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高 尚
黄河三角洲上的“有色”盛章
——2016全国(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侧记
The “Nonferrous” grand meeting o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记 者/高 尚
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锰、铬构成的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的总称。它是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是支撑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提升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性战略资源。
2016年12月21日-23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方圆集团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共同承办的 2016全国(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现场展览以实物、模型和展板为主。同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还组织召开了“有色行业申报国家科技奖项遴选会”;“有色金属学会秘书长会议”和“全国有色行业碳市场能力建设工作会”。
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铜冶炼与铜材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的东营市,当地政府对这次展会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不仅在展会前亲自过问布展进度及详细情况,而且整个展会期间事必躬亲。作为有色金属工业的一次盛会,这届展会达到了展览的预期,也实现了参展单位的心圆意满。
2016年12月19-20日,山东东营黄河国际会展中心3号展厅进出口处好不热闹:铜板、铜板带、金锭、银锭、铝合金制品被有条不紊地搬上展台,这些厚重精美的展品和模型在灯光的照射下,散发出金属本真的光泽与亮度,各参展企业都在把他们企业最壮美的一面展示出来。放眼各个展台,各类有色金属产品琳琅满目,整个行业的完整产业链条通过展台一一呈现出来,从铜板到铜线、铜丝到高端电磁线,再延伸到汽车配件、工艺品加工、高精尖设备的应用……有色金属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这里得到了直观的体现。一位企业家仔细抚摸着展品笑了:有色金属与东营的缘分还真是天意呀!
1998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里的有色金属压延及深加工产业只有方圆一家企业,投产之时也仅有电解铜一万吨。而到了2016年底,在这片黄河三角洲经济热土上,当年的独苗已成了参天大树。当初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厂,已经蝶变为资产总值超300亿元,年销售收入突破700亿元的标杆性企业,东营也成了全球工业循环经济领域众所瞩目的地标。如今的东营,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压延及深加工生产企业已发展到十几家,形成了年产阳极铜90万吨、阴极铜70万吨的生产能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唯一的“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铜冶炼与铜材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以铜冶炼、电解、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这些年,从这里,每年有90万吨阳极铜、70万吨阴极铜输送到全国各地,那些流光溢彩的铜产品正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提供着重要物质基础和有力支撑。
如今的东营,铜产量已位居全国第四位;轨道交通、风电用电磁线产能居全国前两位,产值逾千亿。正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所感慨的:东营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也不过是短短的20年哪!
产业集群的规模初具与企业的健康成长,与这里的众多企业之间由单打独斗进化成互通有无、抱团发展的产业生态息息相关。方圆从区内企业购买阳极板,产出的阴极铜出售给亨圆,而他的低氧铜杆又出售给金圆、迪赛等,这是一个完整而和谐的产业生态链。鸡犬之声相闻的近便倒真的省下了一笔不菲的物流成本,四邻之间的原料运输靠叉车就可以完成。而彼此之间若无互信,若无相互补台,“多快好省”岂不成了“镜中月,水中花”?
作为《资源再生》杂志记者,在不停按动相机快门的空档,我们全程参与了展会里里外外的活动,收获颇丰,感触良多。
这届展会共有56家企事业单位参展,近千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上,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方圆集团董事长崔志祥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明星,中国工程院院士古德生、张文海、何季麟,东营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田青云,东营市委组织部长朱开国,东营市副市长李俊峰,东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常淮诚等出席。开幕式由东营市市长赵豪志主持。
开幕式后,贵宾和代表们走进展览大厅。6000平米的大厅里分布着34家特装展位和22家标展展位,贵宾的目光所到之处,是参展人员最具成就感也最为紧张的时候。
这次展会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一次重大巡礼。中铝西南铝、东北轻、西北铝等中铝重点铜铝加工企业千里迢迢汇聚于此;大冶有色、奥博特、金川集团、铜陵有色等大型企业第一次在黄河三角洲腹地亮相,丛林集团等大型铝加工企业布置了他们最具代表性的展品和展板;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贵州大学等知名大学带来了他们的科研成果与项目模型;春兴集团、低碳网等环保和再生金属企业也不愿错过这次盛会;山东亨圆铜业、山东迪赛机电等当地七家重点有色金属企业也摆开迎神纳福的龙门阵。
在东营方圆集团的展厅,“两步炼铜”工艺装置模型汇聚了贵宾的眼神儿。方圆集团董事长崔志祥站在炉子模型前详细汇报了“两步炼铜新工艺”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据专家称,东营方圆集团自主研发的多元炉+火精炉的“两步炼铜工艺”刷新了世界有色冶金史,实现了炼铜工艺由“三步”变“两步”,综合能耗及运营成本较传统工艺下降15-20%,吨铜费用节省500元。方圆集团负责人告诉来宾:这项工艺技术已列入《中国制造2025》产业关键技术发展指南,被誉为全球“第四代冶金工艺”和“铜产业绿色发展的首选技术”。方圆集团总工程师王智女士言简意赅,几句话便道出了这个工艺的技术优势与特点:两步炼铜将传统的“三步式”冶炼流程,革新为“两步炼铜”,革命性地取消了转炉吹炼以及精炼工序,彻底解决了铜包吊运过程中的低空烟害,减少了热量损失,作业环境大大改善,冶炼流程更加紧凑,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据透露:目前,方圆集团已在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智利、秘鲁、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开展技术服务战略布局。特别是《中智矿业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在与智利矿业的合作竞争中赢得了先导权,实现了良好开局和突破性进展。技术的推广和输出让方圆品牌在全球铜产业界名声鹊起,中国铜产业在世界同行中闪烁着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展会开幕当日下午,陈全训会长等领导来到“两步炼铜新工艺”生产车间,现场观看了生产情况。在生产工艺主控室,他们听取了生产运行情况的汇报。领导们还来到多元炉与火精炉旁,观摩了炉子的生产状况,并与工作人员展开了面对面的交流。
展会期间,记者对东营当地企业的参展情况格外关注。在七家本土企业的展厅前,观众停足注目。不少外地客户落座展厅,气氛极为融洽。参展企业负责人表示,过去我们总以为,只要把我们的产品做好就行了,实际上,“酒香也怕巷子深”。同行的认知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今天这个时代,“认知”是第一位的。这几天,上下游企业负责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聚会于此,这本身就给我们带来了宽广的资源渠道与厚重的人脉机缘。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