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素养培养的研究生文献检索教学改革研究

2017-02-28 10:54:20
关键词:检索研究生社交

陈 辉 , 余 鸣

(安徽医科大学 a.图书馆;b.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合肥 230032)

基于元素养培养的研究生文献检索教学改革研究

陈 辉a, 余 鸣b

(安徽医科大学 a.图书馆;b.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合肥 230032)

传统文献检索教学模式注重检索方法、检索技巧及文献的获取,倾向于检索的技术性和实用性,但这种教学模式已无法应对新的Web2.0特别是网络社交媒体环境。文章借鉴《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第三版)中的元素养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嵌入元素养培养环节,采用分组合作式教学模式,通过观察、指导、评价学生寻找信息的行为,培养研究生在新环境下的批判式反思与协同合作能力。

信息素养;文献检索;元素养;教学改革;研究生

一、新环境下文献检索教学改革问题的提出

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ACRL)于2000年1月发布了基于web1.0环境下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对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因此被国际上许多国家广泛采用,成为全球信息素养标准框架。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正不断发生变化,《标准》已不足以应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因此,ACRL经过广泛收集意见和进行开放性的调查研究后于2015年2月正式发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第三版)(以下简称《框架》),用以取代《标准》。《框架》借鉴了“元素养”和“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将信息素养概念定义在以广泛交流为特点的Web2.0特别是网络社交媒体之上,强调信息素养与学术活动密切相关并贯穿学生的学术生涯,尤其强调学生的元认知(metacognition),或叫批判式反思(critical self-reflection)[1]。那么,在现行的文献检索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元认知能否得到培养?信息素养能力能否适应时代的发展?笔者以安徽地区已开设文献检索课的8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211”院校3所和省属重点院校5所,采用网络调查和电话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对这些高校的文献检索课内容进行调研,调研结果见下表1。该表显示了各高校文献检索课的主要框架,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限于所列内容。

表1 安徽省高校文献检索教学情况一览表

从表1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各校采用的都是菜单式教学,虽然授课对象和课程内容设置不完全相同,但都具有共同的内容:信息检索基本知识、中外文数据库检索、网络资源检索。从课程内容上看各高校均注重信息的检索和获取,倾向于检索技巧和检索策略,侧重于检索的技术性和实用性。但是面对Web2.0特别是网络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若忽视学生信息需求的变化而继续按原有教学模式教学,将很可能导致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现实脱节。因此,在新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程该采取何种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

本文拟采用“元素养”理论来指导研究生文献检索的课堂教学,尝试把教学内容由专业数据库聚焦到网络社交媒体上, 教学的重点也不再是检索方法和技巧, 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协同行为和批判式反思能力[2]。

二、元素养理论分析

元素养(metaliteracy)是指在新的Web2.0环境尤其是在网络社交媒体的基础上,对不同领域的素养如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信息通讯技术素养(ICT literacy)、信息通晓(information fluency)等进行整合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的素养框架,关注和培养信息的利用、理解、批判性思维和评估能力,强调信息主体始终要对各种新信息技术保持批判性思维和在网络空间中作为信息生产者、使用者和协同者的灵活转换[3]。图1展示了元素养的概念模型,从该图可以看出元素养是信息素养的核心,通过融会贯通其他素养理念和技术,指导信息主体在社交媒体、网络虚拟社区等新媒体情境中查找、获取、理解、评估、共享和制造信息,提升批判式反思和协同合作能力。

图1 元素养概念模型[4]

元素养学习分为四个领域:行为(behavioral)、情感(affective)、认知(cognitive)、元认知(metacognitive)[5]。元素养的培养目标分为4个方面:①能批判性地评估动态演化的信息内容和网络情境;②能结合变化的技术环境理解信息;③在多元化信息参与环境中协同和共享信息;④具备终生学习能力[6]。元素养学习的目标领域如表2所示。

表2 元素养学习的目标领域

元素养理论成功地阐明了信息素养是其它素养的根基,并将教育目标由以文献信息资源的搜索利用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在web2.0社交媒体时代的批判式反思和协同合作能力。元素养的提出为信息素养教育指明了方向。

三、研究生文献检索元素养培养设计

笔者根据所在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的实际情况,尝试借鉴“元素养”理论来指导文献检索的课堂教学。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设“让学生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寻找信息”的环节,由此引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效果评价等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内容发生改变。

