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媒体资源活跃中职语文课堂

2017-02-28 18:46张红蕾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职生活语文

张红蕾

多年来,语文教学都过于古板和老套,中职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来,把语文教学的路子摸得一清二楚。教材作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資源,结构过于单一,教学时,教师往往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参,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在作文教学中,教材里多是命题作文,失去了文学创作原有的“缘事而发,缘情而做”的自然规律,无形中忽视了学生的亲身生活体验和真情实感的流露。对教学任务的过分关注,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影响了语文水平的提高。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语文教学的局面得到很大改观,师生创造的空间得到扩展。《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许多新鲜事物以不同的方式走进学生的生活,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有利的途径。如何把身边的事物变成语文课程资源,这是语文老师应该遵循的教学方式,以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就“如何利用多种资源,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利用创新的思路处理教材资源,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知识的前提是对教材的消化及吸收,以往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依照大纲,逐课学习,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在教学中就经常有意识地避开这种现象,利用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去解读编者的意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戏剧”单元时,往往都以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但后来笔者发现学生只重视朗读中的表现,再悲惨的情节让他们读来都流于形式,并没有被那些情节所感动。于是,我先是因势利导,详细分析,给了他们一节课的时间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最终学生因亲身体验和材料积累的太少而让授课陷入低谷。讲到《雷雨》一课,我灵机一动,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先找来影片《雷雨》在教室全剧播放。看完片子,我就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四凤与萍儿的恋爱正常吗?结合《雷雨》,说出你理想中的爱情是什么样的?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致,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远没有以往的沉闷。有的侃侃而谈,有的奋笔疾书,有的高谈阔论,有的慷慨陈词。两三节课下来,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我又趁机设计了拓展性提问:谈谈你心中的爱情故事,评论一下你心中的恋爱观……这样虽然改变了编写者的意图,却也创造性地完成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同时也为师生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实现了德育目标,也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可谓一举多得。

发挥网络媒体资源的优势,拓宽中职学生的知识领域

当今社会五彩缤纷、瞬息万变。电视、电影、网络、书籍等媒体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同时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而广泛的间接生活体验。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如果我们能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媒体资源,就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语文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

例如,我在讲授《永远的校园》一课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让学生利用网络的共享资源来进行学习。首先,我简单介绍自己理想的大学校园,然后布置几道相关的习题,如:列举你知道的世界著名大学校园?你理想的大学校园是什么样子?你知道多少著名大学的校史等。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大量的相关内容,鼓励学生们参与其间分析评价,最后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在网络中阅读了丰富充实的材料,有效地克服了说明文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弊病。课堂上为了加深学生对大学校园的了解,我找了许多国内外著名学府的图片,介绍著名大学的校训、人文底蕴和教学要求,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在自己选择的领域中打造一片天地。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中各种学习论坛和e-mail的形式与校内外的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使得语文学习打破“学校围墙”的限制,使学生不断增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语文水平。

走进社区,参加实践活动,积累学习经验

“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源泉。因此,语文教学要突破教室、课堂,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广泛的空间中体会独特的感受。旅游、参观、访问、调查都是学习语文的形式。现在的学生思想过于单一,缺少创造性思维,在写作上这一缺点暴露无疑。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他们都以“三点一线”的方式呈现,语言贫乏,缺少对社会的洞察力,对事物的感悟力。这样的作文读来如同嚼蜡。我曾多次引导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号召他们假期随父母游历一些知名景点或一些不起眼的小山村,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生活。最终,他们能把生活中的现实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即是语文学习。

每个假期结束,开学后的第一节课,我都设计一堂“世间文化面面观”,让学生展示自己假期的照片,介绍旅游的经历,游览景区的历史背景,民风民俗。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了口才,又拓宽了视野,为他们日后的文学创作也积累了一笔素材,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悟力,强化他们的生命意识。

我还号召学生建立一个微信群,要求随时随地发表言论,图文并茂展示不同时期的感想,从最初的几个字,发展到几句话。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建立创作的自豪感,为语文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人与人的交往,使学生对现实、对生活、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不断地改变和加深,让学生把社会的体验表达出来,这就走向了与做人相结合的道路。学生很愿意把这种体验表达出来,既反映了作文的真实,又反映了对人生的态度。

通过家庭生活的互动交往,提升中职学生的亲情感悟

“家”是学生活动的环境和感情的载体,家庭生活是学生写作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素材库。但是学生每次在创作相关内容的文章时,却总陷入无内容可写的尴尬境地。即使写了,文章也缺少色彩和亮点,只是千篇一律的家庭琐事的重复,可能从小学到现在不知复述多少遍了。中职学生情感激荡的缺乏,笔调的冷漠单一,是这个时期、这个时代孩子写作的共性。如果不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情,写作时,以局外人的身份应付写作的情况是不合乎情理的。因此,引导学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动与父母交往,体会亲情,为说真话、讲真情、写真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为了给学生提供与父母交流的机会,我特意组织了一次《我的父亲母亲》的学习活动,以留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记录几道问题,来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后所做的事;询问白天工作的情况;了解父母的烦恼;回忆父母关心照顾自己的几件事;了解父母的成长经历。接着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事和想到的话以长信的形式表现出来。结果,平时不在意的小事被回忆起来了,原来不敏感的心弦被拨动了,真情被唤醒了。学生写出了一封给爸爸妈妈的情真意切的长信。父母亦受到强烈的震撼,父母孩子间沟通的桥梁架设起来了,最后,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宣讲自己的感受。几乎每一位孩子的心灵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亲情进一步被激发了,孩子的写作感悟力更强了。一位学生在他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的父母在辛劳的工作之余还送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的成长离不开你们爱的浇灌,我由衷地感谢你们。”这是亲情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在家庭中的体现,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更体会到亲情的力量!

语文教学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只要合理有效地运用好周围的资源,定能提升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得到富足的人生感悟,在提高智商的基础上更能完善其情商的合理发展。我想这是语文教学今后所要探索的一条育人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必将尽己所能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黑龙江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生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