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锋菲恋说开去 悔雅
有个词汇叫“未完成事件”,这一概念来自完形心理学,这个学派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很多人会说,“事情过去就已经过去了”,“時间可以解决一切”等,但事实并非如此,生命中的那些“未完成事件”会让人难以忘怀,念念不忘,人们有一个倾向:重新拾起并且完成“未完成事件”。比如有的人因为和初恋女友忽遭分手,失去了联系,几十年后还在不停地寻找初恋女友。有的人自己当年没能考上大学,当父母后会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子女上一回大学。锋菲这段感情在当年戛然而止,两个人内心还留有很多遗憾,并不是爱到不再爱了为止的。如果从心理学角度看王菲和谢霆锋复合,可以看作一个“未完成事件”现在正在进行完成。
身边有不少朋友一听到他们复合的消息,都有一种怀旧的感觉,想起自己上初中和高中的那段青春时光。近十年,姐弟恋正在不断蔓延,我认识四对姐弟恋情侣,他们年龄的差距在2~10岁之间,有的要么已经结婚并生了孩子,有的要么正准备结婚,感觉都是比较成功的姐弟恋。但是,姐弟恋也有不少失败的例子,所以,今天借此八卦,谈谈姐弟恋容易遭遇的一些情感和心理上的问题。
姐弟恋中女性的不安全感来自对自身年龄增长的忧虑。她们会觉得自己现在30多岁,看起来还显得年轻,但是当自己40多岁,展现老态时,男性只有30多岁,她们会恐慌:“他到时还会爱我吗?”除了年龄上的恐慌,女性的不安全感还来自彼此事业发展的不平衡。
当女人三十岁,而男人只有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女人的事业一般比男人发展得更好。我身边姐弟恋的朋友中,和男性相比,女性的职位更高,薪水更多。姐弟恋中,常出现的情况是,最初的阶段,女性的事业发展比男性的更好。比如文章和马伊琍相恋之初,马伊琍已经很有名气了,文章则刚中戏毕业不久,事业正在起步阶段。当年王菲和谢霆锋恋爱时,王菲已经是天后级别的大明星了,而谢霆锋只有20岁,还是个孩子,虽然那时候他已经出道2年,是当红的歌手,但是相比王菲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在与谢霆锋恋爱那一年,王菲还获得金曲金奖、最受欢迎女歌手奖及金曲奖三个大奖。
在姐弟恋中,事业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当女性事业发展得比男性更好,这样一个与大众和主流相反的情况,女性的内心会充满不安全感,甚至会比自己没工作的女性更不安。我有两位女友,一位自己开公司,一位是律师,她们面对比自己小的男朋友时,担心以后自己要承担非常多的家庭责任,担心男生靠不住,没有担当,无法承担起婚恋和家庭的责任,也害怕为了和对方在一起,自己要降低当前的生活标准,生活质量会下降,所以在面对婚姻时,姐弟中的女性会犹豫不决,很多女性因此就放弃了。其中比较有趣的一个原因是:她们虽然是独立能干的女性,但是男女平等的观念并没有真正深入内心和血液里,她们内心无法真正接受自己的男人比自己挣钱少这一事实。
另外,在两性中,当女人挣更多钱时,男性是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的。我们的文化是“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强调“男儿当自强”,在这个男权和倡导成功的社会,挣钱的多寡常常关乎到一个人的自尊和自信心,尤其是男人。女朋友或者老婆比自己挣得多,不是所有的男人都能接受这一点。有的时候自卑心理会让人内心扭曲,做出很可怕的行为。我接触过那种因为老婆挣钱比自己多,自己感到自卑,就对老婆上演家庭暴力的案例。
所以,当男女双方都没有真正拥有男女平等的两性观念时,姐弟恋就容易遭遇夭折和失败。或者说,你做不到男女平等,彼此内心独立自主,就谈不成姐弟恋。
姐弟恋中,生理上的年龄差距并不是致命伤,心理上的年龄差距才是致命伤。女性一般比男性更成熟,如果再加上姐弟恋,女性的心理年龄比男性更大,那恋爱中就更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女性生理年龄33岁,心理年龄也是33岁,而男性生理年龄28岁,心理年龄只有18岁,那他还处在青春期。两个人在一起就会磨蹭不断,矛盾多多。姐弟恋中,女性容易觉得男性幼稚、贪玩、任性、不懂承担责任,不成熟等,两个人在沟通和理解上也会出现问题,无法做到彼此相互理解与支持,然后关系就易走到破裂的边缘。
