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荣明
影响公猪繁殖力的因素
潘荣明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畜牧服务中心 550800)
目前,在我国猪业的实际生产中,公猪繁殖力受到越来越多饲养者的重视。通常在生产中可以控制公猪精液生成的不利因素,通过促进公猪的生精能力而提高公猪的繁殖力。生产中存在非常多的因素会对公猪的繁殖力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比较实际的做法就是饲养者尽量保证公猪处于没有危害的环境之中,通过精液的品质提高,改善精液品质检测技术等更好地提高公猪的繁殖力。
如果公猪长期生活在应激环境中,比如高温环境,就会受到严重而长时间的打击,导致射出大量表现不正常的精子、精子量降低、受精能力受到负面的影响等。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可知,高温对精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生产中有许多真实数据证明,公猪如果长时间处于温和的高温环境中也同样会表现明显的应激反应,但是与通常所说的高温热应激是不相同的。高温和首次出现不正常精子的间隔时间越长,越能明确的反映出公猪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为维持机体的正常体温而将多余的热量释放出来,但是调整能量代谢的能力会慢慢的降低。面对这种情况,还需要再进一步对于长期处于“低”水平应激的公猪繁殖力加以研究。如果猪只处于热应激条件下,通过降温系统以降低温度是比较有效的缓解措施,饲养者应该多加借鉴。
生产中有许多饲养者认为,公猪如果比较早开始配种就会导致其利用年限降低。但是这种理论并没有得到确实的认证,所以不能完全采纳。实际上这种理论是根据通常接受的后备母猪首次配种的年龄与窝产仔数的关系有相关性。大体上看通常大部分的生产过程中都能够观察到后备母猪合适的初配年龄。如果后备母猪的配种年龄没有达到初配的合适月龄就会导致分娩率和窝产仔数低于正常母猪。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几乎没有关于公猪首次采精的年龄和精子生成关系的研究报道,临床中应该注意。
公猪正常的生理反应是每间隔4~7 d就会生成一批新的精子,大概需要5~6周的时间新生精子会转变为成熟精子,然而成熟的精子会始终贮存在附睾尾部,一直到射出或者被吸收。如果公猪进行初次采精的年龄会影响公猪成年的精子产量,就有理由认为这种作用是影响成熟精子的数量或产生精子的速度,但是目前并没有生理现象能够支持此推断。但是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就是年龄比较小的公猪附睾中贮存的精子与年老公猪相比要少。
综上可知,公猪的初次采精的年龄对精子数量是有影响的,同时还会影响精子在附睾中贮存和释放功能,但是并不会对精子在睾丸中的生产和成熟的结果产生影响。
实际生产中并不是所有的公猪都适合采取一种采精频率,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盲目的一概采用一种频率。
但是在生产中采取任何一种采精频率,要求达到的目标都是保证获得精子数量最好能充分发挥精子贮存和释放的潜力,并不是直接测定精子每天的生产速率。
因为不同的公猪之间都存在个体差异,这样自然就会影响公猪在一段时间内为获得最多精子产量理想的采精频率。但是在猪场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大多数的生产场确定公猪的采精频率或使用频率都是根据对公猪每天或每周的配种任务进行推断的。比如,如果发情母猪的数量增多,或者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公猪每次射精的精子总数减少,通常会采取增加公猪采精或利用频率的方式进行补偿。这种情况目前在大部分的公猪站存在,但是根据现今所掌握的相关资料可以知道,如果长时间对公猪的采精频率不断地更换,就会对最大限度获得精子的产量造成不利的影响,生产中同样不容忽视。
确定猪只的采精量应该采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量,相关的专业人士建议不要将采取的精液置于转换盛放容器中,否则会导致部分精子发生死亡。精液的稀释液生产中大多都是采用简单的已知化学成分,但并非传统的只是通过添加卵黄或牛奶等进行稀释,而且卵黄或牛奶中通常含有很多未知的因子,在实际的生产现场不方便进行实际操作,所以要求技术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处理措施。
生猪生产过程中大多都采用16~19℃的温度条件对精液采取保存,一般为17℃。低于15℃的环境会对精子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而且伤害比较大,因为猪精子对低温非常敏感;温度高于20℃将使精子处于较高速度的运动状态,使精子消耗过多能量而过早的衰亡。因为保存温度不需低于10℃,因此稀释液中无需添加抗冷休克物质。精子通常有3 d的保存时间但是其中保存时间最长的能够达到9 d之久。保存时间不同主要是因为精液中的稀释成分不同而决定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全部都统一保存时间,必须区别对待。
S828.3
B
1005-2739(2017)02-0013-02
2016-11-17
潘荣明(1987-),男,本科,助理畜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