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殷梅英
【摘要】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产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产期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分娩后身体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个体化护理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 围产期; 应用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5.0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5-0125-03
产妇在妊娠前存在糖耐量正常或潜在减退,在妊娠期才表现出来的糖尿病称之为妊娠期糖尿病[1]。该病症易导致产妇出现羊水增多、妊娠高血压疾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对胎儿容易会造成低血糖、畸形,甚至胎死腹中等不良后果[2-3]。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糖尿病产妇中80%以上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4]。大部分产妇在分娩后糖代谢水平会恢复正常,但增加了日后糖尿病发病率,若产妇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及护理干预,产妇及胎儿均会受到影响[5-6]。本研究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产期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糖尿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年龄22~38岁,平均(26.19±2.63)岁,体重50.21~76.98 kg,平均(65.24±6.83)kg。对照组30例,年龄21~42岁,平均(26.36±2.42)岁,体重49.86~80.36 kg,平均(68.03±6.35)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如下:(1)入院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糖水平,控制患者对糖分的摄入,饮食以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为主,且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餐后提醒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以保证有利于胎儿能量的吸收。(2)护理人员应时刻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有异常情况需向主治医生汇报,教会患者自行使用血糖仪,若血糖出现异常要及时就诊。(3)在为患者注射胰岛素之后要密切关注注射胰岛素之后血糖的水平。(4)待患者分娩后,严密监测患者及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监测分娩后患者血糖水平及新生儿血糖有无异常。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产前护理:入院后监测生命体征,同时对胎儿进行监护,教会患者掌握胎动的计数方法;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包括胰岛素的使用量、使用时间等,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医嘱进行用药量的调整;患者的饮食要严格控制,确保餐后患者血糖的稳定在正常值范围;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告知患者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有更深的了解,缓解因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焦虑不安的情绪,同时院方应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就医环境。(2)产时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分娩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新生儿出生后要立即检查其血糖水平,同时给予保暖、吸氧,并告知产妇正确的哺乳方式。(3)产后护理:包括新生儿及产妇护理,严密监测新生儿血糖水平,使血糖保持在2.2 mmol/L水平,密切关注新生兒产后并发症,包括呼吸窘迫、黄疸等,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监测产后产妇的血糖水平,鼓励产妇母乳喂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时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对比两组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巨大儿、畸形儿、死胎等;比较两组患者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感染、羊水过多、剖宫产等;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于每位患者出院时,给予其笔者所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热情程度等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疾病,随着孕妇孕周的增加,胎儿对营养物质需求量越来越大[7-8]。报道显示,通过改善孕妇的生活方式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包括饮食习惯及适量的运动,这些不仅满足了孕妇和胎儿的需求,还有效地控制了血糖水平,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孕妇分娩后身体的恢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9]。endprint
本研究选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分析在围产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控制日常饮食,餐后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利于稳定血糖水平;对两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产妇中出现的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感染、羊水过多、剖宫产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个体化护理干预不仅增加了产妇对疾病的认知,缓解产前焦虑不安的情绪,还增加了产妇的生产知识,减少产后感染及出血情况的发生;对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个体化护理在对产妇进行早期的知识教育及加强母婴监测,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并發症的发生率;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陈媛[1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由此可见,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稳定产妇的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围产期产妇的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产期中应用效果显著,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干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分娩后身体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慎玲.早期护理干预对防范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低血糖的作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2):391-392.
[2]刚小青,张菊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及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2):105-106.
[3]许丽.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与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3):77-79.
[4]张艳红,高缨,朱芳.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及其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9):139-142.
[5]姜静.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6):134-136.
[6]张艳萍,蒋宝宏,丁海清,等.孕前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预测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3):2695-2697.
[7]吴红花,魏玉梅,杨慧霞,等.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实施后新增患者产后糖代谢转归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5,18(9):678-682.
[8]贺星星,马晓静,周健.动态血糖监测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7(10):649-651.
[9]廖丹,邓亚丽,唐梅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3):76-77.
[10]陈媛.个体化饮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1):116-118.
(收稿日期:2016-08-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