很多姐弟恋能够破镜重圆正是有赖于男性心理年龄的成熟。王菲和谢霆锋复合,恐怕跟谢霆锋如今是个成熟男人的关系很大。谢霆锋现在是个30多岁的男人了,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小男孩了。他也曾组建家庭,知道感情和家庭是怎么一回事,如今事业辉煌,而王菲几乎退出歌坛,不怎么唱歌和演戏,两个人的心智年龄不相上下,于是重新走到了一起。电影《姐弟恋》中Sandy与25岁的Aram分手,五年后,两个人破镜重圆,也是如此。这五年,Aram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去环游世界,去见更多的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立之年的Aram变得成熟稳重,也为人父了。所以,两个人再次相遇时,那份旗鼓相当让彼此重新在一起了。
就算是姐弟恋,也会出现那种虽然女性生理年龄比较大,但是心理年龄比较小,或者,男性的心理年龄比较成熟的情况,比如一对情侣,女性的生理年龄35岁,心理年龄只有25岁,而男性的生理年龄29岁,心理年龄是30岁,那他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女性依然会有那种被哥哥照顾和保护的感觉。女性展现在他们感情世界中的状态可能更多的是比较依赖男性的小鸟依人状。
我身边的一对姐弟恋,“姐姐”比“弟弟”大5岁,但是两个人走在一起,你并不觉得“姐姐”在照顾“弟弟”,相反的“弟弟”比较像一个哥哥那样在照顾自己的女朋友。开车接送女友上下班;女友工作中遇到难题,他不仅提供支持安慰,还能给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建议;女友生病了更是对她温柔体贴,关怀备至。两个人的沟通也很顺畅,很少出现所谓的“代沟”。他能够给到女友需要的安全感和支持感,女友也能给她需要的温暖和理解。因此,两个人的关系就比较和谐幸福。
一般来讲,中国女性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比自己更成熟,更有能力,更懂得处理各方面的事情。她们希望另一半可以满足自己对安全感的需要。因此,在姐弟恋中,年龄本身并不是问题,心理年龄的匹配度,以及彼此是否能够满足各自的心理和情感上的需要才是重要的。在两性的沟通中,心理年龄,心智的成熟度会在互动模式中呈现,两个人的心理年龄越和谐,两个人心智的成熟度上越接近,越容易拥有幸福的亲密关系。
“你该找个有钱有房的”“你该找个个子高的”“你应该听父母的安排,找个门当户对的”“你不应该这么挑剔”“你不应该找个这么瘦弱的”“你不应该送这么贵的礼物给对方”……我们中国人的婚恋选择从来少不了亲友团的成员们评点和建议的声音,总会有很多人跑来告诉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就算没有人跑来告诉你,我们的文化和媒体也会告诉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姐弟恋这样的形式显然注定会在关系建立的最初就易遭到外界的反对。你们关系中的第一个现实打击便是来自自己父母和周围亲戚朋友的不认可。父母和周围的闺蜜会对你说:“你该找个比自己大的,那样他能够照顾你”。你的父母和兄弟会告诉:“你该找个比自己小的,这样她容易听你的,面临的外界压力也不会那么大。”姐弟恋虽然已经流行了很多年,接受度也正在逐渐提高。但是社会上对姐弟恋还是普遍不看好,还是很多人觉得不靠谱。十四年前,王菲和谢霆锋的姐弟恋被外界普遍不看好。据说王菲的好友那英甚至为此差点跟王菲绝交。文章和马伊刑的事件,让很多的人大发感叹:两个人相差9岁,都说姐弟恋不靠谱嘛。大家只看到年龄这一差距,并不停放大并强化女大男小这一年龄因素,看不到他们的关系出问题的原因并不单单是年龄的差距。