1.教学内容的设计

研究生教学内容主要依托学校购买的中外文电子资源,同时还涉及医学专业的免费资源,上课形式包括理论讲授和上机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医学网络社交媒体的选取是元素养培养环节的关键。目前国内医学社交媒体数量众多,良莠不齐,其中规模较大的医学专业社交网站包括丁香园、医学论坛网、医脉通等[7]。通过笔者对144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研究生都推荐丁香园、医脉通和爱爱医,原因是这三个媒体中的医学信息新颖且量大。鉴于学生的推荐和教研组教师的访谈结果,我们最终决定把这三个医学社交媒体融入教学内容,其他教学内容和总学时(40学时)不发生改变。

2.教学方法设计

对于检索技巧的培养,仍旧选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结合上机课巩固的模式,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以下主要阐述网络社交媒体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对它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价值做出判断;第二,对别人的观点、思想方法、行为等进行评价;第三,对挑战性的问题做出探索性的回答。

目前,国外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查阅文献,对国外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后,结合研究生文献检索课实际教学情况(每班60人左右且检索题具有独立性),我们认为采用分组合作式教学易于实现。分组合作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1)分组 由于施教研究生主要以临床专业为主,人数较多,其它专业如卫生管理、护理、预防、药学等,人数较少。依据这种情况,在分组的时候先对临床专业进行分组,然后再把其他专业的学生分配到各组中,同时保持每组人数基本一致。这样做的好处是,每组都能囊括医学的各个专业,在学习中可以相互协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以一个研究生班做尝试,学生数为60人,分为10组,每组6人(每组控制在10人之内),按顺序进行编号。分2次汇报,每次5组,课堂活动和分组汇报控制在6个学时。

(2) 活动内容 授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小组的活动内容,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如要求学生结合2014年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病毒疫情,通过网络媒体寻找“埃博拉病毒的前世今生”,并总结出埃博拉病毒的演变过程、检测以及预防埃博拉病毒的方法。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深入学习了检索的技巧和检索策略,这一块难不倒他们,难点在于通过网络媒体如何寻找、筛选有价值的真实信息,怎样拥有批判性思维进而成为精明的信息生产者、合作者和分享者。

(3) 观察学生寻找信息的行为和过程 这个阶段是重点。要求学生利用丁香园、医脉通或爱爱医等寻找埃博拉病毒的相关信息。网络社交媒体中的信息浩如烟海,但有效信息却不足,对有效信息的捕捉更是难上加难,作为严谨的学术研究者(研究生)参考这类信息时更要慎重。每组成员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寻找信息的过程中去,共同阅读、甄别、校验、分析信息,尽量避免因虚假信息的误导而产生错误的决策。

在此阶段,授课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学生寻找、筛选信息的行为和过程,并记录每组的情况。观察记录的结果显示:组与组之间在寻找和鉴别信息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丁香园的信息 “埃博拉病毒到底有多恐怖?”中简单提到死亡率高达88%,88%是哪一年代的?怎么计算出来的?计算的准不准确?这条信息是个人的原创信息还是转发信息?有的学生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只是简单记录下来,以便做汇报时使用;而有的学生则关注到了信息的来源,比如医脉通中的“埃博拉病毒治疗新方案”,他们在阅读该条消息的同时,也注意到该信息出自“J Proteome Res 2014 Aug 26”;还有的学生更关注到了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如他们通过PubMed数据库找到了原始文献,原始资料显示,该文献不是2014年8月发表的,准确发表时间是2014年11月。以上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微不足道的细节,却体现出学生对待媒体信息的态度、批判式反思的能力不尽相同。记录每组学生的表现情况,目的是便于掌握学生获取信息时的行为,探究他们的不足之处,并在分组汇报时给出恰当的评价。

(4) 寻找信息的行为评价指标 授课教师在观察学生寻找信息的行为过程中,应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当学生处理不当时要及时指正,正确引导,并从辨析推断、逻辑分析和批判性[8]三个指标作出评价,每个指标可由以下若干项组成(如表3所示)。

表3 研究生寻找信息的行为评价指标

辨析推断逻辑分析批判性接纳不同观点寻找真相避免惯性思维定式公正客观对待信息寻求证据打破思维习惯明知、慎重地选择逻辑思维不使原有认识阻碍判断全面分析信息多方面审视问题不受偶然的暗示而犹豫动摇主动思考在表象背后挖掘真相寻求多样性答案不迷信权威抓住深层次问题去伪存真

