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瑶 闫鹏 王君言 周阳
摘 要 在新媒体阅读形势急速发展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需要了解大学生在新媒体阅读方面出现的问题及不足,以此来探讨相应的对策。本文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大学生在新媒体阅读方面的基本情况,再通过SWOT法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态度,在阅读中成长成才。
关键词 新媒体阅读 SWOT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1.016
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载体,近年来由于其硬件条件的不断发展,已经发展得趋于完善。与之相应的,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只有了解、分析、追踪大学生在新媒体阅读下的心理精神状况,才能让新媒体和大学生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阅读的优势成才成长。笔者在徐州工程学院进行了问卷调查,随机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最后回收调查问卷分数450份,有效份数446份。参与调查者均为在校的一、二、三年级文科、理科、工科学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基于SWOT的新媒体阅读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精神状况
在大学生中,使用新媒体进行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有些人执着于纸质阅读,对新媒体阅读有着较深的偏见,认为新媒体中存在着伤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而有些人痴迷于新媒体阅读,以致于不分是非对错。针对此种情况,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面对新媒体阅读,笔者使用了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对象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调查研究从“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遇因素、威胁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全面了解大学生对这种阅读形式的理解和使用,从而帮助当代大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和态度面对新媒体阅读。
1.1 优势因素
(1)新媒体阅读包含互联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等多种阅读形式,学生通过以上形式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了解实时资讯。据统计,当下大学生普遍利用过新媒体进行阅读,近85.3%的学生会经常进行新媒体阅读。各种新媒体阅读形式,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看待事物的观念和方法,也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知识,让学生可以主动地拓宽视野、了解社会。
(2)大学生打破传统纸质阅读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在浏览信息、发表评论和网上与他人交流时,由于新媒体的虚拟性、便捷性、个性化的因素,大学生更容易释放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风采,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情感,通过新媒体可掌握如何表达、控制、发泄情绪的方法。通过个性的新媒体阅读,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职业兴趣和价值观念等。
(3)由于当下互联网+的特点,大学生通过新媒体阅读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当下的社会活动中去,更好地了解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结合互联网+的线上与更多人的交流和线下与同学舍友的分享,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结合线下传统的学习、考试和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和电子阅览的学习,能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
1.2 劣势因素
(1)新媒体阅读会占据大学生过多的学习生活时间,调查发现,近95%的大學生通过电脑、手机等新媒体阅读的目的是娱乐放松心情,且大学生新媒体阅读的频率相当高、持续时间相当长。据统计,82%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两个小时,每周进行新媒体阅读的次数在3-5次和5次以上的占总人数的80%。适当地通过新媒体调整心情和状态是可取的,但是部分大学生沉迷于这类活动,对大学生的精神状态起到了消极作用,甚至部分大学生过分沉迷其中,导致精神萎靡不振。
(2)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和不良信息,而大学生因为自身经验不足,对待这类问题更容易缺乏理智和冷静的思考,容易对学生的价值观和精神产生负面影响。从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遇到虚假信息、垃圾信息、不良信息等,都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予以规避,但是仍有30%-40%大学生对这些信息不知如何处理,甚至轻信这些信息。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恰当解决,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负面情绪等。
1.3 机遇因素
(1)在新媒体中有大量的信息,很多信息资源依然在不断涌现,逐渐构成一个复合的信息网络。据统计,79.8%的学生是用新媒体进行学习、39.3%的大学生浏览相关专业网站。我们可以利用引擎搜索、网络导航等,将学生们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弥补平时单一教学课程的缺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成效。
(2)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有一定的判别能力,对于网络的糟粕,大多数人会去选择关闭不去阅览。据统计,有66.7%的学生对于宣传的思想道德内容会进行选择性的阅读,仅有6.9%的学生会认真阅读。所以可以适当结合学生的个性需求,通过新媒体阅读平台,去弘扬、传播社会正能量,借这个机遇,通过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1.4 威胁因素
沉溺在网络环境中的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将在新媒体阅读中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通常以匿名的方式进行交流,与之带来的就是大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的能力缺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只能在网上交流,面对面交流时会呈现出紧张和不安情绪,不能表现出自己的真实和坦率。由此,可能引发更多的心理问题,在大学生学习之余,这方面的心理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 新媒体阅读背景下大学生精神状况建设对策
2.1 从大学生本身着手,引导其对待新媒体阅读正确的态度
(1)据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体中发布的一些消息存在着不同的看法。24.6%的学生对发布的信息非常相信并受其影响或者是完全不相信,可谓是两种极端。前者这种做法太容易受到新媒体消极因素的影响,而遭其祸害;而后者这种做法却武断地将新媒体中的积极因素拒之门外,可以说是对自己内在提高的一种机会错失。在笔者看来,当代大学生在新媒体面前渐渐缺失独立思考能力,而一味地迎合或者拒绝外来信息,渐渐地丧失了自我创新与探索的激情。因此我们在接受新媒体给我们带来信息的同时,应积极思考甚至通过亲身实践来验证它们的可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新媒体给我们带来的便捷,拒绝新媒体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
(2)在运用新媒体时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要在新媒体上发布虚假、迷信、色情等不良信息,并且呼吁身边的朋友参与其中。大学生需要履行社会义务,承担起社会责任,杜绝一切不良行为在新媒体环境中发生。在运用新媒体时要做到遵守社会道德与法律,此外,还要积极响应并发起具有正能量的活动。
2.2 从教育工作者着手,更好地使用新媒体,建立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
据调查发现,面对新媒体阅读,大学生仍有许多问题无法独自处理,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必要的引导。所以教育工作者也必须参与其中,将利处扩大,将弊处消除。
(1)新媒体的出现有利于大学生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网络传播速度快,言语思维表达较开放,言论较自由,这些都比较符合青年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大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同时也通过新媒体了解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开阔了眼界和思维,对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一定的好处。教育工作者正好可以利用学生喜爱新媒体的这一特点,在网上发布学校新闻,传播正能量;借助微信或其他平台进行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也可在新媒体中组织论题辩论,让学生们在论坛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强化思维逻辑、开拓眼界……
(2)新媒体的信息泛滥,容易使大学生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在新媒体的利用中,人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所以在新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不但需要学生的自律,更需要学校教育的引导。因此需要学校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新媒体的本质所在;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刻体会有益信息与有害信息对人们不同的影响;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分类、鉴别能力,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3 从社会大环境入手,创造更好的新媒体阅读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总会产生许多附带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电脑的附带品网络便像一场熊熊大火,蔓延了整个地球,似乎网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网络的虚拟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自由,因而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网络的发展也产生了它的附带品——网络语言、网络诈骗、网络暴力……
在如今的社会中,有人为了大把钞票、为了所谓的知名度,放弃道德底线,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在这些人眼中,网络成了可以胡作非为的“法外之地”。造谣中伤、恶意污蔑、低俗炒作成为惯用伎俩。“网络蛀虫”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互联网舆论生态却被污染得乌烟瘴气。正所谓“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当“不信任”成为习惯反应,传播真相有时反倒成了“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既可悲,又可忧。谣言既要止于智者,更要止于“知”者。对法律的敬畏,对道德的尊重,就是最好的“知”。网民不要随意跟风,新媒体这个大环境也需要法律来维护其纯洁性。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揭秘造谣“专业户”的炒作手法和生财之道[N].海东时报,2013.