父母的反对,朋友们的不认可会让正在姐弟恋中的两个人倍感压力,甚至因为扛不住压力而分手。为什么我们会如此注重外界的评价和看法?在我看来,中国人普遍缺乏一个坚实稳固的自我,在婚恋上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自我是如此弱小,内在是如此无力和空洞,于是外界的评判,无论是社会上的,还是父母、朋友的评判和建议就容易进来,扰乱自己的内心,我们被催眠,被洗脑,被别人的眼光所左右,无法自信地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所以,如果你想要开始一段姐弟恋,那先看看自己是不是一个内心丰满而强大的人,是否相信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如果不是,那外界的声音对你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在任何一段亲密关系中,如果一方总是一直扮演一个固定的角色,比如照顾者的角色或者被照顧者的角色都会有问题。高晓松38岁时,娶了19岁的夕又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对记者说:“她跟我一起的时候还很年轻,甚至还没进入社会,所以她的基本世界观都是我塑造的。相比之下,找一个年龄比较大的、被周围圈子的人塑造出来后你再去改的妻子,后者多累人啊,而且更容易产生分歧。我老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甚至听什么音乐、看什么电影,都是受我影响的,所以我们大部分的想法都很一致,我觉得这样很幸福。”后来,他们离婚,在夕又米发表的声明中,我们得知高晓松提出离婚的理由是:“在一起生活他感到不快乐,他想要更多的自由和创作空间。”在一段关系中,一方一直当一个引领者和照顾者会感到自己的心力不断被消耗,然后感到越来越疲惫,另一方如果一直当一个跟随者和被照顾者,容易产生越来越强的依赖心理,也会有那种觉得自己很无力很软弱很没有价值的感觉。
文章和马伊琍的事件后,很多人翻出他们之前上电视节目的视频截图。文章笑着说出“认错”两字,马伊琍也笑着说“他非常非常善于认错。”有很多网友认为他们的关系更像母子关系,“因为只有孩子才经常需要向妈妈认错。”
我认为,网友的观点是部分正确的。在我看来,是两个人彼此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发生了变化,并且不能很好的调整,才导致两个人的关系出了问题。一开始文章很不成熟,内心还是一个小男孩,遇到成熟稳重,持家有道又会照顾人的马伊琍,其实是满足了他内心那部分渴望妈妈式爱与温暖的情感需要。可是当文章经过几年的发展,不断成熟和成长起来的时候,马伊琍并没有改变自己的角色,还是继续当一个好妈妈,文章在情感上那部分想当父亲,想当哥哥,想要去保护一个小女孩或者一个妹妹的那种当大男人的内心需要就无法得到满足。
TA沟通分析技术(又称交互分析理论,创立于1961年)的创始人艾瑞克伯恩指出自我状态存在三个阶段:父母我、儿童我、成人我,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与人沟通时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
“父母我”的状态积极一面是鼓励、关爱、赞许他人,消极的一面会促使我们批评、贬低、禁止、惩罚和控制他人;或者相反,过于操心,有一种抑制不住的保护子女和帮助照顾他人的需要,常常介入别人的生活,替别人作决定。
“儿童我”的状态是容易快乐,感情容易冲动、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或者相反,自卑懦弱,容易顺从别人,以及幼稚、感到柔弱无助,去迎合别人的期待。
“成人我”的状态则是比较理性、客观和没有什么情绪,以现实为基础,并以成熟、客观、逻辑及理性思考的态度对待他人。
如果在姐弟恋的伴侣关系中,彼此的沟通状态很单一,比如姐姐一直表现出父母我状态,而弟弟一直表现出儿童我状态,一个是控制者或者照顾者的角色,一个顺从者或者被照顾者的角色,时间一长,两个人都感觉不舒服。两性关系中单一的沟通状态或者角色固化是危险,容易导致心理和情感需求的缺失和心理失衡。在亲密关系中,要警惕陷入单一的关系模式以及角色固化,最好的状态是沟通状态和角色是变化的,彼此父母我、儿童我、成人我的状态都跑出来玩一玩。昨天是两个一起快乐玩耍的小屁孩,说一些傻里傻气的话。今天男人下班回家,压力很大,两个人中一个当充满慈爱和温暖的妈,一个就当需要被安慰被支持的小男孩。明天,女人来了大姨妈,身体不舒服还被领导批,两个人中一个当有责任感会照顾人的爹,一个当无助可怜,需要被宠爱被呵护的小女孩