(5) 汇报形式 汇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为督促每位学生积极准备,授课教师可随机抽取2-3名学生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做相应补充。汇报的内容包括:小组的观点、信息的来源、信息真伪的判断、信息价值评价以及在网络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角色该如何转变(从获取信息到制造信息)。授课教师在此过程中仔细倾听,并结合上个阶段每组的情况给予评价,提出其优点、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元素养培养环节的重点不在于寻找到了哪些信息,而在于批判式反思的培养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

3.考核方式

除了传统上机操作和训练检索技能的综合检索报告之外,总评成绩中还增加了寻找信息过程的行为和总结汇报两项。总评成绩的构成为:综合检索报告(50%)、平时作业(5%)、出勤率(5%)、运用社交媒体的行为(20%)、社交媒体总结汇报(20%)。

4.教学模式评价

课程结束后,针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学生进行访谈调查。收集整理的评价意见总体归为以下几类:一是在新教学模式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学习的过程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二是教学模式改革强调检索能力与批判式反思能力同等重要,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三是先检索技巧后网络社交媒体的上课顺序比较合理,课程内容的设置较为科学。四是网络社交媒体教学是个全新的学习体验,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互帮互学,学生获取信息的批判式反思意识增强,甄别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以上评价说明了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5.问题及不足

元素养培养环节尚存在以下诸多问题和不足:为了控制学时数,每组分配的人数较多,在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无法细致观察到每位学生的行为,也不能做到让每位学生参与汇报;学生在汇报时更多关注的是如何选择信息,而忽视了本身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作为制造者和传播者该怎么去做,没有学生提及;在课时安排上,有关社交媒体的内容一共6学时,时间紧,汇报过程简短;在考核方式上也较难结合每位学生的表现公平地判分,而只能较为笼统地给每组评分。以上问题与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改进,改进的方法包括在观察记录学生行为过程中增加助教、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设置,以使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更加科学化。

以培养研究生元素养为目的的文献检索教学改革,在教学工具上突破了传统的专业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等限制,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进而形成了开放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检索方法、检索技巧的基础上超越自我,适应时代的发展。

[1] 刘彩娥,冯素洁.ACRL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解读与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5(9):143-146.

[2] 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2015-02-02)[2015-12-25].http://www.ala.org/acrl/standards/ilframework.

[3] 刘涛.信息素养研究的未来:元素养研究进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3):31-34.

[4] SCONUL Advisory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Skills in Higher Education[EB/OL].(1999-10-09)[2015-12-25].http://www.sconul.ac.uk/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Seven_pillars2.pdf.

[5]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Metaliteracy[EB/OL].(2014-04-19)[2015-12-25].https://metaliteracy.org/2014/04/.

[6] MICHELE FORTE. Developing Metaliterate Learners[EB/OL].(2014-09-11)[2015-12-25].http://metaliteracy.org/learning-objectives/.

[7] 李俊,马琳,鲁超,等. 社交媒体在我国医疗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6):9-12.

[8] 张俐,张霞,包士雷,等. 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价指标及测评量表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5(3):118-120.

(责任编辑 谢媛媛)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Teaching for Postgraduates Based on Metaliteracy Training

CHEN Huia, YU Mingb

(a.Library; b.Center of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China)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retrieval teaching mode focuses on the retrieval methods and skills as well as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ending to the technica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retrieval. However, this mode is unable to cope with the new Web2.0 especially the online social media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metaliteracy in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third draft), and through embedding the metaliteracy training into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dopting the teaching model of team cooperation, and observing, guiding and evaluating the students' information retrieval behaviors, this study aims to cultivate the postgraduates' abilities of critical self-reflection and collaboration in the new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literacy; literature retrieval; metaliteracy; teaching reform; postgraduate

2016-01-15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1301042209)

陈 辉(1978-),女,安徽怀宁人,馆员。

G252.7

A

1008-3634(2017)01-0135-5.5

猜你喜欢
检索研究生社交
社交之城
英语世界(2023年6期)2023-06-30 06:28:28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意林彩版(2022年2期)2022-05-03 10:25:08
社交距离
第一财经(2020年4期)2020-04-14 04:38:56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28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专利代理(2016年1期)2016-05-17 06:14:36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1-14 02:56:32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