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凌玲
摘 要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财务管理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偏差,主要在于培养方案与社会脱节、教学方法落后、对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等原因。本文拟就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设置、课程评价的思路和实施措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略陈管见。
关键词 应用型 财务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1.017
1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区域特色, 培养目标欠明确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变化,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但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人才培养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同时,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创新创业等重大战略,结合广西“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迫切需要加快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我校适时地抓住“综合改革”和“转型发展”的难得机遇,确立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加大改革力度,取得阶段性成果。
目前,我院校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均过于教条化和模糊化,缺乏适宜性,采用的是“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诚信求实的职业素养,具备管理、经济和理财、金融、法律等方面专业知识,掌握现代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悉国家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企业会计操作流程,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既能胜任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能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等语句来做粗略描述。
1.2 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不科学
首先,由于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叙述过于教条化和模糊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少系统性,往往是重会计轻财管,而且会计有“证”可循,学生动力目标性强。但是财务管理课程只有到中级职称才考核,学生看不到摸不着,云里雾里。课程体系过于强调会计和财管,却没有把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区分开来,体现不出“管理”的特色。
其次,我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过于混乱,往往涵盖经济学、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公司理财、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方向课程,内容过多,缺乏特色,难以掌握其精华。
再次,同一内容往往在不同课程中反复讲授,如资金时间价值、筹资成本等内容,学生认为财务管理过于繁杂,又不能接触到真正的财务实务,被动而机械地接受书本知识,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致使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工作适应性较差,最终只成为了记忆公式的工具。
1.3 教学方法落伍
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公式的推导和背景都一跃而过,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极少采用,实训课程更是少之又少,与其他兄弟院校距离甚远,如广西财经学院采用“福思特”进行会计学教学,模拟虚拟企业真实账务等;尽管当前采用了一些专门针对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软件,但仍然是以课内习题为主,仅是增添了财务管理课程的趣味性,对现实问题的学习不够重视,而现实中财务管理问题一般都是高层和管理层所注重的,需要一定工作经验的积累,这给本科学生学习实践带来很大的难处,更难找寻实习基地。
1.4 教材内容多而空,不切合实际
近年来,越来越多教育学者对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材的编排提出了质疑,如教材理论与我国国情存在一定差距;教材体系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大量的公式和计算,而且学生对财务管理的认知十分欠缺,缺乏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虽然逐渐增加了一些案例分析,但是多基于高大上的上市公司,离我们现实颇为遥远,尤其是对处于中小城市的新建本科院校;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往往是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更新几年后,才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对于新知识内容轻描淡写,如管理用杜邦分析体系,至今仍没有写入财务管理教材;财务管理专业教材内容多、理论深、实践性弱、教材内容与财务管理工作实际脱节严重,往往学生学完了财务管理课程,却不知道有什么作用。
由此可见,我校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2 市场需求导向下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设想
2.1 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化,符合行业发展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由学院、企事业单位、以及高年级学生共同联合设计、共同审定,并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岗位要求与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为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紧紧围绕“用得上、能留下、可发展”的高级实用型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这一培养任务,才能使我们的财务管理人才在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等方面适应社会需求,从而为地方经济建设以及行业发展服务。
从各中小企业岗位需求来看,除了直接从事财会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财会知识和能力外,综合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也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财会知识和能力,如总经理、分公司经理、审计、证券、投资等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
2.2 课程体系设置符合专业市场需求
由于缺乏对教师先进科学技术的持续培训,教师们延续旧思路,他们考虑的是“怎么教”,而不是“教什么”,完全是按本宣科,照着教材授课,却未考虑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我们应该开拓思路,高大上的财务管理知识,应注重的不是知识点的传授,而是学习方法和对财管四大块内容的系统化理解。“教什么”是关于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选择问题,對于满足学生不同选择方向的发展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怎么教”这个问题更为根本。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应当根据岗位和职称考试需要灵活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其制定按照知识规格、能力规格、素质规格的结构要求,对教学课程进行模块化建设,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教育课程三大教学模块,突出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构建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专业实践课程、集中实践课程四个教育平台组成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环节看,体现了财务管理专业的体系,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审计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交融,适用范围较广。专业课程平台充分结合专业就业要求以及考证要求,具体包括数学统计模块、经管基础课程模块、会计从业资格证模块、会计初级资格证模块、会计中级资格证模块、注册会计师证模块、税务师资格证模块、资产评估师资格证模块、营销管理模块、税务师资格证模块等,分模块化建设能更清晰的有针对性的践行培养目标,同时结合财务考证方面进行模块化分割。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而不是分数至上的需求,学院因时因地制宜,开设了四十多门选修课程,内容涉及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审美、学科拓展、讲座、创新创业等七个方面,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修。让学生们对学习有了更多的自主权、选择权,充分尊重了其专业方向爱好差异。
2.3 变全面式教学为简略式教学,课程考核与评价尊重学生多元化发展
全面式教学,由任课教师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全面讲解每一个问题,这种方法有悖于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而简略式教学是指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选取某一篇、章节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去粗取精,提纲掣领式教学,而一些容易理解的内容,可放在课外學习环节自学,或采取小组自学后交流学习的方式获得,从而逐步引导教师通过立项等方式,结合课程标准、不同学科特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开发出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流程,逐步形成地方应用型学校特色的自主课堂教学体系。
我们通过不断摸索,变旧有的、单一的量化评价为多元性、发展性、形成性评价,建立了差异化多元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形成了一系列积极的反应。如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几个方面。尤其在学生自评方面,甚至可以结合学生自己出题、交叉考核、综合打分等办法实现复合型考核,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学生的日常评价占30%比重,期末考试占70%比重(我校现行为日常占40%,考试占60%比重),两者合并起来作为学生学期总成绩,让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在评价中也有体现,从而真正落实过程性评价。
其次,应推行实施差异化展示平台评价。如利用文化科技艺术节、读书节、宿舍文化节、专业文化节、创新创业活动等校园节日,鼓励同学们开展才艺展示、综合素质能力拓展和社区服务等大型主题活动,搭建学生自我管理及个性特长展示的平台。
2.4 多元化评价激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在教师管理方面,我们应分为横向和纵向来共同促进。在纵向管理方面,我们按照教科研、课堂教学指导实践活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班级管理等评估体系,制定了适合教师发展的多元化模式。在纵向管理方面,通过对教师差异的分析,掌握不同教师的发展基础,视每位教师是以学术发展为主,还是以发展“双师型”教师为主,以多元评价为教师差异发展增添动力,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去挂职锻炼,并结合考专业职称证书,来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 朱开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8).
[2] 刘贤仕.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例.北方经济,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