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医高校学报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发展

2017-02-28 18:58河北中医学院王文智温瑞书石家庄050091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报传统媒体期刊

河北中医学院 张 帅 王文智 温瑞书(石家庄 050091)



试论中医高校学报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发展

河北中医学院 张 帅 王文智 温瑞书(石家庄 050091)

为适应目前快速发展的媒体融合数字化时代,中医高校学报在新媒体时代须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提升其传播能力和传播效果,敢于引领学术发展方向,在推动中医事业发展中起积极的作用。

媒体融合;中医;中药;高校学报

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是媒体浴火重生的必由之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我们期刊工作者的重大任务与方向,是期刊工作战线面临的新时代课题,也是我们的使命和职责所在。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事业的背景下,中医高校学报应抓住机遇,走媒体融合的道路。

1“媒体融合”的概念和发展状况

媒体融合( Media Convergence,或译“媒介融合”)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伊契尔·索勒·浦尔认为媒体融合是各种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1]媒体融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应该被看作是旧媒体被替代,而是作为不同的媒体形式和平台之间的互动。媒体融合是使不同的媒体平台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在数字化层面上得到统一的过程。因此媒体融合是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将把报纸、期刊等纸媒体,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通过新兴媒体通道(如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传播的网站、微信、APP移动客户端等有机结合起来,集中处理,资源共享,传播受众。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媒介发展的理念,是与传统媒体的有机融合。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国际媒体业不再以纸媒为主要传播途径,开始出现了数字出版模式。2000年,国外媒体将报纸、电视台与网站融合一起,形成了“三方融合”模式,具有媒体融合的开创意义。2006 年,我国引入了“三方融合”模式并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进程。2016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发布,媒体深度融合格局已经形成。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领域正催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可以说,媒体融合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以走。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各种媒体都在进行不懈探索。

我国媒体融合发展不平衡,大众媒体(报纸、电视、广播、杂志)发展较快,小众学术媒体发展缓慢。学术期刊作为传统媒体,利用“互联网+”的革新技术的水平比较落后。学术期刊应当将传统的纸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2 中医高校学报发展趋势与媒体融合的必要性

2.1 高校学报与医学高校学报现状 高校学报是由全国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教学和科研为主的学术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根据《2013 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统计数据,2012 年,全国出版期刊达9 867种,其中学术期刊5 000多种,由高等院校主办的大学学报1 500多种,是中国特有的学术期刊群体。[2]高学术水平是高校学报的特征,它是由学报的高层次学术背景所决定的。高校学报不仅是传统媒体的典型代表,也是高校新闻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在高等教育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高校中的主流媒体和新闻宣传的重要阵地,高校学报在传播高校教学科研成就、扩大高校影响力、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和学校向心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医学高校学报身处高校,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术资源、科研资源、专家资源,其内容的严谨性、创造性、科学性是其主要优势。医学高校学报是一支依托于高等医学院校的独特群体,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强大的编辑队伍,是高等医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医学研究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3]医学高校学报占全国医学期刊总量的1/3,已有 200 多年的发展历史,见证了中国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外文期刊的办刊历程。[4]医学高校学报目前有265 种,由125 个单位主办,其中42 所大学主办了2种及2种以上医学期刊。在265 种期刊中,综合性期刊 115 种,专业性期刊150种,其中包括中医药类期刊 36 种,临床医学类 95 种,其他19 种。[5]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编制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6版收录的科技核心期刊中,医学期刊占562种,其中医学高校学报占70种。医学高校学报主要以综合类期刊为主,这与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院校的长远发展密切相关。

2.2 中医高校学报现状 2016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的中医药科技核心期刊66种,约占国内医学科技核心期刊的1/7,列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有21种。[6]中医学术期刊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宗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突出中医特色,形成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正确处理继承与发扬,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为振兴中医、繁荣和发展中医学术做出贡献。中医期刊对于探讨研究中医学理论、弘扬中医文化、传播中医最新科研成果、推动中医学术交流具有重要作用。中医高校学报更侧重于多学科综合研究和中医药学科发展前沿,是反映中医研究、医疗、科研、教学发展水平与动态的学术期刊,以学术性强、质量高为特点。内容围绕中医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需求设置,紧扣学术发展的脉搏,及时反映学术发展动态,敢于引领学术发展方向。这也是体现中医高校学报高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3 中医高校学报媒体融合的必要性 2016年12月25日,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特点的综合性法律《中医药法》诞生,并将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将为继承和弘扬中医,保障和促进中医中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法律保障。按照中医发展“十三五”规划部署和要求,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推动中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到2020年人人基本享有中医中药服务目标,更好地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不难看出,国家不断加强对中医中药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中医高校学报的改革与发展,也要与中医发展相适应。高校学报的发展现状与高校在学术研究科研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不相称。2015 年 4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结合出版业实际情况,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3],《指导意见》要求以新技术为支撑、创新出版方式、提高出版效能,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推动出版业更好发展。提出了以传统出版为根基,切实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强化互联网思维,走向网络空间,发展移动客户端、移动网站等应用新形态,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驱动媒体转型升级,将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进一步增强新型出版机构的实力、传播力和公信力。目前,媒体融合已成为出版行业的发展自觉,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出版业不断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广度拓宽、速度加快、力度增加,媒体融合步入了深度融合发展期。身处其中的中医高校学报,相对于其他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相对滞后,发展较为缓慢。为适应目前快速发展的媒体融合数字化时代,中医高校学报在新媒体时代须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整合有效资源、寻找经营策略,缩短期刊、作者、专家之间的距离,为优秀稿件抢国际首发权创造条件,推进中医学报实现国际化的进程,走媒体融合的道路,以多媒体形式向读者传播中医中药学术信息。

