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永斌+郑根稳+汪连生+龚春丽+刘海
(湖北工程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地方本科院校已逐渐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大多数地方院校办学时间不长,而他们又需要承担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校企合作,以分析人才培养需求为基础,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同时把地方高校特色结合起来,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深入全面的培养,将对实施该培养模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地方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186-02
湖北工程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学校优化专业学科结构、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十三五”建设时期,湖北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紧紧围绕学院的发展目标与规划,按照学院确立的培养应用性本科人才的方针政策,在专业建设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学科建设的思路,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切实抓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现阶段,各个高校都在立足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展开积极的调整,而要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就不得不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学校在实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可对时间进行统筹合理的安排,让学生合理安排在校的4年时间,对理论知识展开深入系统的学习,利用最后1年的时间到企业实践,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一、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意义
1.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当前,缺乏协调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企业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拥有较大的需求量,而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与企业的需求难以保持一致。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可从企业的反馈和需求中,对教育内容进行更新,在培养人才上更有针对性,并结合市场导向,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更为重视,从而培养出一批满足高素质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让人才供需矛盾得到有效解决,使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更加快速。
2.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缺乏深厚的师资力量和较广的社会知名度,在教学投入积累上也稍显不足,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受到严重制约,质量往往不高。而要提高人才质量,就必须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开展,不仅可将企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对高校投入不足的情况做出有效弥补,促进学生实践、实训能力的提高,也便于学生进行定岗实习,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借助校企合作,可在培训高校教师时将企业资源优势发挥出来,让其知识结构与技能得以改善与强化,实践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另外也便于学校从企业中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进行教学,一起研发科研项目。
3.拓宽地方院校办学视野、服务地方经济的要求。由于一些地方院校在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以及发展基础等方面稍显滞后,导致其必须坚持以服务地方为导向,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保持一致。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可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地方市场需求为基础对培养目标予以制定,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使办学的针对性与灵活性不断增强,培养出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相契合的人才。
4.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不论是对地方院校还是企业而言,无疑都是双赢。校企合作办学,可将学校与企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共享资源与信息,学校通过企业提供的设备更好的开展教学,学生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而企业也不再为人才培养的场地问题而担心,两者之间在设备、技术上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和利益共享。企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自有人才培训教育也加快了步伐,让教育和企业成本有所节约,是一种“双赢”模式。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
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对毕业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得众多高校都开始积极的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对联合企业培养学生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并在这方面投入巨大的时间与精力,结合专业发展要求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实际收到的效果却与理想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校企合作过于程式化,过于肤浅。企业站在自身经济利益上考虑,通常主动和高校联系实习学生都是在生产旺季。并且因为实习的时间较短,所以大部分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岗位均是单一的且技术含量不高的,学生不能参与到整个生产流程之中,实习效果也不甚理想。
校企合作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且双方都缺乏较高的积极性,无法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被满足。
校企双方缺乏紧密的合作关系,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不同企业所产生出的实习效果也就有所不同,统一管理与指导的难度较大。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种种问题,皆是因为校企双方的合作没有以共赢为基础,使得高校没有大力投入,而企业也缺乏较高的参与积极性,没有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相符。为此,当务之急就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双赢的局面。
三、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探索实践
1.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予以充分运用,借助多媒体教学,将图片、影音与动画等穿插进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并对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秉承多样化人才理念,对学生表现出的不同特点与个性差异予以关注,采取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将每位学生会的优势潜能发挥出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能动性,帮助他们对理论知识展开由浅到深的理解,对其创新性思维方式进行培养;通过讨论式教学与案例式教学,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借助实验中心平台教学与科研项目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并对科学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另外,还应将网络资源利用起来开展慕课教学、微课教学等,使学生学习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视野更加开阔。
2.实施人员交流计划,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基础。为了让学校教师和企业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对于中青年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其深入企业开展岗位锻炼,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进行产学研合作,并将此作为一项重要条件用以进行岗位聘任、评优评先以及职称评定等,通过制定考核目标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同时,学校可在课堂上引入企业的操作技术与一线实践经验,建立实施企业人才进课堂的制度体系。要实现企业优秀人才“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建设目标,首先要定期邀请企业负责人到我校为学生进行创业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其次是聘请企业专家与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深入课堂,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3.改革评价体系,突出企业的作用。在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予以优化,并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可将包括学校、企业和学生在内的三方积极性调动起来,达到三方共赢的局面。若教学实践活动由企业负责实施,则企业就要全权负责教学效果的评价,将企业的主体作用凸显出来。同時在考核评价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时,要以考察学生能力为重点,尽量减少试卷设计上的客观题目的数量,使主观性、设计型与综合性题目的比例进一步增大;在计算考试总成绩时,应注意把平时成绩的比重加大,利用改革考试的方式,让学生从过去死记硬背、零时抱佛脚的学习状态中突破出来,让学生对知识的内涵有一个真正领会,从而对学习方式进行改善。
结语:近年来,各个地方高校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均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不论是合作方式还是合作规模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仍需要在合作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提高。为此,在未来的工作中,还需对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思路以及新内容等进行深一步探索,对校企合作的新经验进行不断总结,让校企合作带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佟雪红.地方院校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林区教学,2015,(09):10-11.
[2]杨松,王晶.地方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衡水学院学报,2014,(06):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