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秀丽林新红
龙岩学院(364012)
浅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及其应用
贾秀丽林新红
龙岩学院(364012)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沉降观测技术在施工中应用的重要性,要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和建筑整体结构特征,合理应用沉降观测技术,最大化提高建筑基础的承载力,从而满足现代民众对于高质量建筑的需求,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文章将进一步对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及其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同行施工企业提供科学依据。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应用
建筑企业要想有效避免建筑地基塌陷问题的发生,就必须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企业要大力培养或招聘专业的测试人员,通过高效应用沉降观测技术,充分了解高层建筑的具体沉降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防护措施,从而保障高层建筑的安全使用,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企业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要想顺利开展沉降观测作业就必须先建立好水准控制网。相关工作人员要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建筑工程的整体布局情况,有效建立起合理的水准控制网,科学计算出各个水准点的实际高层。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要在高层建筑物的周围设置三个以上的水准点,同时要保证两水准点之间的距离在100 m范围内,施工现场中所有设置的水准点要有效构成一个闭合图形,这样有利于后续工作人员检校作业[2]。此外,工作人员要注意各个水准点的设置要避开震动区域、地基开挖位置等,每个水准点的实际埋深都要达到国家水准测量要求技术标准,即埋深要超过1.5 m。
观测人员要根据建筑施工现场水准控制网中不同位置的水准点,结合设计图纸中划定的沉降点和观测点的布置要求,有效确定建筑物的实际观测点位置。然后,观测人员要在沉降观测点与控制点之间建立起固定的观测路线。观测路线的确定要满足实际观测设计方案以及埋设的需求。为了保障周围各个观测点处于统一路线,最大程度提高沉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观测人员要及时在各个架设仪器站点和转点上做好明显的标记。
观测人员在应用沉降观测技术对建筑物展开观测作业前,必须确保各个观测点都已经处于稳定状态。沉降观测顺序一般从高层建筑的基础开始,根据在高层建筑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已确定好的沉降位置有效埋深沉降观测点,待到各观测点确定后,观测人员才能够开展实际沉降观测作业。
观测人员要充分认识到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往后观测的重要基础,工作人员要严格控制好其精确度,通过高效应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提高首次观测结果的精度。根据相关规定,每个观测点的首次高程都要在同期观测两次后才能确定。接下来建筑物每层结构往上升一层,那么临时观测点也要随高度进行上移,同时对其展开科学观测,直到±0.00。最后,观测人员只要严格按照实际的埋设点进行永久观测就行。值得注意的是,观测人员在利用沉降观测技术进行观测时,要将每次的观测数据详实记录好,这样方便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准确计算出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高层建筑物的实际沉降量[3]。
第一,选购合适的观测仪器设备。要想达到这些观测要求,除了要求观测人员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建筑企业必须选购先进的观测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具有较高的观测精度。第二,定期组织全体观测人员参与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活动,一方面促使他们能够充分掌握好各项观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是为了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树立先进的工作理念。第三,建筑企业观测人员在利用沉降观测技术对建筑展开观测作业时,要结合建筑施工的具体条件,选择最为恰当的观测时间,这样能够为沉降观测结果准确性提供基础保障。
综上所述,沉降观测作为高层建筑施工过程的重要内容,建筑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其重要性。沉降观测结果的精确性会影响到建筑实际沉降情况的反映。因此,建筑企业要积极选购市场较为先进的观测仪器设备,培养专业化的观测技术人员,加强对观测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促使他们能够严格按照观测技术标准规范操作,合理设置观测点、确定观测时间以及观测路线,从而提高观测的准确性,帮助企业掌握到建筑全方位的沉降情况。
[1]卢宇宁.谈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J].工程科技, 2015(12):32-36.
[2]周逢源.针对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0):121-123.
[3]马征,陈颖辉,王鹏,欧明喜,张端阳.基于MAPSO-LSSVM模型的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沉降预测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