丽娜,陈新,等.血液透析中心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8):2973-2974.

[8]段文瑜,赵玉英,张利霞.浅析血透室的护理纠纷原因与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81-82.

(收稿日期:2016-06-29)

猜你喜欢
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浅谈矿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浅析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