这样看下来,姐弟恋其实一点也不特别,姐弟恋遭遇的情感问题在一般的恋爱关系中也会遇到。比如父母对自己这段感情的不接纳,彼此沟通状态和角色的固化等。因为所有的感情都是相爱不易,相守更难。年龄的差距并不是真正影响两个人关系的因素,而是两个人的人格成熟度是否匹配,是否做到彼此人格独立、平等又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和理解。
越来越是觉得关系是改变一个人的重要动力,也是检验一个人的重要指标。你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面镜子,透过它们,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你的亲密关系更是一种修行,在亲密关系中你认识自己,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弗洛姆认为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创造力,而不是感情。如何让两个人不断成长和成熟,各自成为更好的人,一起用爱的创造力,创造更和谐美满的亲密关系和更幸福的未来是一个需要努力学习的功课。
你教我柔软,我陪你坚强 拾贰
朋友推荐《小丈夫》的时候说:这部剧给了她这样30+的女人无比的勇气。为了这句话,我开始看剧了。
开头很狗血,婚礼上,女主姚澜拿出了一个用过的避孕套包装,老公前女友出来闹场,新娘当场愤然离去,男主小贝作为婚礼摄影师拍下了两家人大打出手的闹剧,剪辑之后发到了网上。
但你要以为这是个狗血剧,那就想错了!这个视频火了,一群人蜂拥到姚澜上班的便利店看热闹,她竟然摆出露八颗牙齿的标准笑容,大方对所有人说:凡是在本店消费的,可以免费和我合照。不仅如此,她还让店员直接做了易拉宝放在店门口一一最火视频女主角在此。望着一脸担忧的少女心同事,姚澜兴奋地说:今天的营业额是平时的三倍!
这是我见到最励志的人设之一,普通人如果没有高智商,也没有好的投胎技术,怎么办?你还可以有姚澜这样的人生态度。
遭遇比自己小N岁的弟弟追求,问她为什么不懂他的浪漫,她直接开口就说:女人年纪越大越现实。30+的爱情真的不能当饭吃,如果一个人自己都还不能养活自己,有什么资格开口谈爱情。
这样的姚澜,让我想起《欢乐颂》的樊胜美。现实中,我们都会以为樊胜美这样的人,看起来更强大,什么都懂,在风光的外企,可是大概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内心,多么的脆弱空虚。
樊胜美为什么遇不到真正在乎她的人?曲筱绡说得刻薄——她出事的时候,她那些男人呢,怎么一个人也不出现。
阻碍樊胜美的是,她根本不相信她可以靠自己在这个城市立足,所以她的工作不过是混日子,其余的所有时间精力全在和各种男人周旋。她看起来现实,实则有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遇到一个爱她的有钱人。她没想明白的是——如果你在交易自己,就不要再奢望爱情。如果你还有尊严,那就应该先好好为自己负责。
而姚澜的现实,不是等着一个有房有车的男人来为自己承担一切,靠着自己的心机和姿色来讨好,成功成为谁的妻子,享有共同财产。而是她知道,闹剧再闹心,狗血再狗血,第二天太陽升起,她最该做的事情是去上班,站在收银机前,在那家小店里指点江山。而且她懂得,大哭大喊大吃,都不如在街头痛苦跑步,让一切委屈消散在风里,宁流汗不流泪。
这个现实是清楚,每个月的水电交通费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女人赖以生存的,除了外在的美丽,更重要的是一份职业精神,一年的辛苦委屈有一份年终奖抚慰。
所以,不管小贝使出怎样的招数,尽管她也的确心动了,但仍然清楚通告对方:现实很骨感,如果真的爱我,那就努力做个为自己负责的成年人。
我喜欢编剧赋予姚澜一股特别接地气的泼辣劲。她不是30多岁还在假装纯情的白莲花,也不是30多岁把自己武装到牙齿的安迪,她和逼婚的妈妈四两拨千斤“我再老一点,不是更衬出咱们像姐俩吗?”她能和小姑娘叫板“老怎么呢?老女人懂疼人,有经验。我告诉你,老娘二十年以后才到更年期呢!”