3 媒体融合时代中国中医高校学报发展策略

3.1 深化媒体融合数字化出版 中国高校自建网站或与网站开发商合作建立网站,是数字化出版早期的探索。中国高校自建网络率为56.84%(162 /285) ,西安三才科技、北京勤云科技、北京玛格泰克科技、中国知网的腾云是参与高校学报网站构建的技术支持方,分别占30.25%、29.01%、16.67%,和17.54%,其余24.07%的学报网站由各单位网络中心自建或与国外出版商合建。仍有25.61% ( 73 /285) 的高校没有网络平台,主要采用邮箱投稿的方式接收稿件。[7]学报可以通过网站展示学报品牌、扩大学报影响力。作者可以登陆网站了解学报简介,实现免费阅读和订阅,进行过刊检索和投稿。编辑部选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采编系统)解决从投稿到稿件发表整个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并可以运用云计算解决方案。采编系统已不再是单纯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编辑甄选稿件、自动推荐审稿人、推广网站、校对参考文献,开创了学报办公系统新的时代! 2016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中医大学学报共13种,自建网络率为100%(13/13),其中由北京勤云软件提供技术支持中医大学学报5种,占38.46%,实现了数字化背景下媒体融合的发展。

微博、微信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跟其他平台形成互动,是媒体融合的重要平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手机网民占比达95.1%,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出现了下降,智能手机不断挤占了人们上网的时间。智能手机改变我们生活的方式,并不仅仅是融合了更多功能,而是彻底改变了我们与别人或是与世界交流的方式。移动互联时代,手机将 “碎片时间”改变成了“黄金时间”,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上转移到微信上。中医高校学报应充分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向读者和作者推送学报的最新信息,引导读者和作者与编辑互动,从而展示学报的特色,增强学报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8]王氏等[9]对 265 种高校医学学报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共有 55 种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其中有 3 种共用 1 个平台,开通率为 20.75% (55 /265),并认为越来越多的高校学报已经认识到,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拓展学报品牌、促进学报快速发展。但大部分学报期刊对微信平台的功能和作用未予以重视。 我们对2016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13种中医高校学报进行研究,其中6种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率为 46.15% (6 /13)。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了解期刊简介、投稿指南,读者可以进行现刊和过刊的浏览,作者可以在线投稿、随时随地查看稿件进展。公众平台上可以建立交流论坛,广大读者、作者可以对最新资讯、专题热点进行讨论。除此之外,公众平台还可以提供资讯分享,包括中医四季养生知识、养生理念,介绍本校及附属医院的名医名家,在服务中医从业者、作者的同时,中医养生爱好者、某些疾病的患者也可关注,获取准确、专业的中医中药方面的知识和讯息。

App( application) ,即移动客户端,就是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客户端软件。高校学报可以由自身或委托第三方进行开发。但高校学报乃至科技期刊的App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App制作需要聘请专门的软件开发公司,制作成本高,而且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维护; 并且其投入产出效率太低,缺乏盈利模式。中医高校学报App仍处于起步阶段,其App纸质版的电子版本,往往滞后于纸质版,与科技论文的时效性相矛盾,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3.2 提高编辑人员整体素质,加强数字化培养 作为中医高校学报编辑人员,要立足传统媒体,发挥自身优势,运用先进网络技术,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加快推进中医高校学报的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编辑人员首先要建立媒体融合的理念和意识,积极适应新媒体,开辟新空间,走向转型,为学报发展找到新的方向。其次编辑人员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仅要熟练使用Word、Excel办公软件,还要掌握文献校对软件、格式转换软件、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以及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在“互联网+”的时代,要运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传递信息,利用新媒体组稿,实现编辑与编辑、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互动。

4 结语

立体的信息网,多媒体时代的云,已经变成一种全新生活方式,新媒体对中医高校学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高校学报要抓住机遇,在推动中医中药事业发展中起积极的作用。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推动中医中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其传播能力和传播效果,走媒体融合道路,为中医事业发展做贡献。

[1]张岩,王宇佳. 媒介融合视野下的博客期刊研究—以《博客天下》为个案[J].出版广角,2012, 10:74-76

[2]杨春兰.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及数字化发展状况[J].传媒,2014,23(12):51-53

[3]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9) : 81-84

[4]杨婷婷,姚远.中国高校医学期刊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编辑学报,2014,26(6):608

[5]赵金文,钱锋,颜帅,等.中国高校医学期刊刊网融合实践探索[J]. 编辑学报,2015,27(6):579-582

[6]袁桂清,蔡丽枫.中外医药卫生科技期刊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3):340-345

[7]贾泽军,尹茶,邓晓群.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国高校学报发展现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编辑学报, 2016,28(5):474-477

[8]曾润喜,孙艳,尚悦.学术期刊微博应用的困境与进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7):906 -931

[9]王福军,冷怀明,郭建秀,等. 中国高校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现状调查分析[J]. 凯里学院学报,2016,34(1):109-113

(2017-03-16 收稿)

王文智,男,编审,主任中医师。

G237.5

A

1007-5615(2017)03-0062-03

猜你喜欢
学报传统媒体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
期刊问答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形势下传统媒体的发展之路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