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丽华 张小媛 张新美
摘 要 会计作为一门社会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工作过程转化,而实现这一过程的最好形式便是利用会计综合实训的仿真训练。本文立足钦州学院,对周边各省市地方本科院校的会计综合实训教学进行走访调查,并对会计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
关键词 会计综合实训 教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1.039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会计毕业生就业状况却出现了“双高”现象,即高就业率与高失业率并存。究其原因,大多数院校的教学依然停留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严重缺失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实践应用环节,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会计学生专业技能低下,从业后难以胜任的尴尬局面。而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区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如何改进实训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缩短学生就业适用期,就显得极其重要。
1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在高校财会专业中的地位
(1)课程地位。会计综合实训是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全部专业课程后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前对模拟会计资料进行分岗综合实训,按照会计工作核算流程,完成建账、审核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会计档案整理与归档等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全真体验会计工作,系统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以提高会计核算能力、会计检查能力和会计分析能力,培养职业意识,形成工作能力,实现课堂学习与实际业务岗位的有效过渡,成为理论与实际并轨的会计专业人才。所以,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已逐步成为各大高校财会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现实地位。总所周知,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解决理论与实践想脱节的现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校外实习。但是调查发现,校外实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基本上是走过场,流于形式。首先,企业出于安全保密因素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其次,由于会计信息的严谨性和保密性,企业商业机密的安全性,学生一般只能进行观摩或做一些辅助性工作,很少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最后,学生实习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其难以了解企业整个会计业务系统。为此,各大高校试力开展一个仿真环境,把前续单项实训和课程实训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走向社会前夕进行一次系统性、综合性演练,为毕业开展会计实际工作奠定基础,以缓解“双高”现状。
2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综合实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综上,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已逐渐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重要的一环。近几年各大院校也试力在会计实践教学方面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改革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经过地方院校教学情况分析、对用人单位的走访调查发现,目前会计综合实训的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笔者发现各大地方院校在该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2.1 课程目标定位模糊,实践教学管理松懈
调查显示,多数地方院校都是参照一、二本研究型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似乎面面俱到,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但对实践教学的地位、目标、课程体系等认识模糊,重视程度不够。其次,尽管多数院校均设置有会计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但是课时安排比例较少(多低于15%),经费投入有限,实践设施严重缺乏,专职实战型教师甚少,多以理论课教师兼任。此外,任课教师授课缺乏依据,随意性大,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按照标准贯彻执行,即对实操、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缺乏严格的计划和指导,如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时间地点不确定(多为期末集中安排),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规划和考核机制,甚至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现象。
2.2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单调无味
调查显示,多数院校开设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均采用“一人包干制”教学模式,即一人独自完成一整套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工作。首先,教师提供一套会计资料,一般是模拟某个企业12月份的经济业务;然后,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凭证-账簿-报表”账务处理;最后上交一套完整的实训资料。整个实训过程,机械训练,教学互动较少,单调无味,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实训变成任务式,流于形式。同时,教学方法上更多地仍然采用理论讲授法,实训老师口头陈述,学生按部就班,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毕业生反馈意见表明,个人全能式使学生缺乏角色模拟,无法分清每个岗位的职责与任务,亦无法掌握不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不利于教學与岗位的对接。
2.3 教学资源匮乏,缺乏综合性
(1)教学内容局限性。调查显示,多数院校开展的会计综合实训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少,且局限于会计核算方面,没有考虑到企业注册成立、岗位设置、会计制度设计、财务预算、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纳税申报及审计等会计管理方面;其中有些院校虽考虑到了纳税申报、成本核算等模块,但是模块之间的资料却是相互独立的,缺乏高度仿真的实训项目,弱化了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供应商、工商、银行、税务等客体的认知。此外,教学内容比较滞后,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且每个模块都是设定好的,不需要学生进行职业判断,按部就班,完成任务。
(2)实践设施严重缺乏。受学校特点和实训经费的制约,实训的相关软硬件设施远远跟不上实际需求。从数量上看,多数院校基本只配有手工模拟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从质量上,手工实训室形同虚设,相关的会计资料、凭证、器材等严重缺乏,基本不能投入使用或可利用率较低;而电算化实训室在考证的促使下利用率较高,但基本是在公用机房安装电算化软件,和其他专业共有,故而时间、空间上均受限制。近年来,有些院校进行模块化改革并购买了一些财会分岗、财务管理等软件,但是多为单项实训,因为会计综合仿真实训的价格比较昂贵。
(3)师资力量薄弱。首先,实战型教师缺乏;多数院校的实践教学多由理论课教师兼任,且普遍都是“学院派”,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尽管部分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但大多数没有接触实质性的工作;尽管部分教师取得了“双师型”资格,但基本仅限于考取了行业资格证书,而并非真正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能力。其次,地方院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加之绩效考核倾向教学数量,职称评定倾向科研成果,致使很多教师缺乏实战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
2.4 评价尺度单一,缺乏科学性
实训课程的考核重点应当不仅限于学生对实训任务的理解和完成情况的检验,而更应该是对实践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考查。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院校仍然以期末学生单一的试卷成绩作为评价导向,甚至有些院校仅仅通过一张实践鉴定表或一份实验报告书给出成绩,而完全忽视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很大程度上与实际情况相脱节,造成了重结果、轻过程、量化标准不明确等种种问题。从而高校学生高分低能现状严重,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全面素质要求的需要,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
2.5 实践效果不佳,培养学生能力单一
通过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访谈,80%以上的调查结果反映学生的实践效果不理想,学生实务操作能力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上岗后还需要参加较长时间的培训后才能胜任工作,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并大大提高了培训成本。另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核算能力,缺乏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故而导致学生能力单一,综合素质能力低下,弱化了学生从业的适应能力和职场竞爭力。因此,会计毕业生在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显得无所适从,失业率较高。
3 结语
从表面上看,社会越发展,社会分工就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而实际上,随社会的飞速进步与发展,职业中的能力要求却在更高的层次上走向综合,会计职业亦不例外。会计综合实训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业务岗位的过渡,实现学生素质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为学生走上实际工作奠定基础。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区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当正视当前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以培养出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玥.应用型本科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改革探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
[2] 韦丽华.“诊所式”会计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J].商场现代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