她更不会真的像姐姐一样百般呵护弟弟型男朋友,她绝不会因为自己年纪大,就真的做一个保姆型的女朋友,这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一一不是你嫌我老,而是我嫌你嫩!
真想做我的男人,就请你活得靠谱一点,为自己负责任。很多30+的女性,不是没有遇到过年轻男孩的追求,可她们多半开始就怂了,姐弟恋的电视剧里,女主的台词也总是离不开“你会不会嫌我比你大”这样的心理。
姚澜身上有一种活在当下的热气腾腾的劲儿一一她既没有被上一代禁锢,变成外表都市女性内心裹脚老太;也没有因为下一代的咄咄逼人而放弃对爱情的向往,她比70后想得开,她比90后看得透。这才是现实中,那些内心独立强大的30+女性身上真实的状态。
为编剧点赞,也为30+点赞。爱情什么时候来,都不算迟到,或许你还会感谢那份迟到。现实虽然残酷,但时间能让你越来越有能力做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我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我有一个朋友小意,最后也嫁给了比自己小几岁的男友。她很优秀,多年来一直心心念念找一个有内涵有实力的大叔型男友。可她最后发现,有内涵有实力的大叔,多少都有几个红颜知己,而她的实力,只能让自己成为大叔的诸多备胎之一。
极少有女人一开始会知道,谁才是真正合适她的人。姚澜对那个有实力买几百万婚房的老公,不是没有低头过。她上门去妥协,却发现婚床上躺着一丝不挂的前女友,尽管他们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可她再次愤然离去。
不是不可以妥协,不是不可以原谅,就算真的没有发生,可一个女人活了三十多岁,大抵也想明白了一件事:这世上一个巴掌拍不响。她不是能克住他的那杯茶,她不是能打开那把锁的钥匙。
传统爱情观,都以为女人一定要找一个比自己更强的男人。可现实却是,这样的男人,未必轮得到你,你也未必搞得定。
当初我对心存疑虑的小意说:年龄并不是衡量男人是否成熟的标志。有的男人活到40岁,依然像个少年,需要沾花惹草证明自己的魅力。有的男人虽然年轻,但却能诚心,承诺陪你变老。
所谓选择的智慧,不过是像姚澜那样最终看清——“我想找一个陪着我慢慢变老的,而不是眼睁睁看着我变老的。”
你教会我柔软,我陪你坚强,最好的自己,最后的那个人,莫不是一种圆满。
无关对错,有关承担 陈琼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或事情是只有利没有弊的,“姐弟恋”亦是如此。新闻上明星们分分合合,生活中普通老百姓的感情让人烦恼。前几天“光棍节”活动时,在腾讯QQ空间话题圈里,有一位男性朋友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喜欢上了一个女生,她比我大8岁,我很喜欢她,想让她做我女朋友,她不同意,说和我在一起,没有安全感。说我以后一定会有其他女孩的,所以她不放心,不肯做我女朋友。我和她发誓,说我不会这样做,可是她还是不相信我。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她相信我,愿意和我在一起呢?”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当今社会还是一个男权社会,以男人为主。即使现在女性越来越独立,但在社会认知层面上,人们还是依从着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思想观念。这一点,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角色上,我们都可以感同身受。即便是中国古代的武则天,能力再强,登上帝位,还是依然无法逃脱来自正统阶层的歧视。而且,人类婚姻制度几千年,正常的状态就是男大女小,这样才符合男权社会的既定标准和男性尊严。因此,即使女性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但男性是否有勇气去面对现实?是否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去坚持这段感情?但一般而言,男性从社会属性上来说,在行为上更需要遵循社会要求的大众规范。因此,“姐弟恋”的风潮不会形成大的社会趋势,只是对于传统价值观的一种创新和挑战罢了。
从经济地位的角度来考虑,女性在社会上奋斗打拼了这些年,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而男性由于年龄的关系,正处在向上拼搏的阶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成熟女性的物质要求,或者是社会角色的匹配。而在这段关系中,大多数女性愿意在这方面自行屈就,或者自行满足。但长此以往,女性的心理上會有一种失落感,并伴随着委屈的情绪,从而引发男性自尊心的伤害。与此同时,当女方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优越于男生时,相信男生一定需要有非常强大的内心才能抵御自己作为一个大男人需要被认可的心态。
并且,如果男女双方仅仅是处于恋爱阶段,可能对于吸引和激情状态有更大的要求,但是,如果是出于对婚姻和未来的考虑,双方对于年龄的要求则是有一定区别的。女性大多数还是考虑得比较全面,对未来有一定的设想,在恋爱年龄上是与时俱进的。25岁时可能喜欢30岁的,30岁时可能喜欢35岁的。但是男人不一样,他们在恋爱年龄上比较专一,在28岁的时候喜欢20多岁的,38岁的时候喜欢20多岁的,48岁的时候还是喜欢20多岁的,58、68岁时仍然还是。
从心理的角度上来说,在“姐弟恋”形成的过程中,女性往往是处于被动角色的。年轻男性的主动进攻和柔情蜜意的关爱很容易打动女性,在她们没有合适的其他男性选择的时候,就接受了爱的邀请。男女到达恋爱的高潮,这时候女性往往忽略了情商,考虑不够长远,感性的东西左右了她的选择,一些温柔的言语就能让她满足,她宁愿短时期享受这种感觉。而男性因为有了可以依赖的对象,充份感受到了对这段关系的满足,这种恋爱可能会给双方很大的幸福感,感觉非常开心。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男性的心理逐渐成熟,社会阅历不断增长,行为逐渐持重,对社会的理解更为全面深刻,再也不是以前依附于女性的那个小男生了,这些变化将导致女性施爱于别人的快感失去存在的价值,两者的关系将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再如果当年男性追求“姐弟恋”是功利性的,那么两者的情感将会发生很大的转变。
从依恋关系上来说,女性在两性关系中最大的需求是被宠爱和照顾,但处在心理年龄不够成熟的男生,往往陷于“恋母情结”,不懂得如何去关爱比自己大的女方,甚至还一味索求女方的付出,在这种情形下,女性只有一条道走到黑:耐着性子等他成长,隐藏自己“小公主”的梦想,继续当他的妈妈。而这一条路,注定会走得比较辛苦。
再者,从生理角度上而言,女性在生理上成熟得早,也衰老得快。35岁以后的女性,总体来说女性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甚至有些人可能出现更年期前移,出现月经失调或者闭经现象,内分泌变化和失调使得皮下脂肪转移,比较明显的是面部、手臂脂肪的向心性转移,乳房开始下垂,腰部、臀部开始积累赘肉,原来吸引异性的外在美感转移很快,每况愈下。而这个时候,男人正好到达风华正茂的阶段,因为,男性衰老速度与女性相比缓慢很多,他们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都保持年轻状态。我们知道,男人是视觉动物,因此,即便在表面上,他会抱着你说:“宝贝,你永远是最美的!”但他的内心会开始做出比较,觉得自己的伴侣老了,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视觉疲劳,甚至可能会形成视觉抵触。这一点对于女性而言,潜伏的危机非常大,出轨,二奶,第三者,这些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这可能就是前面那个女生说没有安全感,不愿意与小男生交往的核心原因吧。
另外,由于生理功能减退的缘故,年龄较大的女性在生育方面的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尤其是对于独生子女的那一代父母而言,孙子的期望则是整个生活中的焦点和重点,所以,“姐弟恋”同时也面临着高龄产妇的顾虑和忧伤。
综上所述,“姐弟恋”无所谓是非对错,但这段关系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如果只是处在恋爱阶段,也无可厚非,但一旦涉及婚姻,在面对婚姻责任和将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时候,男女双方一定要多方面考虑,慎重考虑综合因素,尤其是从恋爱阶段走向婚姻阶段的时候,责任比一切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